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甫谧文化】皇甫谧与针灸医学

 天地人和00ksak 2022-07-1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皇甫谧对针灸医学的研究和《针灸甲乙经》在世界医学界有着突出地位。

  皇甫谧研究针灸的起因:

  魏甘露年间(公元256~259),年届不惑的皇甫谧已是誉满社会的文史大家,可就在这时,他患风痹症及耳聋病,十分痛苦,由此开始钻研针灸医术,先是以身试针,自病自医。然后对前人相关针灸著述进行研究和整理,并作为后半生研医治学的重点。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形成: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奠基之作,包括《素问》9卷和《针经》(即《灵枢》古名)9卷。这两部书到了皇甫谧时代已有所亡佚,皇甫谧研究以后认为“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编次不切实际,尤其是针灸经文分散,不便于临床运用,而且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即《黄帝明堂经》)“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皇甫谧根据三部经书的内容,分类归纳,“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撰成《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简:

  《针灸甲乙经》,原名《黄帝针灸甲乙经》,共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

  卷一主要论述精神情志、五脏六腑、营卫气血津液,共十六篇;

  卷二主要论述经脉理论,共七篇;

  卷三厘定全身349个经穴名及定位于操作,共三十五篇;

  卷四论述脉象及经脉病变,共三篇;

  卷五为针灸禁忌和针刺大法,共七篇;

  卷六为论述贼风邪气、脏腑虚实等病机理论,共十二篇;

  卷七至卷十二为临床治疗部分,列病症治疗四十八篇,内、外、妇、儿诸科俱全,集中总结了晋以前医家宝贵的临床治疗经验。

  《针灸甲乙经》对针灸医学的七大贡献:

  《针灸甲乙经》在中国独具特色的针灸医学发展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

  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特别强调了《内经》“上工治未病,中工刺未成,下工刺已衰,下下工刺方袭”的理论,也就是说: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要学会运用针灸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之目的,仅能对疾病治疗者,也只能算是一位比较好的针灸医生-中工。不能做到预见和早期诊治者,就是不合格的针灸医生—下工、下下工。体现了针灸对预防疾病和早期治疗的重视。

  《针灸甲乙经》明确提出了针灸保健预防疾病的真识灼见。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特别强调了《内经》“上工治未病,中工刺未成,下工刺已衰,下下工刺方袭”的理论,也就是说: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要学会运用针灸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之目的,仅能对疾病治疗者,也只能算是一位比较好的针灸医生—中工。不能做到预见和早期诊治者,就是不合格的针灸医生—下工、下下工。体现了针灸对预防疾病和早期治疗的重视,以及针灸医学对人类健康之目的。

  《针灸甲乙经》系统整理考订了针灸穴名共计349个:

  皇甫谧之前,针灸穴位的名称、部位、取穴的方法都不统一。《针灸甲乙经》对针灸穴位的名称、部位、取穴的方法等,逐一进行考订,按分部依线取穴和分经取穴两种方法重新厘定穴位,使全书记载的腧穴达到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比《内经》增加189个穴位。在此之后穴位数虽每有增减,但该书为之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因此,《针灸甲乙经》从此奠定了针灸作为中医的一个学科的学术地位,成为后世发展针灸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教经。由此,皇甫谧本人也被世人推崇为中国十大历史名医,国内许多敬奉神医的名山,都有皇甫谧的神像,民间将他和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十大名医敬为神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针灸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皇甫谧的历史功绩确实是举世瞩目的。

来源:灵台门户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