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窦炎患者咀嚼困难、右臂麻木,最后脑梗入急诊,竟是得了这个病……

 天地爱尔 2022-07-12 发布于河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提高对非特异性症状的警觉,可以点亮患者的生命之光!


前情提要


69岁男性患者,既往史为膀胱癌、哮喘、Ⅲa期慢性肾脏病。最初的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白细胞(WBC)增多,临床表现为咳嗽、鼻漏、鼻窦充血等不适,还伴有肌痛和关节痛。于是入院前的医生怀疑这一系列症状是由于患者感染了病毒导致的,给予了对症支持治疗。可患者病情非但没有好转,两天后还并发了下颌和脸颊的疼痛,最后甚至出现了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整个病程可谓是复杂又凶险~

不知道屏幕那端的你,此刻心中是否隐隐约约已经有了答案?接下来,就让小编一起带你走近这个病例,共同揭秘吧~

单纯的病毒感染?


患者在出现以上症状时并没有住院,只是去看了医生,同时完善了实验室检查。院外实验室检查[1]

  • C反应蛋白6.04mg/dl ↑;
  • 类风湿因子25IU/ml
  • 肌酸激酶1465U/l
  • 尿蛋白(++);
  • 血尿(+++);
  • 嗜酸性粒细胞11.17×109/L ,占白细胞总数的45%。

考虑到患者本身有肾脏病史,医生在看到检查结果之后并没有多想,只是单纯地按照病毒感染给患者进行治疗。然而治疗并没有奏效,患者两天后咀嚼时下颌和脸颊疼痛加剧,六天后出现了咀嚼困难。显示,简单的“病毒感染”并不能解释以上的症状。那又会是什么呢?

咀嚼困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莫非是巨细胞动脉炎?这个诊断突然浮现在了医生的眼前,于是立马给患者进行了动脉炎检查和肾活检,想要证实自己的诊断。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层层深入,真凶到底是谁?


患者在进行肾活检后,自诉右臂出现无力和麻木感,随即被送往了急诊室。果然,病情又加重了,在急诊室,患者出现了SVT发作,心率高达190s/min,持续了5分钟。
 
很快,患者在急诊室进一步完善了检查,颈部CT血管造影显示没有血管狭窄,而MRI显示腔隙性梗死(图1)。

图片
图1 MRI追踪图像显示明亮的脑室周围高信号,与腔隙性脑梗死一致(红色圆圈,顶行)。相应ADC(表观扩散系数)图像上相同的低密度病变证实了扩散有限(红色圆圈,底行)。
 
好家伙,先是出现呼吸系统的问题,然后心脏也受累,现在检查又提示患者脑梗死,还真是“连环惊喜”啊!

急诊紧急处理后,患者转入了医院病房,此时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入院实验室检查示:

  • 嗜酸性粒细胞较前降低,但数值仍高于正常值,为6.34×109/L,占白细胞总数的32%;
  • 胸部X光片、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均无异常;
  • 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蛋白酶3(PR-3)均为阴性。

表1 院外和入院期间患者的实验室值
图片

这时,之前在院外做的肾活检结果也出来了,显示为寡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存在微小的间质纤维化或肾小管萎缩。

图片
图2 肾小球显示上皮细胞的毛细血管外增殖,与细胞形新月体一致(A,黑色箭头)。局灶性纤维蛋白样坏死(A,红色箭头)也存在。总的来说,45%的肾小球显示坏死和/或细胞形新月体损伤。肾小管间质含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H和E染色)。
 
以上种种症状和检查结果,都指向了同一种疾病——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什么是EGPA?


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及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属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2]
 
EGPA可累及鼻窦、肺、皮肤、神经系统、心脏、胃肠道、肾脏等多个脏器,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目前认为,EGPA的发病机制为ANCA介导的血管壁损伤和嗜酸粒细胞浸润。

ANCA介导的EGPA以肾脏受累为主,还可出现紫癜、肺泡出血、鼻窦炎等,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而嗜酸粒细胞浸润介导的EGPA以肺部受累为主,心脏受累(如心包炎和心肌病)、胸腔积液和发热的发生率更高。
 
目前EGPA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的分类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等。6条分类标准包括:

(1)哮喘样症状(或喘息发作);

(2)嗜酸粒细胞增多(≥10%或绝对值≥1.5×109/L);

(3)单发或多发性神经病变;

(4)非固定性肺浸润;

(5)鼻窦炎;

(6)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浸润。

符合4条或以上者可诊断EGPA。该病例中患者表现为六项标准中的四项:哮喘、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总数的10%、神经病变(脑梗死,为EGPA相关的罕见中枢神经病变)和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表2 1990年ACR制定的EGPA分类标准

图片

 

拨开云雾后的及时治疗


诊断明确了之后,患者开始接受3天甲基强的松龙的静脉注射(每天1g),之后在大剂量类固醇脉冲后,他逐渐改用1mg/kg/d的强的松龙。

鉴于患者有膀胱癌史,为了避免环磷酰胺带来的膀胱毒性,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1000mg输注而非标准环磷酰胺治疗。并在两周后再次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病情较前好转。
 
在高剂量类固醇脉冲后,患者没有再发作SVT。之后病情也很稳定,在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后,也没有出现SVT发作,同时嗜酸性粒细胞低于WBC计数的1.5%、肾小球滤过率(GFR)从治疗前的49.7ml/min提高到了69.1ml/min。

多亏医生及时的明确诊断,最终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没有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小结
EGPA与与其他血管炎不同,最早且最易累及呼吸道和肺脏,绝大多数首发症状为喘息样发作、肌痛和鼻窦炎等症状。该病例中的患者及时向医生报告了自己下颌疼痛的症状,促使了后续检查的完善,因此及时得到了治疗。

但事实上,由于这些症状的非特异性,临床上很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很多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往往已经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害,给治疗带来了困难,也影响患者疾病的预后。

因此,提高对EGPA的认识,特别是如何在难治性哮喘人群中早期发现 EGPA患者,是EGPA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提高疗效、降低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Huckenpahler AL, Iqbal H, Gallan A, Jha P.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an unusual cause of stroke. BMJ Case Rep. 2022 Apr 5;15(4):e236844. 
[2]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编写组.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7):8.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本文作者:先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