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师表》的断句问题

 新用户7461sw1x 2022-07-11 发布于浙江

《出师表》的断句问题

下面是《出师表》的最后两段: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笔者以为,这两段文字断句似有不当。

其一,按照课文注释,则“雅言”后句号当改为逗号。课文注释称,遗诏指刘备给后主的遗诏,那么,深追先帝遗诏者是后主,主语承前省略,文气贯通。

然而,仔细品读,反复斟酌,则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句,语意已尽,再添“深追先帝遗诏”于其后,似有拖沓之感

其二,如法修改,如下: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一望而知,这是一个存在假设关系但又并非假设复句的复杂句子。翻译出来如下:

陛下也应该自我谋划,咨询好的治国之道,审察接纳正确的观点,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诏,(如果这样的话,)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粗略一读,倒也是通的,但细究其逻辑关系,则情理牵强。通俗地解释便是,陛下只要好好去做,我就千恩万谢了。这就像有些家长对孩子说的话,儿子,你只要好好读书,你就是我的小祖宗了。这个表达,十分矫情,甚至有时候就是反话,是激愤语。在真诚如斯的《出师表》中,出现这样虚假的话,实在是一大败笔。

可以肯定,诸葛亮当不至于出现如此败笔,败笔是后人断句造成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深追先帝遗诏”究系何人?笔者以为,这个遗诏,是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的遗言。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临终的一番话,情词恳切,命意如山,焉能不令诸葛亮不胜受恩感激”!

再回到原文去分析,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是诸葛丞相的抒情语,放到最后一段,则倒数第二段未有粘连之弊,末段也连贯顺畅。

修订如下: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0187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