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夷访茶记+走访茶人

 宋小夔 2022-07-15 发布于北京

此行武夷山,我们先后走访了郎氏兄妹、梁骏德、刘斌和章志峰等茶人,都是本地做茶人,并各有特色。


郎氏兄妹

1号,晴。终于要学习和了解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了,从到武夷的第一天开始就在等这个日子,本计划29号的安排一直拖到了今天,就是为了要等一个晴天。晴,才好采青,才好做青。(见陆羽《茶经》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郎韵茶厂位于赤石村,前厂后茶山。今天采做的茶青有两种:奇兰和佛手,奇兰正在摇青、揉捻和烘青的阶段,并有毛茶制出,而佛手还在摊晾萎凋的阶段。从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都是武夷岩茶紧张的采摘制作期,当然顺序有先后,比如早期是以品种茶为主,再往后才是武夷的当家茶:水仙和肉桂了。这一个月,采茶工和制茶工都很紧缺,工作非常辛苦劳累,当然工资也很高,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都以休息为主,挣不到什么钱。郎韵茶厂也是这样,工人师傅们都在紧张忙碌着,厂房里巨大的摇青机在运转,烘干机在运行,一层层的竹箩铺满等待烘干的奇兰毛茶。

奇兰毛茶

佛手萎凋

郎韵茶厂实为一处山脚大院儿,内有厂房、几间办公室、几间茶室、厨房、餐厅等,还有水塘和菜园。出了大门,即可上茶山。在郎成文的带领下,大家兴致勃勃上山看茶园,山路还仍有泥泞,时不时得注意脚下。赤石村的岩茶已不属于正岩茶,品质不错,相比半岩茶还要略好一些。除了茶树,也能看到不少杨梅树,程华还帮我们辨认当地的野菜和野果。据郎成文介绍,茶厂后山不仅可以采茶,再过段时间就可以采杨梅了,春季秋季又可以挖小笋(春笋)和冬笋,水塘里养了鱼,有点儿田园生活的意思。参观结束回到茶厂,大家就开始自由活动了,有在厂房中看师傅做茶的,有在茶室中喝茶聊天的,不久,郎成文就开始招呼大家吃饭,原来两桌饭菜都已经备好了。多数食材都是自家的,专门请了厨娘来做,两盆小笋炖鸭和黑笋烧肉下得最快,各种菜蔬都鲜嫩可口。

 

饭毕,有了力气,大家纷纷去帮忙师傅做茶。实际上能插上手的活儿不多,也就烘干机前的活儿比较简单:把毛茶均匀地撒到不断滚动的传送带上,从另一端口出来的茶叶就是烘干的了。有点儿象酒店里那种传送式的烤面包机,将面包片放入随着传送带的滚动进行烘烤,出来的面包就烤好了。但烘干机前同时操作只能容两到三人,于是大家轮番上阵,干得不亦乐乎,不多久,居然将几大箩奇兰都烘完了。

郎韵茶厂的一天在劳作与享受中结束了。

刘斌

2号,晴,九曲溪竹筏漂游。由于下雨水涨引致安全性的考虑,前几日九曲溪都没有开筏,今天是开筏第一天。一行先乘车去星村镇(竹筏起点码头),在北京时就跟刘斌相约一起喝茶。刘斌的兄长刘锋是武夷山十大岩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名列武夷山三刘(另两位是刘宝顺、刘国英,都是制作武夷岩茶的行家里手)。刘斌跟随刘锋制茶二十多年,也多次拿过武夷山斗茶赛的奖项甚至茶王奖。


与刘斌约好的地点就在刘锋开的永乐天阁,登上永乐天阁,对岸可见白云岩及岩上的白云禅寺。相传武夷历史名茶金佛茶就产自白云禅寺,近年也是由刘锋挖掘和恢复了这一名茶的制作。健壮的刘斌也很健谈,比起刘锋的内向寡言,刘斌更喜与人交流。宾主落座,刘斌就开始泡茶了。先是刘锋监制的一款黄观音,然后是刘斌自己做的黄观音和一款老枞红茶名枞叟。最终,恰恰是这款很不易得的红茶枞叟让大家心悦诚服念念不忘了。临走前,刘斌把他亲制的两罐黄观音和枞叟都送给了我。由于黄观音还未褪火,打算留到秋天在茶会上分享;而枞叟已经适口,回北京后的连续两次武夷茶会上都分享了此款茶,结果只剩了一泡必须留到秋天了。

章志峰

晚上,我们如约来到章志峰的寓所参加宋代茶百戏茶会。章志峰及其夫人为我们讲解和表演了全套的宋代点茶和分茶(茶百戏)技艺,确实很精彩。章志峰用岩茶春兰点制了咖啡色的茶汤,然后演示写字和画云,值得一提的是,每人分得的一点点春兰茶汤非常好喝,我们间接可以想象宋人的品茶口味和意趣。离开武夷前以此收尾,给我们的福建访茶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完)

本文写于2012年5月,略有修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