分享

岛民投稿系列:什么是科学?

 mynotebook 2022-07-10 发布于湖南

作 者 / Juliet张蓉

从今天起,我们新增一个栏目:岛民投稿。每周精选7篇,进化岛社群中岛民们发布的动态。

内容不乏读书心得、职场感悟、知识探讨、商业实践等等,不拘泥于一板一眼的理论知识,用更拉近日常生活的陈述口吻,用更加碎片化、口袋式的阅读方式,一起每日精进一小步。

今天的投稿来自Juliet张蓉同学:什么是科学?

PS 欢迎大家在进化岛社群中勤思勤写。知识由初识到融会贯通,必须经过输出的锻炼;经历由体验到经验,必须经过细致的梳理。希望进化岛社群可以成为你的知识提炼场。

(本分享来自进化岛社群日常)




中文的“科学”是个舶来词,范围再确切一点,是从日本人那里来的,日本人把science翻译为“科学”,而且日语就是这两个汉字。

清朝末年的中国,是很屈辱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提出以后,最早的留学生是派往美国,然后又有派去欧洲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到日本留学的人数更多,算下来总共去日本留学的有八千人。

近代中国的“科学”观,有两个主导因素,一个是从日本人那里获取了“科学”的概念,也很大程度受到日本人对科学理解的引导,另一个就是打着科学名号的技术,也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

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在船上读到一本日本小说,看到诸多汉字,也就照搬了日本人的不少汉字,曰:翻译。梁启超先生动手翻译时,基本是不通日文的。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现代汉语会受到日语的巨大影响,大批的西方学术术语都是从日本转道而来。

严复先生当年对此提出过严厉批评,很可惜,他的翻译思路没有能斗得过那时的主流。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杜亚泉他们都频繁使用日译“科学”一词,到最后严复先生也如此用了。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国家弱小时,本国文化也没啥底气。日本的文化底蕴也好,思维深度格局也好,都有些岛国思想的小家子气。近现代日本确实是科学技艺发达,但是,科学最本质的最核心的思想,就未必如此了。

国人总喜好把科学技术放在一起,但,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假如我们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来区分,科学为道,而技术为器。道生器,器中有道,但是器不生道。把追求技术放在第一位,弃道而求器,是下策呀!

Science是本来没有分科的意思,科学的概念从古希腊人那里而来,是来自觉醒,意识形态内的觉醒。希腊语episteme,拉丁语中的scientia,并不是现在所理解的science,日译词:科学。

科学的母体是哲学,笛卡尔说过,知识好比大树,哲学是树根而科学则是树枝。海德格尔也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哲学。泰勒斯是古希腊和西方第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万物本原”这个哲学问题的人。

没有哲学就不要谈科学,我们东方中国也没有哲学(这个概念),哲学是西方的概念。但是,格物致知这个概念我们文化里有,东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相通之处,走到某个岔道口,就分道扬镳了。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中的物,很显然,是不同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那个无比高深又随处可见的“道”。至少,在礼记中,格物是可以知道的。格物放在儒家求学八阶段之首,很遗憾,这么基本却不受到重视,“平天下”显然更值得追求。

概念理解的狭隘化,对于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来说,从来不是好事。日本人抓住了当时西方科学的一个时代特征,分科嘛,19世纪进入专门化、专业化、职业化时代,数理化天地生开始独自发展。也就是说,日本人理解的科学,是分科之学,截屏只截取了个分叉的枝子,并没有搞清楚科学的母体源头到底是什么。

借鉴西方的学问,借鉴别国的学问,也要谨慎,不可以短视。不知其源头,也就无法去追求更远大的宇宙星辰,因此到了今天,大多数国人还是不理解科学,也理解不了那些科学家们。

还要提另外一个词,叫做形而上学,则是日译名词,英语是metaphysics,又是一个没有翻译到本质的词。元宇宙meta,是希腊语中基础的意思,所探索的是抽象的概念,对存在本质的探索,客观真理的探索。而metaphysics是安德罗尼柯整理亚里士多德理论时造出来的一个词,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physics研究存在本身,metaphysics研究存在的本质。

明治维新时的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读中国的《易经》读到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然后越想越对,就把metaphysics翻译成了形而上学。个人以为,是也不是,因为易经指向的是“道”,而metaphysics指向的是世界本原。

你说,什么是科学呢?众说纷纭。

语言与词汇发展,有延展的也有狭隘化的,故事太长说不完。

我只能说,科学脱胎于古希腊哲学,是将人们意识形态中,模糊的混沌的逐渐变得清晰的方向指引,人类的认知也许有天花板,但是科学的指向没有天花板,是永无止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