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肖菊蘋:一个被忽视的细节——从创作学视角再探《故乡》“厚障壁”

 新用户79795753 2022-07-13 发布于贵州

一个被忽视的细节
——从创作学视角再探《故乡》“厚障壁”

肖菊蘋

一个被忽视的细节

鲁迅小说故乡中最经典的段落是: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 还是照旧: 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 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1

这是闰土和分别将近30年之后重逢的场景两人已经不复少年时代的天真活泼平等而陡然立起了厚厚的障壁: 闰土经见了世面之后习得了规矩”,具有了明确的等级意识自居下等并且将之言传身教到下一代。“为此感到深深的悲哀,“寄托在闰土身上的关于故乡的健康自然富有活力的美丽幻象遭遇破灭而今闰土的贫苦见证着故乡的经济衰败闰土的木然见证着故乡的精神荒凉而闰土的恭敬则见证着宗法礼教对人理性的捆绑故乡的这种解读焦点锁定在闰土对的态度转变所显现出来的阶层意识上是为所定义的厚障壁”,表现故乡人带给的失望依此来看,“与闰土两人之间的隔膜似乎是由闰土所发动构建起来的对闰土的那声老爷”,“与母亲都很意外因为先是发自本心激动地叫了声闰土哥”,母亲也高兴地让闰土延续哥弟相称给读者感觉与母亲这两个人物都没有尊卑贵贱之念反而是闰土受了礼教思想的钳制甘居下等

但是文中还有一个细节似乎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对理解这篇文章也很重要值得细细研究初见的称谓尴尬之后闰土落座虽然迟迟疑疑”,但双方交谈还是在平等友好地进行着其间闰土继断续续讲述了自己家的凄惨景况聊到最后便只默默地吸烟了”,这时出现一个细节: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2

初读鲁迅这篇小说母亲这个行为颇使人不解闰土是客人应邀远道而来已错过午饭时间还带来了礼物且带有一个小孩怎么能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呢? 母亲一个看似无意的简单命令其实已经摆明了主仆关系这样一个等级事实母亲不去为闰土父子张罗备饭反而非常自然地让他自己去厨下”,“也不去( 家里除一个8 岁的宏儿好像也再无他人可指派) 而且丝毫也不觉得母亲这样安排有何不妥母子二人仍然坐在堂上把聊天继续下去一面感叹其困苦一面谋划着施以些力所能及的援助这援助的力度也足够大搬不走的东西尽他挑可见与母亲对他的同情关切是由衷的把他当下人对待也全出乎无意恰恰是这无意更加意味深长就像水生从小被拖出来给老爷磕头打拱的功效一样闰土的身份意识也是被逐渐建构起来的而建构这种不平等关系的主体之一便是曾经的雇主现在依然保持来往的友善的母亲和”。

作者没写闰土听到母亲的吩咐时心里做何感想是闪过一丝不被尊重的不悦还是感到一股主客间熟不拘礼的温暖抑或觉得这是上下之间的理所当然作者没有从全知叙事的角度描写闰土此刻的心理活动读者也不便妄加揣测总之在这一瞬间母亲和是极其自然的主家作派而闰土接受起来也极为自然顺服可见从前他们和闰土父子( 父亲和闰土) 的主雇关系模式依然还在延续( 闰土和儿子) 虽然家已无往日显赫闰土也早已不是帮工( 其实当年只是帮工的孩子而己临时来看管祭器) 似乎还是个接受了现代思想的人但在某个不经意的场合等级观念依然会出来作祟至少充当了母亲的同谋而不自知由此可见在两者之间建立障壁加厚障壁的不光是闰土一方奴化意识的习得还有母亲和一方不自觉的点化与强化而这种不自觉正是礼教思想尊卑观念的潜意识化因其流露之天然无痕更见其沉潜之深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对闰土有什么冒犯还十分诚挚地施以援手对敦厚木讷的闰土极尽慷慨而对天天来搜刮的刻薄邻人杨二嫂充满厌恶说明母亲与品性的 正直淳厚善良也足见主雇之间多年积聚 的深厚情谊因而更反衬了母亲与等级 观念的潜在性

在此,“并没有显示出超越母亲精神境界的现代性特质,“完全认同母亲的做法此外对于闰土挑拣了香炉烛台,“当时还暗地里笑他”,“是现代知识者对执迷于神灵的愚昧不悟者的否定意味着什么呢? 可以看成是对他人的尊重难道不也是对所谓厚障壁的纵容与巩固吗? 之后虽对当初之暗笑有所反省却并不是批判自己没有及时点醒闰土此举之迷信无益而是感觉自己对希望之抱持与闰土迷信之虚妄的同质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即少年和闰土初次见面的地点也是在厨下”,而不是在堂上”: “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3 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4闰土的活动空间一开始便被限定在厨下”,虽然两小无猜玩在一起属于屈尊降贵,“的少爷身份会否影响到少年闰土的自我意识建构呢? 这是不言而喻的

不可否认,“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这个行为使得和闰土之间的障壁只能是更厚而制造们之间隔膜的通观起来有过去也有现在有闰土也有”。在小说里出现这么一笔意义可谓重大不管是作者的无心流露还是有意为之都使 文章含义变得更为复杂含混而耐人寻味了

需要厘清的几组关系

那么这个细节的设置为什么很少引起注意呢? 作者创作中有哪些关系需要厘清? 对文义对人物塑造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李浩在小说创作学中将小说创作的基本设计划分为结构设计细节设计视角设计语调设计时间设计人物设计关系设计开头与结尾设计高潮设计对话设计寓意设计故事性设计等5 他说我们集中于小说的设计解析在伟大的经典的小说中 那些平衡微妙和让人叫绝的故事叙述都是 如何设计出来的它们又是如何达到平衡和微妙的。”6我们要理解鲁迅小说在细节设计上的微妙之处就必须考查他的关系设计视角设计时间设计人物设计厘清一些看 似不十分重要的关系

( ) 厘清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

这个细节被忽略是因为阅读理解的方向受到了作为叙述者的的诱导。“叙述者中介的介入则使读者在阅读心理上产生一种由亲见到听他人转述的过程从而在真实程度上和情感判断上必然受制于叙述者。”7读者之所以把建立厚障壁的责任不约而同地聚焦在闰土的那声老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了叙述者的控制不自觉地站在的立场运用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的结果这样就很容易趋同叙述者的心理反应认同叙述者的观点所以而言读者需要界定清楚作者与叙述者 的边界不能将小说作者与文中叙述者混为一体文中的叙述者应该作为一个的独立的人物形象被看待这样在对待闰土的态度上与母亲构成同盟的”,就多了一个精神维度而且是需要重新考量定义和批判的维度如同祝福对祥林嫂人死后有没有魂灵的的发问置答含混一样以现代知识者出现的归乡者”,潜意识里残留等级礼法毒素而不自知面对需要自己下厨做饭的闰土也稀里糊涂地扮演了一回老爷角色这对的现代人形象无疑是一个破坏同时也是一个补充使成为一个矛盾的人一个介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历史中间物”、“一个有缺点的战士”,而不是单向度的完美。“既是发现和呼吁打破厚障壁的先驱厚障壁的营建与巩固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作为启蒙者的作者鲁迅对作为自以为启蒙者的的省思揭露与批判这样,“的负能形象使得人们对故乡厚障壁的理解又多了一个维度不再局限于闰土的单方面沦陷也为闰土之沦陷找到了现实的依据相对于过去的模糊现实影响的元素更为直接而清晰如此故乡主题的理解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得以拓展不仅有对作为他者的精神愚钝麻木的农民闰土的批评还有对自视为启蒙主体的现代知识者的审视; 不仅有对封建文化腐蚀人物心灵的历史批判还有对知识者身上传统遗毒在现实中乍然一现的敏锐捕捉

在小说最后对于大概只是觉得苦的中年闰土,“无力改变与拯救在离乡的船舱里忽然理解了其对香炉烛台的选择所传达的改变生活的切近愿望与对于宏儿与水生的将来生活的茫远希望在本质上的相同希望作为信仰被发现了同样虚妄的本质最终肯定了希望的积极的意义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来取代闰土静态的烛台香炉式崇拜在对停滞麻木的否定中选择了探索与冒险给打碎厚障壁留出可能从而为这一形象确立了正面的价值传达能动的主题以对抗弥漫整个故事的悲观气息这也是历来被故乡的解读者所强调的一点也正因为此,“的精神缺陷被掩盖与忽略

作为小说中一个亦正亦负的独立形象使文义更加丰富而深邃人物形象更为多元而立体而作为读者则需警惕叙述者的话语陷阱时刻保持与叙述者的距离以便持有一种抽离故事本身的俯瞰视角从而准确理解人物和文意

( ) 厘清人物与原型的关系

就闰土这一形象来说还需要考察作者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意图清楚界定小说人物与原型虚构与纪实的边界这样才既能从与原型的互文中准确判断闰土的形象特征以及与闰土之间的人物关系不至过分解读 或误读避免将人物简单归类并形成二元对立又能独立看待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诚如周作人所说: “《故乡是一篇小说读者自应去当作小说看不管它里边有多少事实我们别一方面从里边举出事实来一则可以看著者怎样使用材料一则也略作说明是一种注释的性质还有一层读者虽然不把小说当做事实但可能有人会得去从其中想寻传记的资料这里也就给予他们一点帮助免得乱寻瞎找以致虚实混淆在一起。”8我们正是通过周作人提供的事实来看著者怎样使用材料的

1.章运水与闰土: 被删减的事件

据周作人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介绍闰土的原型是章运水出场有三次:

这闰土本名章运水小说里把土代替了水字闰运是同音的也替换了在国音里闰读如润便有点隔离了他的父亲名叫章福庆是城东北道墟乡杜浦村人那里是海边他种着沙地却是一个手艺工人能制竹器在周家做忙月”,意思即是帮忙的因为他并非长年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晒谷的时候来做工罢了他有时来取稻草灰也带了运水来过但是有一年因为值祭新年神像前的祭器需要人看守那时便找运水来担任新年照例至正月十八为止所以他那一次的住在城内是相当长久的9

据周作人推算闰土第一次出现是1893

闰土出场那时是第一次中间隔了六年他第二次出场是在庚子 ( 一九〇〇年) 正月初七日日记下云,“午后至江桥运水往陶二峰处测字余等同往观之皆谰语可噱。”测的不知是什么字但谰语有些却还记得有混沌乾坤阴阳搭戤等句子末了则厉声曰: 勿可着鬼那么的着! 闰土乃垂头丧气而出鲁迅便很嘲笑他说他瘟了学陶二峰的话来说他使得他很窘过了几年之后庆叔显得衰老忧郁听鲁老太太说才知道他家境不好闰土结婚后与村中一个寡妇要好终于闹到离婚章家当然要花了些钱在闰土不满意于包办的婚姻可能是有理由的但海边农家经过这一个 风波损失不小难怪庆叔的大受打击了后来推想起来陶二峰测字那时候大概正闹着那问题测字人看出他的神情便那么的训斥了一顿10

闰土的第三次出场是在民国以后姑且说是民国元年( 一九一二) 假定他是与鲁迅同庚的那么那时该是三 十二岁但如本文中所说已经很是憔悴因为如老实的农民一样都是辛苦麻木而生活着”,这种暗淡的空气在乡村里原是很普遍的11

书后附录有周作人庚子( 1900 ) 、辛丑( 1901) 年的日记摘录有关的几则如下:

庚子一

初六日: 上午同大哥至大街又往江桥信局发杭信下午同大哥及章水登应天塔至第四级罡风拂面凛乎其不可留遂回

初七日: 下午至江桥章水往陶

二峰处测字予同大哥往观之皆谰语可发噱12

此为周作人本年正月日记章水即章运水

辛丑一

辛丑正月初七日: 晚饭后同大哥下舟往道墟出城已黄昏放舟至道墟时过夜半在官舱睡夜中屡醒不能安眠

初八日: 晨饭后大哥往章宅拜岁上午转至吴融马宅拜岁留饭13

从周作人所提供的资料可了解到: 闰土的原型章运水( 日记中称章水) 的经历比小说更为复杂坎坷而作者创作时把影响到章运水及全家的一个重要事件省略了使主题指向更为明确单一

章运水青年时期经历了一场婚变与寡妇要好闹到离婚导致家庭经济蒙受损失家人心理蒙上阴影( 父亲章福庆衰老忧郁) 其间他还求神问卜以期解决危机鲁迅写作时省略了运水的情感变故只保留少年运水的健康自然作为故乡活力的象征然后直接将镜头切换至已被艰难时世和艰辛生活折磨得苍老麻木循规蹈矩苦不堪言的运水面前让人震惊于其神貌变化之巨从而对其苦因欲一探究竟而作者随之将批判的目标直接指向多子饥荒苛税”,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是社会批判在列举出的七要素中属于社会层面的就有五种即苛税用闰土的谈话来指证就是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 “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 属于自然层面的有一条即饥荒”——“收成又坏”“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属于家庭层面的有一条是多子”——“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以他带来看管船只的 5岁女儿推算闰土基本是两三年生育一个孩子一个平民在太平盛世要抚养六个孩子尚且不易何况还不太平? 鲁迅是按个人自然社会来排序的但如果按影响之 大小多少排序的话依次应该是社会自然家累这一切使之处境非常难”,而从做人方面看闰土不似杨二嫂他老实厚道是个 勤恳朴实的农民也是个慈爱亲和的父亲出 门拜访带上水生教养得五岁女儿会管船还 是个重情念旧的朋友( 有母亲的话为证: “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只是社会地位的低下生存压力的巨大逐渐削蚀 掉其生命活力使其精神自我逐渐萎顿矮化

由此可见鲁迅所要表现的是章运水作为普通农民的普遍不幸从而舍弃私生活对他 的影响感情变故未必不是造成他现在这种 状态的原因从他父亲所受到那么大的影响也可窥见一斑但是婚变涉及婚姻性道德评 判鲁迅创作本短篇时或许尚未听母亲或弟弟说过此事或许不想多生枝节将批判的锋芒引到另一个方向去所以一概略去不提只 集中笔墨于刻写他在多子饥荒苛税一系列外力压塑下形成的心理卑 微以及与困苦相守的麻木呆顿将属于特殊 性个人性的事件忽略更强调社会大环境的 作用使人物命运更具有普遍性以指向故乡 整体的暗淡的空气”。

2.鲁迅与章运水: 被夸大的时间

从周作人所提供的资料还可了解到: 周家与章家的来往更为密切鲁迅写作时略去 了中间二人的交往使两人之间的厚障壁更加峭拔醒目

据周作人回忆,1893 年鲁迅与章运水初识那之前运水也曾跟父亲来取过稻草灰以后在 1900 年正月章运水来过周家此时章运水正经历感情变故鲁迅已在南京矿务学堂就读正在家休年假章运水与周氏兄弟一起登塔游玩测字算命。1901 年正月鲁迅去道墟章宅拜岁”,“道墟章介千是周介孚的姊夫14鲁迅应是去祖父周介孚的姐姐家拜年章运水家也在道墟此行有没有见到章运水从周作人日记中不能得知从鲁迅上 午转至吴融马家的行程看遇见章运水的可能性并不大那么至少初识之后七年两人有过见面交游那时的章运水已经成年十二 年之后闰土再度出现时已憔悴不堪如鲁迅文 中所述不知周作人为什么要将闰土的第三 次出场”“姑且说是民国元年( 一九一二) 。” 鲁迅举家搬迁是在 1919 年底好在是写小说鲁迅完全可以将这次会面推迟几年

总之实际生活中鲁迅与章运水的交往要多关系也更亲密两家虽是主雇关系但一直保持友好往来至少在初识之后的第一个十年他们之间有着朋友般的熟稔彼此之间那可悲的厚障壁没有明显地显现

鲁迅创作小说时省去了青年时期的交往从少年一下跨越到中年一别近 30 年而且音讯不通增大了分离的时间跨度和心理间隔使得两人的再度见面更具有突兀性与戏剧性闰土的变化之大不光是外形上的苍老更是精神心理上的萎缩一声抖了半天嘴唇刻意叫出来的老爷的满心欢喜满脑回忆变成了一个寒噤”,而母亲一句无意中的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的命令更将闰土推向下人的卑微等级距离即从这一行一言中得以显现与强化人生的巨大断裂使厚障壁更加高耸坚固被夸张性地放置在两人之间尤其触目惊心

考证原型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和闰土两家是主雇关系但不是敌对关系亦仆亦友关系融洽越 是这样隔在二者之间的等级意识的障壁就越有隐蔽性与合理性揭示出这点有利于拓展对文本的理解发见被忽略的视角和意义

3.侄儿与水生: 被虚构的未来

作者虚构了宏儿与水生的关系这是作者对于未来的构想借以体现鲁迅反抗绝望的诗学理想就如同里夏瑜坟上的花环一样面对绝望硬生生造出的一个光明的尾巴

据周作人说离开故乡时同行的人本文只说到母亲与宏儿这也自然是小说化的 地方事实上同走的连他自己共有七人其中 两个小孩都是三弟妇的长女末利才三岁长 子冲两岁时在乡下病卒次子还没有名字生后七个月小说中便将他诗化了成为八岁 的宏儿因为否则他就不能与闰土的儿子水生去做朋友了。”15鲁迅的侄儿时年不到一岁不可能承担宏儿的使命所以小说里让他 变成八岁与水生一见如故像当年的与闰土一样又开始做着美丽的重逢的梦作者借孩子对未来寄予希望愿他们能够破 除主与雇的障壁城与乡的障壁知识分子与农民的障壁拥有不同的生活以否定现在的的辛苦辗转闰土的辛苦麻木以及其他人的辛苦恣睢

作者通过虚构一个宏儿形成母亲宏儿这样一个人物链条母亲是传统观念的保有者,“是一个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物而宏儿则被寄望成为更清醒勇敢坚决的破壁者相对于这个链条,“母亲闰土水生的链条则更为保守与牢固解放之路也更加困难重重因为他们自成 一个系统在停滞沉闷封闭的故乡环境下 难以生发出自我解放的内动力所以宏儿与水生之间是否还会形成障壁形成了障壁能 否消除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从创作学角度来讲对于原型鲁迅在创作时进行了取舍夸张和虚构简化了闰 土的人生强化了与闰土的间隔虚构 了下一代人的关系使小说的题旨更集中主题意蕴更深远批判更有指向性从而达 到文学革命的启蒙目的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

结论及延伸思考

透过一个被忽视的细节可以得出鲁迅故乡中的厚障壁”,不只意味着闰土阶层意识的建构与显现,“母亲对闰土自我意识的建构与影响也是厚障壁的形成 要素之一这一点被阅读者忽略是因为阅读 理解的方向受到了作为叙述者的诱导所以厘清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识别作者的 叙事策略才能将还原为小说中一个亦正亦负的独立人物形象从而将其被隐藏的 精神价值揭示出来还要厘清闰土与原型章运水的关系作者鲁迅与章运水的关系从与原型的互文比对中识别作者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意图判断作者的取舍改写对闰土形象建构的作用以及作者所要强调的促使闰土精神特质形成的诸多要素鲁迅在对闰土人生的简化与俩距离的强化中将解剖刀逐级伸向造成闰土精神矮化的现实社会因素与传统礼教因素明写闰土暗写”,形成一种复杂的双向超越叙事模式”,“通过叙事者提供的道德与价值距离思索着更深刻的历史根源从而 提供了读者对小说中的价值形态更深入的二度思考的可能性。”16究者的目的就是提醒读者避免掉进作者所设置的叙述迷阵更准确地把捉故事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避免将人物简单归类为启蒙者被启蒙者”,形成二元对立式的解读片面夸大某一方( 尤其是闰土) 的问题而导致对文义的理解产生偏差减损了鲁迅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

的形象而言延伸到鲁迅其他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如孔乙己中的”,精神形态基本类同于鲁镇那些歧视和嘲弄孔乙己的酒客们居于庸众之列在大类上与闰土同属被启蒙者类型; 还有一类是故乡》《祝福》《在酒楼上”,以现代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属启蒙者类型至少属于较为清醒的几个人”17,《祝福》《故乡更为接近主人公都是挣扎在底层的无告农民又是与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下人所不同的是,《祝福中的已经意识到的一句含混不清的答话对祥林嫂的死负有一定责任所以内心深感不安其决计离开鲁镇不无逃离现场的成分故乡,“的离开与闰土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只是闰土悲剧人生的一个旁观者施恩者尚未觉察到在两人之间厚障壁的形成中应承担的责任所以如果故乡的主题之一是强调隔膜那么从创作角度来讲鲁迅对的人设还是一个缺乏自审能力的居高临下的启蒙者”,祝福中的还是有明显区别 的若论对自己思想中的内鬼的省察程度,《祝福超越了故乡》,这是不是说明鲁迅 对的认识和书写从呐喊彷徨已经发生了变化呢? 变得更加向内更具有自我批判色彩从而强化了以命名的知识分子主体( 启蒙者) 内在的复杂性矛盾性也使其不同小说中的构成一个人物系列为我们考察鲁迅及其写作策略提供更多范本

注 释

①②③④ 鲁迅: 《呐喊·故乡》,《鲁迅全集1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版(下同) ,507-508、508、503、502

⑤⑥ 李浩: 《小说创作学———我的课程讲稿》,时代文学》2017 年第 5 ⑦ 吴晓东: 《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鲁迅研究动态》1989 年第 1

⑧⑨⑩11 12 13 14 15 16周作人: 《周作人自编集: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127、115、121、124、522、535、137

14 刘润涛: 《鲁迅家道中落》,《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第2

17鲁迅: 《呐喊·自序》,《鲁迅全集1441

( 作者通讯处: 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邮编:061001)

[原载鲁迅研究月刊》2020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