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102•潘夙:是后周世宗的孙子吗?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102·潘夙:是后周世宗的孙子吗?

 潘夙(1005-1076),字伯恭,《宋史·卷三三三·列传第九十二》有传,北宋王巩撰《随手杂录》、王铚撰《默记》、南宋王称撰《东都事略》等书也对其有简略记述。

本传记,潘夙是潘美的侄孙。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潘夙给仁宗上书,议论时政,被授予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主簿。很长时间后,潘夙升任韶州(治今广东韶关)知州,后升负责江西路(路,略相当于今之省)调运租税以供国用、督察地方官员的“转运司”副职“转运判官”,再升略似今之地方高级法院、却直属朝廷管辖的广西、湖北两地“提点刑狱司”主官“提刑使”。在广西、湖北“提刑使”任上,邵州(治今湖南邵阳)少数族叛乱,湖南骚动,邵州知州郭逵征讨失利,仁宗调潘夙转任湖南所在的“荆湖南路”转运司主官转运使,但责成他专门负责治理当地少数族事务。到任后,潘夙亲自指挥部队攻破九十处少数族聚集地。之后,潘夙改任滑州(治今河南滑县)、湖北转运使、桂州(治今广西桂林)知州。仁宗嘉祐八年(1063),因在湖北任转运使时写匿名信诬告判官韩绎,潘夙被贬职,任“监随州(治今湖北随州)酒税”,即负责征收随州酒税的低级官员。当年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潘夙被重新起用,任光化军(治今湖北老河口市北)知军。不久朝中大臣以潘夙“有将帅之才”为由,向宋英宗举荐潘夙,潘夙因之改任端州(治今广东肇庆)知州,后调任与西夏交界处的鄜州知州。

宋英宗在位三年多去世,宋神宗继位。宋神宗继位后,也觉得潘夙是人才,在继位的当年即熙宁元年(1068)召见潘夙,向潘夙咨询交趾(今越南北部)、两广地区的事务。潘夙的回答很令神宗满意,神宗下旨提拔潘夙职衔为“司封郎中”(吏部官职,从五品上,职责为向朝廷提供封命、朝会、赐予官员之级别)、昭文馆直学士,实任桂州知州。

潘夙再任桂州时,交趾与其南边的“占城国”作战失败,却向宋朝上表,假称获得大捷。宋神宗给潘夙下诏:“侬智高之难刚刚过去二十年,国人只知享受安乐,疏于防范,简单地认为不用担心偏僻山区的少数族生事,根本不想祸患生于忽微,唐代'六诏’(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因此成为朝廷的边患,这是前事之师啊!卿本就是将门子弟,现在又在重要的少数族地区任职,要认真体会朕的心意,用心筹划治理。”潘夙借机给神宗上书,说明交址可以攻取,且点集兵马,准备向交趾发兵。但还没有等到神宗的指示,朝廷调任潘夙为河北转运使的文书却先期到达,潘夙以度支、盐铁副使的职衔转任河中府知府。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峡州(治今湖北宜昌)、辰州(治今湖南沅陵)、沅州(治今湖南芷江)等地发生骚乱,朝廷任命章惇为荆南府(治今湖北荆州)知府兼提举荆湖北路兵马巡检使,前往辰州和沅州安抚叛乱的少数族。章惇向宋神宗推荐潘夙一向熟悉少数族事务,且很关心边疆情势,可以到湖南任职,宋神宗采纳了章惇的建议,任命潘夙为潭州(治今湖南长沙)知州,不久提升潘夙的职衔为“光禄寺卿”,实任荆南府知府、鄂州(治今湖北武汉)知州。但在到任鄂州不久,潘夙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宋史》本传之后的“论”说,潘夙作为“将家子”而能留心边疆事务,朝廷对他“用当其材”,潘夙也能胜任其职。

《宋史·潘夙传》起始就说潘夙是潘美的侄孙,传中和传后之“论”又先后说潘夙是“将家子”,直接认定潘夙是潘美的族亲。但这与王巩的《随手杂录》和王铚的《默记》所记存在矛盾。《随手杂录》记,潘美收养的后周世宗的“幼儿”“后来官至刺史,名惟吉,是潘夙的祖父”,《默记》则记,潘美所收养的幼儿“后来起名潘惟正,惟正每次为自己的三代祖上上供,都把潘美当做父亲,却不涉及其他祖、父辈,而且在潘美的后辈中,只有惟正这一房不与潘美的其他子孙按同一'行字’起名。潘夙则是惟正的后人”,且含混地说,“潘夙有才,为著名的地方官,他的英明,其来有自”。

但王称的《东都事略·卷二十七》记,“惟吉子夙”,与《随手杂录》、《默记》所记又不同。

王巩、王铚是北宋人,王称是南宋人,《宋史》为元朝末年所撰,他们的记载哪个更可信呢?

2003年,在河南洛阳孟津县北邙山出土了一通《宋潘承裕及夫人王氏墓志》(见《河洛墓刻拾零》,书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673页),对此做出了确实可信的回答。

墓志中说,《墓志》是潘夙为他的父母合葬后,由“朝奉郎、守国子博士、新差知越州山阴县事、骑都尉陈舜俞”所撰。《墓志》记,潘夙的“府君”(古人对逝去父亲的美称)潘承裕,“以父荫起家,为三班奉职,历霸州兵马监押,温、台、明、越海内都巡检”,“府君之考惟吉”,“考”即父,说明潘惟吉为潘承裕之父,而潘承裕的儿子中“长曰夙”,即潘夙;而“府君之叔祖父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武惠王美也”,即潘承裕的叔祖父为潘美。

由《墓志》可知,在对潘夙及其祖父潘惟吉的记载中,王铚的《默记》和王称的《东都事略》各有一处错误,《默记》记潘夙的祖父即潘美收养的后周世宗的“幼儿”名“潘惟正”,实际应为“潘惟吉”,《东都事略》则把潘夙记作了潘惟吉的儿子,实际潘夙是潘惟吉之孙。

那么,潘夙就应该是后周世宗的重孙吧?我觉得,虽然《宋史》等“正史”对此没有一字记述,依《随手杂录》、《默记》《东都事略》等书所记,也可以做出肯定的推断。只是可惜,潘夙是史籍所记后周世宗后人中的最后一个,其后,周世宗的后人湮没于茫茫史海,再无记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