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61条:干姜附子汤证

 防风屏 2022-07-13 发布于广东

伤寒论第61条: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本条主要讲阴寒太盛的干姜附子汤证。

本条延续前几条的论述方法,还是从误治开始讨论,即误治损伤阳气太厉害,造成阴寒内盛,真阳虚微的病机,即干姜附子汤证。

从58条开始到本条,共4条,都是讨论误治的!但误治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不同,58,59条程度比较轻,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愈,60条就比较严重了,很难自愈了!当然,60条医圣只是讲了一下造成那种表现的原因,没有给出治疗方剂。

本条误治问题更加严重,必须给予治疗,而且属于重症,必须用重剂才行。

既然本条误治后果更严重,用干姜附子汤都可以治愈,那么60条误治后果轻一点的,用干姜附子汤也是可以的!用四逆汤也是可以的!

所以医圣在60条没有给出方剂并非没法出方剂,而只是省略而已。

本条的误治和前三条一样,都是先下后汗的治疗顺序错误。造成的后果还是阴阳两虚,只不过本条患者呈现了明显的阳虚症状。可见患者原本的体质可能是偏阳虚一点的!

但本条后果很严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症状!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白天感觉心情烦躁,没法入睡,晚上则很安静不烦躁。历史上很多注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患者真阳虚衰,白天因为自然界阳气充足,患者的阳气得到外界阳气的辅助,而勉强与阴寒抗争,争而不胜,故而心烦。晚上因为真阳无助,无力与阴寒抗争,阴阳休战,故而安静。

不过,我感觉这种解释比较牵强!

为什么说他牵强?因为太阳病也是阳气与阴寒相争,如果不能自愈的话也是正气争而不胜,但是为什么太阳病没有烦躁症状呢?正气与邪气抗争不胜而致烦躁的说法,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被后世注家提出,其他情况就没有。所以我怀疑是一些注家实在无法解释这种机理而杜撰的说法,不足为凭!

我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

患者之所以会被先下后汗误治,肯定病初既有可下之征,进而推测患者平素就有经络气血不通的问题!

先下后汗误治之后阳气损伤,又因经络不通,所以气血不得下行,郁于上焦,所以患者上焦郁热比较重一点!

白天患者真阳得天阳之助而趋于旺盛,所以上焦郁热加重,故而心烦。晚上得不到天阳之助,上焦郁热减轻,所以不烦

听起来好像有点费解!——这么死抠医理有意义吗?知道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剂不就完了吗?——不是那么简单!弄清这点医理,可能是解决伤寒论厥阴病病机的关键所在!厥阴病被很多医家称为千古疑案,一千多年来很少有人弄懂,可能就是在这个医理关节上没有打通之故!

不管怎么解释,这两句说明真阳虚衰阴寒内盛。

接下来医圣列举了几个鉴别症状:

——不呕、不渴,无表证。

不呕是说明没有少阳病!因为少阳病经常出现呕吐。但呕吐不是少阳病的必见症状,所以不能说不呕就一定不是少阳病!但这里至少提示你要记得与少阳病鉴别!因为本条有心烦,少阳病也经常有心烦。但少阳病经常出现心烦与呕吐等脾胃症状同见的情况,本条没有呕吐,所以少阳病的可能性要少一点。

不渴,这是与阳明病鉴别!因为阳明病一般都渴,而且是大渴。不渴说明不是阳明病。当然少阳病也渴,但程度轻很多。

无表证,是与太阳病和少阴病鉴别。表证的症状有很多,医圣在此没有列举,我们只要记住要与表证鉴别就好了!

通过鉴别,可以排除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和少阴病!那么本条只可能是太阴病和厥阴病里面的一种了!

接下来的症状——脉沉微,沉和微都是阳虚之相,可见本条是阳虚比较厉害!也可以叫阴寒内盛。

——身无大热。这是进一步的鉴别!三阳病都有明显的热相。本条无大热,可见不是三阳病。三阴病里面,少阴病是表证,可以排除!厥阴病是有一定热相的,是虚热,但是厥阴病往往尺脉沉寸脉浮,本条是脉沉微,可见与厥阴病是有区别的!

那么就只剩下太阴病一种情况了!

太阴病一般是一派虚寒之象,没有热相!但本条说无大热。无大热是什么意思?可以是完全无热象,也可以是稍微有点小热象。

太阴病其实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出现。一派虚寒之象比较好理解,因为太阴病是真阳虚衰的病机,阳虚明显,阴寒内盛,所以他没有热相!但是,有时候阴寒内盛,可以格阳于外,所以表面上有一点热相!就是本条所说的无大热!

所以,完全没有热相或者有一点热相,都可以判断为太阴病!

结合前面症状,本条就是太阴病了!

太阴病应该怎么治疗?

温阳!——干姜附子汤主之!

——好了!至此我们得出了结论一:太阴病!

但是,本条也可以不是太阴病!

因为前面我们讲过,本条有“昼日烦躁不得眠”的烦躁症状,这个烦躁症状可能是太阴病的阴盛格阳的烦躁,也可能是厥阴病的郁热扰心的烦躁!

如果是郁热扰心,那么本条就可以是厥阴病!

厥阴病是寒热错杂的病机,下焦阴寒,脾肾阳虚,上焦郁热,烦躁失眠!

所以说,本条也可以是厥阴病!

如果是厥阴病,那应该怎么办?

厥阴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是清上温下,舒肝和胃!

但厥阴病也可以大剂量温阳,以雷霆万钧之势直贯海底!下焦阴寒散开,上焦郁热自然归元,于是上下和谐,上焦热除下焦寒散,阴平阳秘而康复!

那么本条医圣用干姜附子汤,正好符合这种雷霆万钧温散下寒的原则!

所以本条也可以是厥阴病!这是结论二!

不管是结论一还是结论二,都可以用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是个温阳特别猛的方剂!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本方结构简单,只有两味药,干姜和附子。

干姜和附子都是大热的药,辛热的药,温里的药。

干姜辛热可以温阳,又有“守而不走”的特性,所以重点在于温里。

附子也是大热温阳的,特性是走而不守,通行12正经。附子剧毒,炮制后可以降低毒性,当然温阳的功效也会有所降低。

本条用生附子,取温阳力大峻猛。同时也说明本条病例阳虚比较厉害!

干姜和生附子是经典绝配。伤寒论中凡用生附子,基本都是与干姜配伍使用的!或者说,凡与干姜配伍使用时,附子都用生的!其他情况下附子基本都用炮制的!

有句话,附子无干姜不热!凡阴寒内盛,阳虚欲脱的危急重症,需要力挽狂澜,救人一线之间的时候,都是干姜附子配伍使用的!本条如此,四逆汤如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等等莫不如此!

剂量方面,干姜一两,合现在15克。不过,宋明以降,普遍将一两以一钱计,即3克。就太少了!3克岂能起如此重症?!

附子用生附子,即没有炮制的,毒性大,功效也强。用一枚,估计不会多于10克。与后世的扶阳派相比,10克附子应该不算多!

但扶阳派用附子都是长时间煎煮的!其实现在中医各个流派在附子的煎煮方面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长时间煎煮,有两三个小时的,有五六个小时的!为的是通过长时间煎煮降低附子毒性。

但医圣在煎煮方面并没有特别之处。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这个过程并不太长,和一般其他方剂的煎煮时间无异。

多少这样的煎煮时间并不能解除附子毒性!那么医圣不担心附子中毒吗?

这确实是一个疑点,而且历代医家对此论述很少。不过,当代中医大师李可先生是,附子毒性即其热性,即其功效所在。医圣煎煮时间短,就是带毒服用,扶危救逆功效更强。

李可的说法确实有独到之处,我想是有道理的!但我本人并没有这么实验过!我用附子还是按照传统的做法,长时间煎煮,而且还要先自己亲自尝过,确信无毒,才给患者喝的!

本方服用方法也特别,顿服!一次全部喝下。可见病情危重,以求速效!

好了!本条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