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 飞 正 传》

 Leonard上校 2022-07-11 发布于北京

这是 骁骑 的第 420 篇文章


 一篇观影后感。

1

我以前是不看王家卫的。

一件事情被捧上神坛是会令我下意识警惕的,众口铄金管你口碑再好,名气这么大我就不会产生急于一探究竟的念头,哥哥再美墨镜王金句再多,在我看来欣赏的人已经足够多,不差我这一个,而且不一定适合我。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尽管看了很多电影,但仍有不少所谓的豆瓣TOP250没在我的片单上,另外的一些原因可能还有“知道这部太悲情,我不想太影响我的观后情绪”这样子。

一本书,一部电影,相遇的时机不对,可能就是不忍卒读的结果,莫名留下不好的印象。

最近北京多雨,潮湿好似南方,随着全国唯一的减量发展的大城市,很多店铺也因为疫情不再兴闹,这座城市的风格掺进了一丝别样的味道,有点亚热带季风的颓。

所以我开始看王家卫的电影,他镜头下的香港,腔调是独一份的。

起初,不出我所料,题材的确如我所想,就是都市饮食男女,纠葛的爱情故事,说着可能抽象的台词,莫名带有一些感伤,如果不是足够大腕的俊男靓女加持,放到现在肯定会尬。

但看下去我发现,他只属于那个时代,属于那个风华绝代的年代,良人辈出,且眼神尚还纯净,城市的价值观尚未统一,对于未来的出路也阴晴不定,每个人在闪烁霓虹的城市里就像身处公海颠簸的货轮,充满身世飘零感。

能拍好这类都市男女电影又不陷入庸俗与滥情,可以说已经胜利了。

因为这个领域的情感尽管幽微而丰富,但在如今的时代是不会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的,普通人只会觉得狗血,觉得渣男渣女,贴上一些粗暴的标签然后发泄一些情绪。

太年轻的时候看,也容易懵懵懂懂,只记得片面的印象与示范,错拿来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与情感观。

他拍的只是一种现实,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但很多人这辈子都无从知晓身边还有这样一种现实,因此从来不会理解。

2

就拿《阿飞正传》来说。

阿飞就是一类小混混的代名词,这类人出身卑微,工作不稳定,没有长远打算,干点擦边犯法的事情维持生计,属于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在张国荣的演绎下,也成了影史经典,一种混杂着颓废、轻佻的魅力的年轻男子,吸引了无数人的心。

有句话讲得好,你那么容易被渣男骗,因为渣男喜欢说一些他们做不到的事情,而你偏偏就喜欢这些浪漫到死的话。

当然在这部电影里,张国荣并不渣,自始至终他没有给过一句承诺,他对张曼玉和刘嘉玲一开始的关系就定性好了,抱有幻想的从来不是他。

这种看似不负责任也许看来仍然有点渣,那是因为很多人觉得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但事实就是存在。

阿飞这种男人,不用给他们找什么理由,他们也其实并不酷,某种程度上他们的魅力来自于“实现了人生逻辑的自洽”,周身散发出一种舒服自在的气息。

恋爱吗?不谈。结婚生子吗?不想。一定要有长远未来吗?无所谓。

他的每一步打算都活在了当下,压根没有一丝欺骗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他喜欢公寓楼下的售货小妹张曼玉,至少他会把那一刻的心动马上告诉对方,站在她耳边让她看着自己的手表,轻声说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

然后这一分钟他就记到死,记得弥留的最后一刻。

但他给不了张曼玉想要的,就不会再找她,而是把这个人在心里划开一处地方,谁都不告诉地藏在那里,并在临死前嘱咐刘德华不要说见过他,记得她。

如果一个男人根本不需要你知道他对你的情感,你能说他渣或者欺骗吗?这中间没有一丝演戏与做作的想法,带到火车上硝烟弥漫中弹的那一刻,窗外闪过无数阔叶林的模糊视线,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浪漫。

阿飞过早地看透了过客这个词的意思,甘愿只做个过客,他没有安全感,也从不相信从一而终与天长地久,他自嘲为“无脚鸟”,说自己这样的鸟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的时候,说明他也清楚自己这样的无根漂萍宿命般的悲剧命运,甚至很难说他没有从这种人生巨大的悲剧宿命感中获得快感。

他从未追求过人生顺遂,他想要的就是非主流式的独特体验人生,那对镜时自嗨的舞蹈,那独一无二性感的白背心,那腰间别着的一言不合击发的手枪,那深沉落寞的眼神,和傲娇又掩藏不住的关心,构成了他与世界对话的全部方式。

他出生起便被母亲寄养,养母和他争吵不断,这么多年他一直怀揣见到亲生母亲的愿望,只怪养母不肯透露,终有一日才听养母说起,原来这些年一直是母亲在付抚养费,她并没有像自己想的那样想见这个儿子。

母亲是一个执念,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牵挂,他决定去东南亚再看一眼,去到母亲的豪华庄园却被阻拦不得进入,他终于彻底死心,留给豪宅一个看似潇洒的背影,嘴角微微苦笑。

罢了,阿飞其实没有心,他一心求死。

他所做的一切看似疯狂又不顾惜自身的举止,本质上都是在自毁,骨子里他对自己也并不认同,他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只能用一些冒险求死的行为去获取在危险面前短暂获得身心百分百同步的支配感,获得短暂的人间清醒。

我猜他不是没尝试过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但最终失败了。

我不愿说他懦弱,尽管他是在逃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面对生活的勇者,生活的答案也不应该只有一种,坚信爱情存在与否不应该成为赢家或输家的判断分野。

他只是对爱无能为力而已,谁都不爱的本质是不知道何为爱,也不想成为任何爱的对象与负担,那对他来说太沉重了。

如果他像刘德华扮演的警员那样勤奋上进,如果像刘嘉玲一样渴望婚姻,那这个人物的魅力也会少了大半,尽管世间最不缺安稳如齿轮已经不再思考和幻想的市民,他们值得尊重。

电影结束的夜晚,窗外闪电划过,一场新的暴雨正在酝酿,气压正低,我又想起张曼玉说:

“我已经没事好久了。”


职场 | 文学 | 探险 | 情感

封面·配图 / 堆糖

作者 / Marlow

历史文章(点击标题)

秋招之16个小逻辑 

父母对职业的指手画脚,有必要听吗?

填坑学

一眼望穿的生活,值得过吗?

企 业 级 入 职 指 南

边角金融那点事儿

秋招目标:国企,该如何准备?

闲聊暑期实习和五月房市

两个典型的学生思维

“硬脱钩”的世界,会变好吗

内卷时代的职业规划

闲聊北京租房攻略

毕业去哪儿之北京篇

谈谈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游戏化人生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疫情期间异地恋指南

咨询问题 | 地产还是选调,抑或是央企人力?

咨询问题 | top2硕士去咨询还是国企?

秋招之国企篇

秋招之互联网&咨询篇

秋招之金融篇

势均力敌的爱情,是必须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