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凝状态:缺血性卒中的凝血功能障碍

 吴海香 2022-07-15 发布于河南

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倾向定义为凝血的病理趋势。这些状态更多与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但在<1%的病例中已经确定为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液循环中的高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内皮损伤和卒中,包括因子V和XII上调,脂质过氧化增加,NO生成减少,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高达3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先天性代谢障碍所致;代谢因子如B6, B12或叶酸的摄入或吸收减少和损耗。值得注意的是,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可以降低近四分之一的卒中发病率。

蛋白质C和S

生理上,凝血酶激活蛋白C,蛋白C与凝血调节蛋白和蛋白S协同产生活化蛋白C复合体。复合体抑制活化的因子 V 和 VIII。蛋白 C 复合物的数量或活性不足会导致血栓形成倾向。低水平的蛋白 C 与脑静脉血栓形成 (CVT) 或缺血性卒中有关。
因子V突变
Leiden因子V是最常见的C蛋白耐药和遗传性血栓形成,约占90%的病例,在高加索人口中估计流行率接近5%。在该突变中,三个蛋白 C 切割位点之一中第 506 位的 ArgΔGlu 取代产生了抗击穿性。据估计,纯合子的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了 80 倍。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其他不太常见的 V 因子突变包括 p606GluΔAsp、FV Liverpool 和 FV Cambridge。
因子 II 突变

因子 II 或凝血酶在常见的凝血途径中起作用。2012 GA 变异与循环因子 II 水平升高近 30% 高于正常水平有关,导致血栓形成倾向,同时注意到动脉和静脉事件。该实体会增加 CVT 或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血栓形成倾向的诊断

  • 年龄小于 30 岁的新发或复发卒中患者。

  • 缺血性卒中加上血栓形成的个人或家族史。

  • 初始凝血筛选试验异常。

  • 最初易栓症检测应包括:

    – B12。

    – 叶酸。

    – 同型半胱氨酸。

    – 抗磷脂抗体。

    – PT-PTT。

    – 罗素蝰蛇毒液试验或类似试验。

  • 如果上述结果表明蛋白质C耐药,Leiden因子V是最高产率试验,可以考虑更深奥的实体,如凝血酶原突变或其他V因子变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