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学与问 之三 渐新堂 【质疑】学段要求 是目标还是课程标准?是要求,是内容,是任务,是标准? 要求与目标是什么关系?基础、底座、路径、方式、措施?有人能够给大家一个回答吗? 为什么2011年版称为“学段目标与内容”,现在要称为“要求”? 2011年版 所说的内容,包括五大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022年版 没有目标与内容了,只有要求了。 要求些什么呢?四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其每部分内的要求分别有2、9、7、4条,即第四学段有22条要求。这些要求是不是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应该达到的标准?显然都不是。仅仅是要求要求而已。 写作已经没有了,估计下一次如果还是这些人或者这些类型的人来制订,阅读也会被取消,换为诸如“浏览”“扫描”或者换名为“理解与吸纳”等其他的说法,这样就更加具有与传统决裂的样态。 四、课程内容 (一)主题与载体形式 语文常常被其他学科诟病为没有内容,这一次最大的变化就是单独为内容立项,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并列为一级目录。 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非常明确,不再学习语文,改而专门且只学习文化了。即从小学到初中,就是学习三大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再说得具体一些就是中华优秀的和社会主义的文化。 这是颠覆性的内容变革,这说明语文是不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的只是三大文化。或者说,只要学习了三大文化,语文就相当于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学习。 这与战争年代学习抗战文化一样,学习了抗日文化,自然就有了文化,不论多么小的孩子。 (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课程内容以任务群(来)组织与呈现 以后则会使用比群更大的单位,诸如学习任务集群、任务集团、任务聚集、或者学习波、学习潮、学习海…… 有些什么学习内容呢?群里分四个学段 1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主要是观察分析整理 2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很有意思的是 阅读之后干什么 交流、创意表达、表达 3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 跨学科学习 这里的群,不需要交流、也不需要表达了,就是不要读半本书大半本书;也不要只读语文的书,千万不要只读语文课程内容要求的三大文化之类的书。 就课程内容来看,语文老师就几乎没有语文的教学任务了。 课程内容的三大群,第一大为一个亚群。第二大为三个亚群,第三大为两个亚群。 其三大群的命名,与内容无关,也不在乎什么内容不内容的,就是一般行政工作事务工作的公文分类吧,基础、发展、拓展。 方法论是一切内容的关键与要害,有了方法,就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