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经的准确位置图

 新用户7276cpXc 2022-07-13 发布于内蒙古

概述

  • 脾经全称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 脾经首穴是隐白,循行经大趾、内踝、胫骨、膝、股、腹、胃,分散于舌根,末穴是大包,左右各21穴,共42穴。

经络循行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管两旁,连舌本,散舌下。其胃部支脉向上再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经相联接。

足太阴脾经循行图足太阴脾经循行图

常用穴位

下面具体介绍脾经的几个常用穴位。

隐白穴

属井穴,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公孙穴

属络穴,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商丘穴

属经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三阴交穴

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穴

属合穴,小腿内侧,从膝关节往下摸,至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血海穴

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的上角向上面2寸处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即是血海穴。

6个脾经常用穴位位置图6个脾经常用穴位位置图

作用功效

脾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具体作用功效如下。

隐白穴

临床用于治疗腹胀、腹痛、便血、月经过多、崩漏、惊风、癔症、精神病、昏厥、失眠多梦等病症。

公孙穴

临床用于治疗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多饮、霍乱、水肿、心烦失眠、脚气等病症。

商丘穴

临床用于治疗腹胀、肠鸣、腹泻、便秘、饮食不化、咳嗽、黄疸、怠惰嗜卧、癫狂、痔疾、足踝痛等病症。

三阴交穴

临床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月经不调、不孕、难产、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心悸、失眠、高血压、湿疹、水肿等病症。

阴陵泉穴

临床用于治疗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喘逆、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遗精、膝痛等病症。

血海穴

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股内侧痛、皮肤湿疹等病症。

经脉分类

人体共有十二大经脉,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疏通调理经络可以起到治疗百病的效果,经络通畅,气血充足,就能保证身体阴阳平衡,抵御外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