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记忆④‖永新晒肉

 春泥2018 2022-07-14 发布于天津
编者按

  舌尖之美,耐人寻味。舌尖上的记忆,穿越岁月的长河,直抵一颗素朴安静的心,温馨、温暖着每一个烟火晨昏。

图片

永新晒肉

我出生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华大地上,已吹拂了好些年。但是在许多地方的乡村,依旧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还是不尽人意。一日三餐,大抵以自种的蔬菜为主。美味的鸡鸭鱼肉,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享用到。用俗话来讲,就是打打牙祭。

我的母亲,勤俭持家,心地慈爱。当时,眼瞅着年幼的我们,瘦骨嶙峋,面容苍白,头发干枯,营养不良,心急得几乎像热锅上的蚂蚁。为此,她常会调菜遣料,使出浑身解数,适时给我们改善一下伙食。

有时,她还会像一个魔法师,不知从哪里变来了一两斤难得一见的猪肉。这恍若酷热难耐的夜晚,倏地下起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雨,让人着实是惊喜极了。

因为稀有,所以母亲在做法上,自当绞尽脑汁,物尽其用。今天割一些用来干蒸,明天割一些掺着辣椒爆炒,后天割一些混着盐菜焖烧。到最后,剩下少许五花肉,母亲一般会用来做一道传统菜肴——永新晒肉。

可是,每回,我们根本分不到几块,只能浅尝辄止。我们胃里的那些馋虫呢,仿佛即将出征的将士,总在嗷嗷叫个不停。什么时候能来个开肚畅食,成了心中最渴慕的一件事。

机会终于来了。

在我六七岁时,家里突然来了一位贵客。怎么个“贵”法,“贵”到什么地步,我一时难以形容。反正,那天母亲马不停蹄地跑到墟上,买回了两斤左右的五花肉,而且全部用来做晒肉。我不敢想象,当时的母亲,何来这等的豪情和魄力?

母亲一头扎进厨房,干脆利落地把五花肉褪毛、净皮,切成几厘米见方的小块,盛入一个大瓷碗,加适量盐、酱油等均匀搅拌,让它们腌上半小时许。

在此期间,她又把事先备好的糯米,倒入铁锅中,用小火慢炒。她手中挥动的那把铁铲,就像一支蘸着黄色涂料的画笔,逐渐让洁白的糯米一一转黄,最后完全变成金黄,宛如一粒粒微小的金子。这时,她挥动铁铲快速出锅,把它们盛入一个中大的木器里,用一根小小的铁棒,平仄合韵,恰似一支宛转的曲子,将其捣烂磨成细粉。

然后,她把糯米粉一层又一层地,轻抹在腌好的肉块上,使之顷刻间,仿佛都穿上了一件厚实的金装。接下来,她寻来一个竹制团箕,把抹好的肉块,平铺摊放在上面,置于太阳底下晾晒一段时间。

在阳光的直射作用下,每一肉块像一片刚摘下的叶子,身体开始慢慢收缩,体内的水分一点一点在流失。但是,浑身看上去却愈发金黄了,隐隐折射出阳光般的光泽。

完毕,她洗净铁锅,大火烧红,倒入少许菜油,烧至六七分热时,把火调到很小,放入晾晒好的肉块,一块接一块地耐心翻煎,直至被煎得外层焦黄、里层鲜嫩,一缕又一缕的香气溢了出来。而后,赶紧把火全部熄掉,盖上锅盖,让它们在铁锅里,再安心呆上一会。

待锅盖一揭,一团馥郁的香味,扑鼻而至,沁入心脾,有如甘泉在流,令人神清气爽,垂涎不已。

那天,贵客吃了多少块,我们不知道。我们吃了多少块,也不甚了了。一大罗碗的晒肉,被一扫而光。贵客直夸母亲的手艺好,说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美味。我们围站在一旁,嬉皮笑脸地附和着。

母亲略显憔悴的脸上,笑出了一朵美丽的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