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7-13 发布于浙江

图片图片

分享 | 房涛,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



图片

本文约6300字,阅读需16分钟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国家颁布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构建了教学和评价体系,老师们也都在进行着课堂教学与评价,但课堂评价应有的促进学习的功效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呢?
因为教育评价是课程改革的短板,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短板。

如果要继续回答上面的问题,答案会有很多,比如旧版的课程标准对评价描述的模糊。很多老师认为把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评价出来,会觉得繁琐和麻烦。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教师对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不具备很高的课堂评价素养等。

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则要求教师全面提高评价素养。

这里简要介绍两个概念。

图片
谈基于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要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评价要一致,教学评要形成完整的闭环。

此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新增学业质量标准,强调教学评一致性,指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促进'教学评一体’”。这为“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进一步探索、尝试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由此可以预见,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教-学-评一体”将会是今后一定时期重点研究的内容。

图片


图片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一体设计内涵

来看这一张图。

图片


国家意志层,要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标准与方案则是落实中央新精神、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迎接时代新挑战。核心便是聚焦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无论是高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都要通过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和标准明确了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各个地区学校根据此规划学期/单元/课时/环节方案,包括学期/单元/课时/环节的目标衔接、评价衔接、任务衔接、情境衔接、检测衔接、作业衔接。

今天的课堂教学,要求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大任务、大活动开展。这是因为基于新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从知识逻辑走向学习逻辑、认知逻辑,开始更多关注到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任务会分解到每个学生身上,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达成深度学习。学习的具体结果,则通过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式呈现。

回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一定要基于目标(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学段目标/教学目标)。

因此,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一体设计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视角,学习目标、学业质量和任务活动是一致的。
第二,教学视角,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课堂评是一致的。
第三,聚焦核心素养,把握教材,读懂学情,基于目标做到教学评一体。
大单元教学设计模型

图片

斯蒂金斯曾说“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都取决于那里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如果评价不能在课堂层面有效地运行,那么其他层面的评价都是在浪费时间。”

课堂教学和评价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正面是教学,背面是评价,没有评价,就无从谈质量。但在当下很多传统课堂,却没有评价措施。

运用大单元教学评设计模型,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步骤:

分析:包括课标把握与分解,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大单元目标叙写(核心素养分析)。

设计:包括大单元设计理念,教学结构图或大单元概念网络图、分课型课时规划表。

开发:包括大单元主题下的不同版本教材开发与利用、教学流程的梳理、大单元活动的开发、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

实施:指在大单元设计的统摄下的分课时实施。

评价:对课堂目标、学业要求或评估证据、学生行为、课后作品以及大单元测试为线索进行评价。

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评一体设计是确保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大单元教学评一体是一种教学设计和组织理念。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把握教材,分析学情,提出大主题或大概念,叙写大单元目标及学业质量,任务驱动,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活动开展、嵌入评价,作业设计等。对“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搭建学习支架,铺设学习路径,让核心素养在课堂学生身上真实发生。

这张图是在1.0版本的基础上,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迭代的新图,接下来逐一拆解:

图片

(1)单元目标及学业评价

举个例子,老师们打算在暑假期间去旅行,目的地是西藏(预期目标),之后会围绕目的地西藏分成很多个小的目标点(比如唐古拉山口、布达拉宫等)。那么,如何证明到了目的地呢?所以需要知道达到目标的证明方法,也就是学业质量。

具体的方法有:

1) 研读课标,了解课程目标、学业质量(摘录与分解)。

2)研内容分析(课程内容、教材编写体例、特点、内容结构、梳理与整合、不同版本比较)

3) 研学情(原有旧知、方法、情感、障碍点)

(2)大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

老师最大的优势就是做设计,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位专业的设计师,当然,在不同的设计理念之下,设计思路是不一样的。

1)大单元设计理念及思路

关于大单元教学,现在比较火的教学理念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项目化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大概念大单元问思辨统整教学”等,不同理念指导下的大单元是不一样的。(注:本文中我们核心讨论的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

2)大单元结构图(含主题、知识线、认知线、教学线等)

明确了大主题,还要有知识线,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 ,绝对不能说不要知识线。很多专家强调的“高阶思维”或“深度学习”的前提是,首先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度学习。如果连基础的知识读不懂,不能理解,何以谈深度学习?

掌握了知识线后,认知很重要。要从教的进度转向学的进度,首先要基于学生常识的学,自主的学,认知学,学了不会才是教学线。所以好老师是教到学生的不会处,好老师是教到学生的需求点。

3)大单元课时规划表(含课型、课时、目标、任务、作业等)

盖大楼会先看图纸,看完图纸再看施工期。这就是大单元的课时规划表,这个表会分课型。因为我们还处于过渡期,还没有完全进入到以任务、情境、主题的形式开展教学,现在还脱离不了高中45分钟一堂课,初中40分钟一节课。而且还是一个单元结束后,有复习课,开始有单元导读 课、整本书阅读课、写作课等等,还是有课型的。包括这些单元又设置了讲评课、还有复习课等。

(3)分课时实施(多个课时设计)

比如北京和重庆的一些学校,会基于学习内容调整课时,因为教育教学到了深度之后,一定是基于人的发展,而不是基于统一的规划或标准,我们需要的是基于学生学的程度,人性化规划时间。

1)分课时学习目标及评价任务;
2)分课时问题情境、任务活动;
3)分课时学习爱检测与作业设计

(4)真实大单元学习结果及反思改进

其中包括:

1)大单元真实学习整体建构图
2)大单元测试及分析
3)大单元学习反思与改进

基于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师课前设计是关键,学生课中、课后学习建构是目的,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是一贯的。

总体来说是:主题统领、素养目标、评价任务、结构化活动、分课时实施、问题情景、迁移应用,总结反思


图片
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案例

介绍完框架,接下来举些案例。

很多老师进行大单元教学,更多是从教材的角度呈现,而没有依据课标。

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六大方面: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总目标、学段,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建议(教材建议、评价建议、课程开发建议、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和研究建议等),后面还有附录,其中的内容也很重要。

和老师息息相关的是学期备课,暑假马上来临,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9月1日后新学期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实际上就是学期规划、模块学习目标、大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课堂环节目标。这些与课程标准要高度关联、高度匹配、环环相扣、一脉相承。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认为这些目标与教材有关,而忽略了课程标准。

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学时目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能量化的要量化,能分解的要分解。

【案例一】:

比如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是四大核心素养,围绕以下罗列的九个方面呈现出来了。这个目标将引领9年,18本教材,18个学期的语文学习。

图片

围绕总目标,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整合为四个阶段: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围绕四个领域,又分别分为4个学段,每个学段是递进关系。比如就“识字写字”,第一学段要求达到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学段要求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要求有较强独立识字能力、第四学段要求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案例二】

以初中生物为例——综合分析确定大单元目标: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

图片
【案例三】 

课标中理解乘方的意义

图片


【案例四】

统编语文四下第六单元《成长的故事》内容分析

图片


此外,要想做好基于课程标准下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还得做好教材,

内容剖析是引领教学评一致性的灵魂,没有目标牵引就无法达到教学评的一致。而目标来自于对课标的分解,对教材的整合,有了教材后,才可以达到单元目录和连接、单元内容结构、例题整合、例题分析等问题构建。
还来自于学情分析:

1.已知内容分析(依据检测反馈结果)。

2.新知内容分析。

3.学习方式设计(尝试自学未知内容、学习障碍的突破)。4.学生学习能力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等)。

图片

图片


“大单元主题”如何设计?


大单元主题的确定具有'纲举目张'的价值,单元主题是知识结构、学科思想方法的聚合器,往往反映学科本质、核心内容、或学科思想的大问题或某一单元的大概念、项目化任务。主题的确定遵循原则:指向素养提升、落实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单元主题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吸引和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探究兴趣。

(1)确定大概念主题的思路

1.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学习单元。尤其是教科书的学习单元已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知识结构、学科思想,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自然单元)

2.对教科书章节(专题)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或者通过寻找涵盖核心知识的实际问题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3.跨教科书的章、专题,甚至跨学科,以真实情境下的一系列问题构建单元学习主题。(重组单元)

(2)确定大单元主题的基本框架

1)依据:依据课标、依据学科素养、依据结构内容、依据学情实际
2)步骤: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核心内容;论证各方信息
3)思路:按照教材章节;按照素养进阶;按照主题任务;按照大情境任务
4)要求:体现学习生活、引发学生兴趣、便于学习操作;有了大单元主题,便于教-学-评一体。

(3)确定大单元目标

大单元目标以核心知识为载体,指向学生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指向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如何确定大单元目标呢?

步骤1:依据课程标准分解、教科书或教参内容、核心知识承载的核心素养、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初步列出大单元目标。再确定大单元主题或大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学情,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空间,多方论证。最后,总结出大单元目标。

大单元目标续写的方法:

图片


总的来说,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

第一,大单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第二,如何达成学习目标?(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组织了哪些学习活动?)
第三,为了高质量达标,如何收集证据和评价反馈?

图片


【案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结语:

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逻辑, 目标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教学评共享学习目标,才能达成“一致性”。

大单元目标设定之后,应设计用于证明目标完成的学业质量和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即“逆向设计”,教学活动嵌入评价任务,目标、评价、教学相互匹配,国家课程才能课堂实现。

教师设计评价任务要让学生明白,教师不明白,学生一定不明白;大单元教学评课堂倡导“大任务”,是从“做题”转向“做事”。“大任务”是“做事”,就是通过做某事,来评价学生其是否达成目标。这样的“大任务”,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一段完整的学习时间,而不是每个问题都只要“对答如流”;能够保证学生围绕任务产生的学习信息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封闭统一的、绝对可控的。倡导把大任务设计成“表现性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