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心构思 巧妙选材 | 《黑板上的字》黄嫣

 赛作文 2022-07-15 发布于山东

《天天读写》 2022.7
社团星辉

黑板上的字

广东佛冈县城东中学2019级(03)班  黄嫣

我家有一块小黑板,黑板上面总写着两个字——勤俭。

开篇阐释题目,一个“总”字,耐人寻味

一次,我又看见爷爷在小黑板上写“勤俭”两字,就满脸疑惑地问:“爷爷,为什么您总是喜欢写这两个字啊?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爷爷摸摸我的头,动作自然向我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1959年至1961年,由于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各地相继出现了大饥荒。年幼的爷爷饱受饥饿之苦,没有粮食和蔬菜,只有饥饿与无尽的黑暗。依靠我的祖父母勤俭持家,才带着几个小孩艰难地度过饥荒。那时的爷爷虽然幼小,但深知餐桌上偶尔能吃到的粮食来之不易,对每一粒都倍加珍惜,勤俭二字早早地在爷爷心中扎下了根。

爷爷的勤俭故事

因为经历过磨难,所以爷爷一直没有忘记对后辈进行“勤俭”教育。爸爸从小受到爷爷的熏陶,从小时候起,从不挑食,也不乱花钱,学习很勤奋,最后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来,尽管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是老爸勤奋俭朴的生活习惯从没改变。

爸爸践行“勤俭”家风,获益匪浅

当然,这样的熏陶也影响到我们这一辈。自打我懂事起,老爸总在我耳边唠叨:“孩子,喝完饮料的易拉罐和塑料瓶不要扔掉了。留着,老爸有用。”“下次记得睡前熄灯,不然会浪费电。”“刷牙的时候,记得关水龙头,不要让水白流了。洗漱用的水,可以冲洗手间,进行二次使用。”话语平凡,意味深长有时候,我会觉得烦,便问:“别人喝完饮料或水后,都是把瓶子丢到垃圾筒去的,留着有啥用呢!”这时,老爸就和蔼地和我说:“孩子啊,这些东西可以回收循环利用,你们老师应该和你讲过了吧,这样可以保护环境的。再说了,拿去回收废品站卖可以给你积些零用钱啊。”老爸环视了一下大厅,指着爷爷放在电视柜旁边的小黑板说:“看到没?黑板上爷爷写的那两个字'勤俭’。叫你关水关电,就是想让你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要节约不要浪费。明白不?”

爸爸对“我”进行“勤俭”家风教育

受到爸爸教育的我,再也不浪费资源了。平时看过的旧报纸、喝完饮料的易拉罐和瓶子、快递的纸皮箱等,我都会整理后卖给回收站。在饮食方面,牢记“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做到不剩饭、不剩菜;生活细节上,我会在睡前关好灯,刷牙关好水龙头,将水资源合理分配进行二次使用。在学校里,我多次被评为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与家风的传承息息相关。

“我”践行“勤俭”家风,受益匪浅

这些年,黑板上的字迹落了灰又会再写,它总是清晰地印在那里。“勤俭”两个字,不只是刻在黑板上,也刻在了我们心里。

呼应题目和开头,强化“勤俭”家风在“我”心中的地位

(指导教师:洪伟 )
赛作文点评
徐东祥

这是一篇取材平凡、意味深长的记叙性散文。小作者记述一家三代人传承、发扬“勤俭”家风的故事,热情赞美“勤俭持家”的古训,揭示了家风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文章内容具体,取材真实。人物情态、语言描写细腻、自然;语言平实而饱含情味。
写法借鉴:精心构思,巧妙选材。赞美勤俭美德是文章的中心,为了突出这个中心,小作者可谓用心良苦。题目“黑板上的字”具体、明确,又带有悬念。开头扣住题目,阐释内涵,用小黑板上的两个字,引出本文中心话题——“勤俭”。然后运用四个主体段落,按照爷爷、爸爸和“我”的先后顺序,通过三代人传承、践行“勤俭”家风的具体事例,形象生动地阐述“勤俭”的意义和价值 。结尾部分照应题目和开头,总结、升华,强调“勤俭”家风在“我”心中的地位。整篇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圆润。
文章所选材料,均来源于具体可感的家庭生活。爷爷的“勤俭”美德,借助讲故事形式,呈现了过去曾经的苦难,侧重于观念的形成。爸爸的“勤俭”美德,有源头——爷爷的教育;有具体表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结果——“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的“勤俭”,则侧重爸爸对“我”的谆谆教诲,以及“勤俭”家风在“我”身上的体现:“平时看过的旧报纸、喝完饮料的易拉罐和瓶子、快递的纸皮箱等,我都会整理后卖给回收站。在饮食方面,牢记“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做到不剩饭、不剩菜;生活细节上,我会在睡前关好灯,刷牙关好水龙头,将水资源合理分配进行二次使用”。在选材上,紧紧围绕中心,又贴近生活。材料呈现形式富于变化。
文章提升建议:
1.题目“黑板上的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学校教室里的黑板,而本文是写与家中“小黑板”相关的家庭教育故事,所以改为“小黑板上的字”更为恰当。
2.文章的构思长处在于“精巧”,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精巧”上:紧扣小黑板,不断提示“勤俭”,固然是严谨了,却让人感觉太过于刻意,像是在演戏,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是“弄巧”,而不是真巧。
初学阶段,这不算大毛病,倒是还要鼓励,这是有了构思意识和文体意识的表现——而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由着性子乱写。但是,走进去,还要走出来,文章毕竟讲究一个自然、天然。

END

王小宸:那一春的思念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范俊泽:巧用整句,增强文章感染力

《天天读写》约稿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