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詹大年: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熊平g4wd9m6q1j 2022-07-1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人是关系的动物,社会是关系的产物。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关系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在关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的实质就是关系问题。

全文长9408字,阅读约需要13分钟

作者丨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本文根据詹大年“2022年明德云学堂线下大师课“《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讲座整理,内容有删节

我1981年从益阳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前20年在湖南工作,当过13年的中学校长,然后又跑到昆明,创办了丑小鸭中学。今天讲的很多内容都和丑小鸭中学有关系。

各位老师对问题孩子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看到“问题孩子”几个字,我们可能会想到问题孩子一定是父母亲学历低的、家庭贫困的、农村的、家庭结构不完整的、调皮捣蛋的。办丑小鸭中学完全刷新了我对问题孩子的概念认识,丑小鸭中学的“问题孩子”,第一,他们是高情商、高智商、高颜值;第二,他们来自于高学历家庭、高收入家庭、高地位家庭;第三,他们绝大部分来自于名校。

每年那些跳楼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名校,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对于教育的理解、对于教育的需求都不一样了,但是教育固有的概念、固有的方式、固有的程序,还不能满足孩子的个体生命发展的需求。

可能有的人会问明德云学堂,为什么把一个“问题孩子”学校的校长请来讲课,其实我们面对的不是问题孩子,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需求是一样的,只不过问题孩子身上所表现的是个体需求的外化。

我接触了2000多个问题孩子,每一个问题孩子都是有梦想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他只是没有勇气,没有力量,他不知道怎么办,陪伴他就好了。

01

教育是发展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什么?我认为人格有四个概念。第一,人的性格。性格,心理学上叫做人格。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性格没有好坏。第二,人的品格。品格是后天养成的。第三是尊重人的主体资格。尊重人的主体资格是教育的第一位。教育只要把学生放在主体,怎么做都不会错,怕就怕老师把自己放在主体。第四是人的角色。我们常讲的人格分裂,就是人的角色不清,界限不清。

很多好老师教得好别人的孩子,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原因是什么?是老师的人格缺失。任何时候在孩子面前都变成了老师,孩子是不允许你这样做的,在学校见到的是老师回到家里见到的还是老师,所以孩子就不舒服,他不在保护之下。

我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七八年前,我的办公室进来了四个人,奶奶、爸爸、妈妈、孩子四个人吵架,吵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奶奶是昆明著名的医生,爸爸是昆明著名的律师,妈妈是昆明一所学校的高级教师,孩子是昆明一所名校的学生,全家都很有名,但是全家鸡犬不宁。问题在哪里?可能我们很多家庭都有这个问题。奶奶在单位上是医师,回到家里看谁都像看病人;妈妈在学校是老师,回到家里看谁都像看学生;爸爸是律师,回到家里看谁都像看犯人。把工作上面的人格带到家里,这个就很麻烦了。我给他们开了个处方,我说问题很简单,你们回去就解决了。你们家里面留下三个人,赶走三个人就可以了,把奶奶、爸爸、妈妈留下,赶走医师、律师、老师就行了。

教育是什么呢?教育是发展人格。教育只有一个意义——发展人格,发展完整的人格。没有完整的人格是不幸福的。为什么那么多好家庭,孩子是“三高”,家庭也是“三高”,孩子高情商、高智商、高颜值,家里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但是还是不幸福?原因是优秀、成功和幸福三者不一定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名人的传记,看看身边那些出了问题的贪官,出了问题的大款,他确实很优秀,确实很成功,但是他不幸福,为什么?因为人格的缺失。

什么叫做人格完整呢?能处理各种关系,就是人格完整。一个完整的人应该能处理与他人、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人格有六个关键词——主体、个性、需求、爱、美、自由,我觉得在教育中抓住了这六个关键词,怎么做都不会错。爱、美、自由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

教育就是扬长避短,不是取长补短。取长补短很重要,但是取长补短适合于团队,不适合个人;扬长避短适合个体,个体扬长避短会变得很自信。最典型的案例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他们是取长补短。

02

用美给孩子们开启爱的大门

什么叫做家庭?好像有房子,家里面有人也有家具,这就是家庭。其实不是,这些是家庭的元素。所谓的家庭着重于家庭的功能——生产,生育,生活等等。现在家庭里面这些功能都有吗?家庭里面的功能是不是淡化了?是不是社会化了?是不是已经缺失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离家出走?家庭里面所有的功能都不存在了,只有挨骂的功能还存在,那孩子为什么要回家呢?另外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上学?如果学校没有孩子“玩”的功能,孩子就很痛苦。

图片

这张照片是《中小学德育》2017年把我作为封面人物,我在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用美给孩子们开启爱的大门”。我个人认为爱是德育的核心,德育只有一个字,就是爱。德育不是写标语,德育不是写文章,德育不是搞检查,德育就是让孩子爱自己,爱生命,爱自然。爱是德育的目标,美是德育的方式。为什么爱?因为美。我讲一个老师一定要美,当然不一定是外表美,你的言行、你的气质,或者你有两把刷子,你会玩,这些都是美。

我们丑小鸭中学招聘老师标准只有四个字——“爱笑”、“会玩”。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爱笑,孩子才会一起玩,老师会玩,才能和孩子玩得下去。

这篇文章有四个小标题,16个字,这16个字是丑小鸭中学德育的方法——保护生命,化解情绪,规范行为,发展个性。

丑小鸭中学没有开学的概念,每一年的任何一天、任何时候都可以把学生送进学校。我们学校是没有制度的,各个班自治,各个班自己商量怎么管理、怎么遵守、怎么评价、怎么修改。因为学生是主体,不是被老师管的人,如果我们去管学生,那么老师就成了主体,学生就被动了。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我今天讲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很多人问我说:“我们家只有一个问题孩子,都鸡飞狗跳的,你十几年天天面对的都是问题孩子,这个日子你是怎么过的?”朱永新老师说,教育是生活。我们很多人把教育当成了目标,把教育当成了手段。如果把教育当成目标、当成手段,那么教育是可怕的。好的教育是幸福的、完整的生活。

03

好的学校是“一锅老汤”

杨东平老师说好的学校是一锅老汤。这句话很深刻,什么意思呢?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天天来调皮的孩子,天天来问题孩子,讲什么纪律、什么制度、什么惩罚都没有用。为什么呢?孩子不怕。只有一个办法——把学校熬成一锅老汤。什么菜什么时候下到老汤里面,都会变成老汤的味道。那么什么是“老汤”呢?“老汤”是氛围,或者说“老汤”是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不断积淀的、让教育自动发生的、让人形成习惯的一种氛围。文化是不能打造的,文化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文化是滋养人的。

人是关系的动物,社会是关系的产物。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关系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在关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它的实质就是关系问题。有的时候孩子学习不行了,学习不认真了,逃学了,不做作业了,成绩下降了……你看到的所有的学习问题都是问题的表象,都是问题的外化,事实上它是关系问题,而不是学习问题。关系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大家特别现在害怕孩子一旦放假就玩手机,有的家长问:“詹校,孩子为什么玩手机?”我说:“很简单,因为手机比家长好玩,家长好玩了手机就不好玩了。”

人与人之间是不愿意建立那种冷冰冰的关系的,人要有不断的变化才有意思。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断裂,一种新的虚拟的网络关系就会诞生。那么要消除这种网络关系怎么办?砸手机就是没有用的,断网是没有用的,只有一个东西有用,那就是修复现实关系。孩子更依赖现实关系,就会自动地慢慢地解除掉网络关系。

我们再区分一下“好的关系”与“对的关系”。我们很多家长、很多老师在乎对的关系,认为对的才是好的。不是,好的才是对的。

我有一个学生,温州的一个14岁的姑娘,有一天她悄悄问我:“校长,在学校可以谈恋爱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说:“我想听你的下一句。”她向我坦白她和一个男孩子互有好感。女孩愿意向我坦白,说明我们之间建立起了“好”的关系,但她在学校谈恋爱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对”的。我们面对学生的一些问题,不要去解决问题的本身,一定要解决关系问题。

教育的顺序——关系、兴趣、规则。我们有的时候搞错了,一开始就讲规则,学生就不学了。在一个新的班级、一所新的学校,建立关系比建立制度更重要。一个老师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坐在办公室、坐在家里面写字都是没有用的。

在丑小鸭中学,学生基本不会把老师喊作“老师”,有的学生喊我作“年哥”。很多人把师生关系转化成为师徒关系。有的时候关系一旦变化,会有无限风光。师生关系变成师徒关系,变成兄弟关系,变成朋友关系的时候,无限风光。关系要变化、要持续。

04

教育设计要站在孩子的立场

立场是什么意思?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教育的设计者、学校的设计者、课程的设计者、课堂的设计者、试题的设计者、上课提问的设计者、活动的设计者、评价的设计者、包括批评表扬的设计者,任何时候都是。那么设计教育的立场在哪里?在孩子。

巴甫雷什中学是全球四大基础教育名校之一,这所学校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当了22年校长而著名。

图片

光看外表大家可能看不上,但是它好玩。它们的地板有120年历史了,油漆斑驳,墙上有爬梯,还有篮球架。我们去的时候刚好碰到面包节,这个学校一年一次面包节。学校有500 个学生,但是没有操场,它有四个园,树园、花园、果园、菜园。他们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面有暖气片,有一大块羊毛地毯,是给孩子们翻跟斗用的。冬天孩子们来上学,外面很冷,教室里面很暖和,孩子们会把大衣挂在教室门口,在教室里面放心地打架。

在一年级教室的门口,我没有看到标语性的文字,唯独在教室门上看到这样一个东西。

图片

翻译告诉我这是乌克兰文,写的是进入教室之前可以带着笑容、带着愉快、带着爱心,可以学习,可以犯错,可以开玩笑,可以思考。小学一年级教室门口的班规跟我们的班规不同的地方是人家的是“可以……可以……可以……”,我们的是“不要……不要……不要……”。区别在哪里?立场不同。人家是站在孩子立场说教育,我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教育。

另外一所学校——乌克兰基辅人文中学,这所学校很小,有多小呢?就是街道旁边的一栋挤挤矮矮的三层楼,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更没有操场。他们的走廊上面是学生的艺术品,教室的前面很别致,多功能,黑板很小但琳琅满目。教室的角落是老师的办公室,老师没有单独的办公室,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教室的角落。一张桌子、书、电脑、老师的衣服、两条凳子、一把吉他,浓浓的生活气息。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陪伴学生一起成长。

图片

他们的校长,79岁,当了29年校长。他不算年龄最大的,最大的87岁,在一所学校当了51年校长。一个人在一所学校当 51 年校长,是不是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孙子?是的。这个老人的笑容可以感动任何人。当你的温暖、你的善良可以感动任何人的时候,教育就发生了。

早几天我去了四川广元的范家小学,学校很小,一到四年级一共90个孩子。我们看看它的教室,这个像教室吗?这个就是教室。十几个孩子有好几种凳子,书架有三四个式样。我们有的学校书多,但是在读书的时候孩子都没怎么看见过,真正的书应该在教室。

这个教室里面有公约,公约是怎么来的呢?孩子们自己写的。这个公约有意思,长长短短,大大小小。校长张平原跟我说孩子们想写一条就写一条,认为这条不行了,孩子们就拿走。这样才是体现孩子的主体。

图片

下面是丑小鸭中学,这是我的学校,我们学校有四个月的时间是樱花满校园的,樱花下面是看书的地方,围墙是孩子们自己画的,书吧是透明的,在书吧孩子们可以站着看书,可以躺着看书,可以坐着看书。我们学校书很多,每个孩子平均有600册书,这些书不要借不要还,可以随便丢。

图片

教室分为三个部分,我把两间教室打通,前面一部分是学习区,后面一部分是自由活动区,中间是书架,四周都是书写墙,没有黑板,黑板只有4个平方,书写墙有40个平方。所以孩子为什么会学习?原因很简单,跟他有关系。如果只搞分数,跟他没有多大关系的。

我们教学楼一楼两米宽的走廊,我把它加到6米了,干什么呢?做成书吧。一个孩子走到了这样一个环境中,马上就安静下来了,他觉得你把他当人看。食堂我做成了很多小包间,有点像咖啡吧、书吧的感觉,孩子们搞生日晚会、读书沙龙都在这个地方。

图片

这堵墙这一头是素描的,那一头是彩喷的。为什么?因为这堵墙有的人说要搞素描,他有他的道理,有的人说要搞彩喷,他有他的道理。后来我说这个很简单,一半搞素描,一半搞彩绘不就行了。我们厕所里面都被学生都喷上了彩喷。那些很脏的墙,学生一喷,就变成了他们的作品,变成了艺术品。

很多东西都是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发现资源的眼睛。什么是资源?两三岁的小孩看到地上的蚂蚁、地上的石头就不走了,这就是发现了资源。我们不能发现,我们会觉得蚂蚁有什么好玩的,所以我们的教育设计是不是站在成人的立场?

教育设计第一要知道孩子要什么,把孩子养亲了,教育才有灵感。有很多老师问我说孩子现在不上学怎么办?孩子成绩差怎么办?孩子玩手机怎么办?没有“怎么办”,你把孩子养亲了,一切都好办,你把孩子养亲了,你才知道怎么搞教育设计。

05

学校最重要的功能是把人社会化

什么叫做学习?它的概念是什么?学习是有余地的。人类社会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经历了三个时代——农耕时代、机器时代和网络时代。农耕时代的学习是传授的,不传授是不知道的。现在不一样了,早几天一篇文章说全国的孩子都会唱孤勇者。谁教的?没人教。怎么来的?获取的。工业革命时代、机器时代的知识是统一的,统一标准,统一答案。所以知识的学习至少有三种方式——传授、统一、获取。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方式?我们很多用的是农耕时代的传授方式,我们很多学习思维是农耕思维。

现在的学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人社会化,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学知识,但是我们很多人把学校的功能定位为学知识。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听话、成绩好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甚至不会生活。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步入社会混得很好,为什么?理由没有很简单,越是成绩好、越是听话的孩子,越不把自己社会化。

丑小鸭中学把政教处变成了心理部,把教务处变成了学习部,把后勤处变成了生活部。为什么这么变?这是从人的主体意识出发的。政教处、后勤处、教务处是学校的,心理部,学习部、生活部是学生参与的。参与跟参加是两个概念,参与是自己的。未来的社会、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我们要把教学变成学习,把作业变成作品,把管理变成治理。

06

教育就是多给生命一条可以“玩下去”的路

对话是个工具,是和孩子一起沟通的工具。对话不是谈话,对话和谈话是不一样的。

对话有三个原则,第一,倾听,倾听分析孩子对话背后的意义;第二,中性表达,不表扬,不批评,不要有观点,不要有立场;第三,对话的目的是持续对话,建立关系。

图片

什么叫做谈话?谈话是有目的的,是有标准的。大家看丑小鸭中学一对母子的对话。

母子谈判破裂了,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这个时候妈妈应该干什么?应该倾听他不想上学背后的原因,但是妈妈是这样说的,“不想上学了,那你能干嘛?不好好上学,怎么考大学?怎么能找到好工作?”妈妈根本没有倾听,妈妈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说:“我不想被别人骑在头上。”孩子想要表达的是“妈妈我被人欺负了,因为被人欺负,所以我不愿意去学校了”,但是妈妈没听懂,妈妈以为孩子在学校闯祸,她说:“你也不小了,应该懂点事了。爸爸妈妈那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希望你以后保持清醒。坐牢也不是开玩笑的。”妈妈想要继续表达,孩子说:“我就是死在外面,也不要你们管!”门一关,走了,两个月都找不到。他妈妈把他找回来交给我。大家说问题出在哪里?妈妈不会聊天,不会聊天很可怕。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把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活动分为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一种是无限游戏。什么叫做有限游戏?玩结果的、玩胜负的就是有限游戏。什么叫无限游戏呢?为了玩下去的叫做无限游戏。

学习是什么游戏?无限游戏。因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学习。考试是什么游戏?有限游戏。玩完了,不考了。但是我们很多人把学习玩成了有限游戏,很多孩子中考高考以后把书撕了,因为结束了、不用了。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再也不读书了,为什么?因为他文凭拿到了,他赢了,游戏结束了,他不玩了。

批评是什么游戏?批评是无限游戏。但是我们很多人把批评玩成了有限游戏,要让孩子认输,其实批评的目的只有一条,就是把关系玩下去。所以批评孩子不一定要他认错,一定要让他看到未来,一定要让他看到明天这个老师还会在校园里等他。批评学生的大忌就是要搞赢孩子。赢了孩子,你会感觉到很爽,但这个时候恰恰是你输的开始。

孩子一定是屡教不改的。为什么?因为孩子某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是一种需求,需求是循环的。教育就是多给生命一条路,一条可以“玩下去”的路。教育就是让生命多几条路玩下去。有的孩子高考以后跳楼,为什么?因为他只有一条路,路走完了,身边没有意义了,他就跳了。

丑小鸭中学80%以上的孩子都是重度抑郁,抑郁症会外化为挑战权威,破坏规则。抑郁症的孩子曾经奋斗过,但是他只有一条路,他怀疑生命的价值,所以彻底躺平。经过了七八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抑郁症不可怕,抑郁症用“运动”、“阳光”、“群体”六个字可以治愈。

07

校园安全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

什么是安全?安全来自于哪里?安全来自于安全感。安全感来自于哪里?当一个孩子是被绑或者被抓、被骗去学校的时候,以什么方法控制他?控制不了,必须要让他产生安全感。

丑小鸭教学楼的一楼有书、吉他、钢琴,墙上还有一体机,就是这么一个可以上网、可以弹琴、可以看书、可以交流的地方。一楼有两个楼梯,一个楼梯下是校长室,校长室是最热闹的地方,任何孩子都可以看到校长,校长认识任何孩子,校长室有糖果,有牛奶,孩子们随时可以冲到校长室去吃东西。另外一边是心理室,心理室里面有很多玩具,有沙盘,有游戏,还有榻榻米。孩子们不舒服了,想躺平了,就到心理室去躺平一会。这叫什么?这叫做安全感。

安全来自于安全感。安全感来自于什么?安全感来自于人的感觉,人的感觉主要是人的视觉,人的视觉看上去是安全的,然后反映给大脑,告诉它这个地方是安全的。孩子安全了,学校就安静了。所以安全不是管出来的,安全不是抓出来的。校园安全的核心是心理安全,安全是设计出来的。怎么设计?视觉设计。

“安全”我以前从来没讲过,因为老师们都知道。为什么这次还提出来?因为安全的需求它不可逾越,满足了低阶的才有高阶的安全需求。有的孩子你觉得他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不爱学习?因为低阶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人的生命需求是一样的,来自于生命的本身。什么意思?孩子今天的需求就是你以前那个时候的需求。所以生命需求要被觉察、被关注、被理解、被满足。但是我们对需求的理解往往在于解决问题,我们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抹杀,让问题看不见,这个是做不到的。

08

探寻生命真相,满足生命需求

是教育者的信仰

教育是建构关系,关系是满足需求。我这个理解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偏,但是我目前是这样理解的。我们经常讲爱是教育的一切,这句话没有错,但是有错误的爱,有野蛮的爱。有价值的爱是对生命需求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的爱才是智慧的爱。天下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他只是不理解孩子,也不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有个家长跟我说:“詹校,我很伤心,我不断地去教孩子,满足孩子,但是他的期末考试成绩还是没有提高。”他所有的满足、所有的迁就都是为了一点——期末成绩可以提高,他没有想到让这个孩子成长,他是带着目的的。

生命不只是科学,教育也不只是科学。教育的问题是生物学问题,是心理学问题,是教育学问题,更多的是什么问题呢?未知。人类对人的认知很窄,老师们一定要承认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千万不要乱办。

探寻生命真相,满足生命需求是教育者的信仰,信仰是不可以追问的,被追问的不叫信仰。我的人生价值观是敬畏生命、信仰教育、坚守善良。教育是不知深浅的探索,不怕牺牲的投入,不计后果的信任,永不放弃的执着。你要探索就不要怕深浅,要投入就不要想收回,想信任就不要怕有问题。

下面有21点思考,我提出来的是思考不是忠告,是我没想好还在想的东西,我觉得老师们都可以对这些问题发生思考,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什么是教育?到底什么是学习?到底什么是孩子?到底什么是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最后讲两句话,我觉得这两句话不过时。在好老师的眼里,没有优生,也没有差生,只有学生。教育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教育急不得,教育是岁月做的事。教育要有情怀,要有智慧,要有方法,但是光有情怀,光有智慧,光有方法是不够的。教育是需要岁月的,岁月就是一种持续。教育是没有成功的,教育只有生长和成长。我们教育人最大的收获且所有的收获就是收获了成长。

END

内容来源丨整理自2022年明德云学堂线下大师课《詹大年: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专题讲座,内容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