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海拾珍 | 第62期 齐白石刻“视道如华”

 白鹭吟 2022-07-15 发布于福建

图片
刊头题字:辛尘


62



图片

在近代的文化界不乏诗书画印全能型人才,而最为广大群众所熟知的非齐白石莫属。尤其是他“彪悍霸道”的印风,足以笑傲整个印坛。然而金字塔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艺术化语言之前,大师也有过“青春期”,那么在这个期间齐白石的印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方印,就是齐白石艺术转型期刻的“视道如华”。

图片

图片

印文:视道如华

尺寸:4.6*4.6cm

作者:齐白石

款一:余二十年来尝游四方,凡遇正人君子,无不以正直见许,独今年重来京华,有某无赖子欲谋骗吾友,吾友觉,防之。某恐不遂意,寻余作难,余避之潜庵弟所居法源寺如意寮。倾谈金石之余刻此印。丁巳八月二十八日。兄璜并记。

款二:余未弱冠,遨游四方。孤旅鲜悰,十八年矣。比居萧寺,心迹双寂,聊宋佛说,倩白石先生制印,用证净乐云,丁巳九月潜庵杨昭儁记。

首先,“视道如华”四字使用方笔起落转折,并掺以部分的斜笔,厚重而不呆板。其次,该印特别注重疏密的对比,“视、如、华”三字上部紧凑,下部疏朗大块留红,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同时也使得整个印面的重心上移。再有,上面两个字“视、如”的留红落在右下方,下面“华”的留红落在了左下方,形成了一定呼应关系。如果把留红全部落在了左边或者右边,会造成整个印面的失重,左右留红起到了一定是平衡作用。最后,“道、如、花”有部分笔画冲出边栏,让印文充满印面,更显雄浑饱满。

丁巳(1917年)是齐白石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齐白石55岁,春夏间,湖南政局更为动荡不安,军阀相互火拼,附近土匪乘机蜂起,为避军阀和地方土匪之扰,齐白石告别家乡,第二次北上赴京。六月三十日到达北京,正遇上“张勋复辟”的闹剧,段祺瑞出兵马厂。他又冒着枪林弹雨,乘火车匆匆去天津避难。此中艰辛不言而喻。

待局势稍微稳定,他便从天津回到北京,多方转折后,迁居法源寺如意寮。也正是此期间,认识此身最为重要的贵人——陈师曾。

在避居法源寺期间,或许是难得的清净时光,这时他已从丁敬、黄易及赵之谦的中走出来,受《天发神谶碑》的影响,印风为之一变。这方“视道如华”,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家面貌,粗犷豪爽蕴藏其间。这是大乱甫定后的一种情感,通过手中的铁笔,反映在印面上。其笔韵刀趣苍莽遒劲,疏密对比强烈,虚实相宜相生,平实方正,舒展自如,予人以雄壮之美感。

总之,“丁巳”是齐白石篆刻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著名的“衰年变法”便始于这一年。




作者简介:章斌,1993年出生,江苏南通人,斋名悦鸣山房,专业从事少儿书法篆刻培训。现为江苏甲骨印社社员,江宁区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楹联学会会员,中级茶艺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