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腰酸水肿、手足麻木,中医为何如此重用黄芪,原因简单

 F2967527 2022-07-12 发布于北京
大家都知道黄芪是补气的要药,《长沙药解》载:“黄芪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医黄汗血痹之证,疗皮水风湿之疾,历节肿痛最效,虚劳里急更良,善达皮腠,专通肌表”。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诸多功效。如果能准确证配伍,黄芪可以用来治疗诸多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出汗异常可以取其益气固表,肾病宜从其利尿消肿,胃轻瘫宜用其升阳益胃,反复低血糖可从其益气建中,神经病变则宜取其益气通痹,而中风者可取其通补经络之功。所以黄芪只要能够证清楚,配伍明白后进行应用,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图片

咱们就拿糖尿病肾病来举例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消肾”“肾劳”“水肿”“关格”范畴。本病是在消渴病的基础上导致的脉络受损,瘀血阻滞。一方面,肾络受损是造成水谷精微下泄和水肿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脾失健运、气虚下陷,肾虚固摄无权,失于封藏所致的大量精微漏出,使正气日耗,脾肾更见亏虚。而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瘀血阻滞,又影响了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引起体内动态平衡的失调,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消渴的程度。临床患者经常是四肢躯干浮肿,小便短少,有的还有蛋白尿。中医对消渴病肾病的论治,遵循益气通络之总则。黄芪甘温,为益气之要药,《名医别录》就有相关记载,称黄芪可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黄芪既有行水通利之功,又可免下泄精微之虞,补虚回阳以利水消肿,补气益阴以固涩蛋白,在改善肾病症状的过程中,黄芪本身也有益于消渴血瘀络阻的治疗。

图片

我之前看诊过一个患者,因腰酸水肿口渴1个月前来就诊。来时症见气短乏力,咽喉不利,睡眠不佳,耳鸣,眼目干涩,大便干,手足麻木,尿多,口渴,舌淡,苔白,舌体大,脉沉细无力,查空腹血糖将近20。诊断为高血压病2级;糖尿病肾病,证为气阴两虚兼瘀毒。治以益气养阴,祛湿化浊,通络解毒。方中我就用到了黄芪、生地相配伍,一气一血、一阴一阳,相辅相成,起到益气养阴、补五脏、通血脉的功效。患者服药一段时间之后,症状基本消失,血糖平稳了一些,血压也有所下降。后来患者一直间断的服用中药进行调理,随访至今水肿未出现。
中医讲究的就是证施治,所以虽然黄芪是补气佳品,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比如湿热和阴虚火旺的人就不适合应用黄芪,所以我们在应用每一味药材时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指导,避免火上浇油,加重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