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懂冠脉造影?可能是因为你缺乏立体思维!

 孔较瘦 2022-07-12 发布于四川
在刚开始学介入时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困惑?
总是分不清哪根血管是哪根,一转体位就发懵?
靶病变处理时,不知道在哪些体位如何充分保留病变?
左主干开口病变,不知道如何支架定位?
CTO介入治疗中,不知道怎么充分暴露侧枝血管?
……
老师父们经常说
做不好冠脉造影便没有资格PCI!
那么如何从介入小白,快速成长为造影读图达人?
这其中还是有很多规律可以遵循。
(友情提示:文末有福利哦)
一 通过解剖来掌握冠状动脉的走行
冠状动脉的走行并不复杂,熟悉心脏的解剖即可掌握其走行状况。心脏由四腔组成,即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冠状动脉在心脏表面沿心腔的分界线走行(图3-1-1)。心房和心室的分界线叫作房室沟,心室和心室的分界线叫作室间沟。

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房室沟的是RCA Seg.1、RCA Seg.2,沿三尖瓣瓣环外侧走行。
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房室沟的是LCx Seg.11、LCx Seg.13,沿二尖瓣瓣环外侧,与心肌回流的静脉(冠状静脉窦)平行走行。
心脏前面的右心室和左心室之间的室间沟中走行的是,LAD Seg.6、LAD Seg.7、LAD Seg.8。LAD 发出多支供养室间隔的间隔支。
心脏后面(下面)的右心室和左心室之间的为后室间沟,其间走行的是RCA Seg.4PD。它们与LAD共同供应室间隔面。走行于房室沟的右冠状动脉,在朝向室间沟的部位急速转变方向发出PDA,角度接近90°。
临床医生若养成基于心脏解剖理解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的良好习惯,就能够想象出立体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若不进行该训练,就只能看到眼前的二维图像。
很多可以熟练进行PCI 的医师,虽然可以理解从不同角度投照的造影图像,但在脑海里无法形成立体图像。只有经常进行上述训练,才能在脑海里形成立体图像。
一点建议:评估冠状动脉的不同部位,其相应的最佳投照体位大致是确定的。评估时,需要从多个角度选取能够准确判断狭窄程度的最佳投照体位。此外,最佳投照体位还应满足血管无重叠、病变节段边界显示清晰这一要求。
但是,若从某一体位投照并不能充分评估病变,则需要根据病变情况对投照体位进行细微调整。为了准确地找到最佳投照体位,要求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熟知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若想掌握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可以参考图3-2-1 所示的两个平面。第一个平面是心室间面,第二个平面是房室间面。在摄影和读片时想象这两个平面,可以加深对冠状动脉的理解。

二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1.    RAO 30°投照体位(图3-2-2,3-2-3
从该体位进行摄影可以清楚地看到心室间面,即包含室间隔的平面。若从RAO 30°进行摄影,则从管球发出的X 线会直接穿透心室间隔。也就是说,可以清楚地看到室间隔的整体情况。
左心室呈橄榄球状。从橄榄球的正侧面看,左心室图像呈现出的椭圆形长轴最长的切面就是左心室长轴切面,从该投照体位进行摄影,能够如实反映位于该切面的LAD和PDA长度。

2.    LAO 60°投照体位(图3-2-4
从该投照体位进行摄影可以清楚地看到房室沟平面,即心房与心室的分隔平面。若从LAO 60°进行摄影,则从管球发出的X 线会直接穿透房室沟,也就是说,可以清楚地看到房室间面的整体情况。
如前文所述,左心室呈橄榄球状。从橄榄球侧面最近似正圆的角度看,此时看到的切面就是左心室短轴切面。
房室间面是包含二尖瓣瓣环和三尖瓣瓣环的平面,由于RCA主干近段沿三尖瓣瓣环走行,LCx 主干近段沿二尖瓣瓣环走行,所以从该角度进行摄影可以如实反映RCA 主干近段和LCx 主干近段的长度。
3.    RCA 造影(LAO,图3-2-5
以LAO,即垂直于房室间面的投照体位对RCA 进行摄影。由于RCA沿三尖瓣瓣环走行,所以在图像上看起来像英文字母“C”。这是评估RCA 时的最佳投照体位。

4. RCA造影(RAO,图3-2-6
以RAO,即垂直于心室间面的投照体位对RCA 进行摄影,可以如实反映在心室间面上走行的4PD 长度。由于RCA 部分(近段)在房室间面,部分在心室间面,所以在图像上看起来像英文字母“L”。

5.    LCA 造影(LAO,图3-2-7
以LAO,即垂直于房室间面的投照体位对LCA进行摄影。在图像中,LCx 沿二尖瓣的瓣环走行。LAD则是笔直地向下方走行。图3-3-2-7333

6.    LCA 造影(RAO,图3-2-8
以RAO,即垂直于心室间面的投照体位对LCA进行摄影。该投照体位适用于观察沿前室间沟走行的LAD。这是评估LCA 的最佳投照体位之一,此时在该造影图像上LAD 与LCx 几乎没有重叠,便于观察。

上面的内容整理自一本国外经典冠脉介入手册,该书由我的好朋友陕西省人民医院朱舜明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教授带队翻译,介绍到了国内。作为本书第一批读者,深感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冠脉造影入门参考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