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苑】司萍||婆家浆水菜

 颍州文学 2022-07-17 发布于安徽

                     《颍州文学》


让文学回归本真!


婆家浆水菜
文/司萍

婆婆家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焦岱镇一个叫做吴家寨的地方,属于秦岭山区、汉中平原上众多村落中的一个。作为中国大地上的南北界山,秦岭绵延不绝的山脉造就了当地复杂的地形,也造就了秦川大地上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方饮食,陕西的油泼面、羊肉泡馍、搅团、米皮、锅盔等美食闻名全国,浆水菜就是其中有名的特色小菜,一年四季都有制作和食用。陕西方言中的“水”类似于“费”的发音,第一次听婆婆念叨浆水菜的时候,我有点纳闷儿:“费”菜是一种什么样的菜呢?想想在乡下,不太可能有什么奢侈的菜,最为丰富的就是野菜了,至多加点儿肉,放在锅里一起烩?念头一闪而过,并不觉得有多么诱人。
公公去世得早,婆婆平时一个人住,饭既不准点儿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我们每逢年节回去,饭桌自然会丰盛很多,可婆婆总是会吃着吃着说,“还是不如吃浆水菜”,或者“还是我的浆水菜吃着对味儿”,或者“我今年的浆水菜窝得好得很!”农村的饭各家有各家的点儿,路过邻居家门的时候,如果适逢饭点儿,又恰巧对方在门外端着碗吃,老公常常打招呼说,“吃的啥么?”浆水菜是被提到最多的词儿了。我看着对方只端着一只碗,并没有多余的什么,想必浆水菜应该是和碗里的饭在一起了。听得多了,我对浆水菜兴趣日渐浓厚,本以为不过是婆婆家附近一带农村地区的一道简单小菜,能有多大出息?抱着随便了解一下的想法,我找来度娘,瞬间被浆水菜的词条惊讶到了,除了知识类的,一些浓厚的情感类小文也占据了不少词条。我简直是门缝里看人了!
浆水菜简单易做、随处可以取材,田间地头的野草、野菜拾到篮子里就成了菜,既除掉了草,又收获了菜,一举两得。马齿苋、荠菜、野芹菜、蒲公英……都是人们饭碗里的美食,陪伴人们度过艰苦的岁月。那时候,经济不够发达,物资也不够丰富,人们自然不敢有过多奢求,用浆水调面、调饭成了家家都有的生活,油泼辣子浆水菜就大米饭就是好日子,省吃俭用是度饥荒的硬道理。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经济有了飞跃,人们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浆水菜的取材也丰富了许多,芹菜、油菜、雪里蕻、白菜、萝卜缨子、包菜等,都可用来做浆水菜。材料好,做出来的浆水菜酸味儿更为纯正,也更受一家老小的欢迎。但是最经典也最好吃的还是小芹菜和莲花白吧。
浆水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做、可以吃,春天的胖瓜蒌、荠菜、白蒿、野菜子、野莴苣,夏天的马齿苋、扫帚菜、苦菜、水芹菜,秋天的萝卜缨子、芥菜头、雪里蕻,秋天的可食用野菜和蔬菜多,所以一般会多做一些浆水菜。春天做得好的浆水菜也可以通过不断续补,一直吃到萧瑟且漫长的冬天,直到来年的春天入了门。春天的清晨,宁静而祥和,阳光洒满了大地,翻过的农田散发着泥土的芳香,鸟儿时不时地在蓝天中飞过,发了芽的草儿探着头,羞涩地张望着世界。主妇们挎上篮子,三五结伴到地里挖野菜,说说笑笑间,荠菜、野辣辣菜、马兰头、车前草、野莴苣……就塞满了一大篮子。回了家,将野菜择洗干净,在开水锅里略微汆一下,特别是脆嫩的野菜,断生即可,焯水沥干,不能沾任何油星儿,否则会变味变质。将菜装入浆水坛、罐儿或缸里,有老汤的,可以将老汤加入坛中或缸中做引子,菜会发得快;若是没有老汤,可以搅些面汤倒入,然后加盖儿捂严,过个一半天,浆水菜就可以发酵好。
窝浆水的整个过程必须干净卫生,各种食材也不能见半点荤腥。虽然浆水菜再简朴不过,可窝浆水却是一门技术活,如果窝不好,就窝臭了。窝臭的浆水,味道苦涩,又难闻,如果技艺不精,虽不至于窝臭,但却没有天然的酸味,更不会有香味。所以,做浆水菜也就成了主妇们炫耀的资本,谁家的浆水菜汤色纯正、味道醇厚,谁就可以积攒更多被夸耀的资本,酸味极佳的浆水菜也成了可以拿得出手的赠品,成为邻里关系和谐的媒介。
浆水菜和各类米、面都混得熟,可以说是最有亲和力的菜了,也就难怪它成为灶头上主妇们的心头最爱了。包谷面做的面糊糊、面节节、搅团,包谷糁糁做的糊糊、卜拉子,嫩包谷磨碎做的水粑粑等,小麦面做的拌汤、拨面鱼、面条等,大米做的酸稀饭、蒸饭等……浆水菜吃的时候也简朴极了,不需油炸锅炒,不需烟熏火燎。开饭前,打开浆水缸,将菜捞出,撒点盐,抹点儿陕西家家都有的油辣子,捣几瓣子蒜,放点儿生姜沫儿,翻动几下,三两分钟,就成了美味的佳肴!当然也可以隆重一点儿,加上葱姜蒜,炝锅,瞬间满屋飘香,即使再寡淡的饭菜,有了浆水菜的加持,也瞬间鲜香起来,仿佛生活也多了色彩。
浆水和菜也可以分开吃。这时候浆水被当做了酸味的调味品,浆水面、浆水鱼鱼、浆水糁糁、酸菜鱼,要的就是浆水的酸味儿。浆水的酸味没有醋的酸烈,多了些柔和,以及蔬菜发酵后的味道,更显醇厚,特别是野菜子、野芥末浆水菜,酸味儿里带有浓浓的辛辣味,酸爽的感觉唯有浆水能给予了。酸菜鱼也因了浆水的酸味儿与醋的酸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味道。浆水里的菜可以单捞出来,与其他菜肴拌起来,成为另外一道美食,如洋芋糍粑、蒜蓉浆水菜、浆水菜馍。洋芋拌汤、浆水菜、锅盔馍干湿结合、主副搭配,成为老陕长期实践总结后留下来的美食绝配套餐组合,也可以为异乡人解去千愁。没有什么能比一顿美食更让人怀念家乡、也更宽慰人心的了!
俗语说:“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到了夏至,用浆水菜做的凉面是最受欢迎的了。从芒种到夏至,麦子丰收入库,新麦磨新面,所以,黄河流域一带就有着夏至迎新的习俗。关中的夏天,闷热难耐,吃什么都觉得没有了胃口,所以贪凉的人极易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胃胀等症状。浆水既是菜也是药呢!除了马齿苋、荠菜、蒲公英等野菜本身药食同源外,经过发酵的浆水里含有非常丰富的益生菌、维生素和氨基酸,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帮助消暑,促进消化。难怪伏天的浆水面成了抢手货!农家自己的浆水面简单,煮好的面在凉水里过一下,浇上加了油泼辣子的浆水,不用七荤八素的筹谋,不用烟熏火燎地置办,浆水面就这样成了人们的最爱。专门做浆水面的店面做起来则复杂多了,先要炝浆水:炒锅把油烧热,放入干辣椒、姜丝、葱段等调味菜蔬爆炒;出了香味,把浆水汁倒入炒锅烧开,顺便加入各种调味;汤汁开过后再略烧一阵,浆水就算做好。另一个锅里,下好面条捞入碗中,再浇上炝熟的浆水,加上油泼辣子,浆水面就好了。做得好的店面可以远近闻名,极为红火热闹。“夏天的一碗浆水面,赛似活神仙”。更不用说,浆水搅团、浆水鱼鱼,浆水酸菜鱼等稀罕饭了。
据说当年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苦于没有蔬菜食用,吃饭没有味道,缺乏蔬菜里富含的维生素补养,战士们经常闹病,影响行军。当时队伍中有一位陕西籍的红军战士,就把浆水菜的炮制方法介绍给了炊事班,既解决了当时的菜荒,又给战士们补充了营养,为红军顺利进军陕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承载了浓厚情感的浆水菜,就这样在天长日久中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从民间小菜走上大雅之堂,见证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见证了中国的历史。那浓郁醇香的味道,萦绕在脑海里,就是国人的人生啊!生活不就像一个巨大的浆水缸嘛!各种杂事、各种酸甜苦辣,就这样被混沌的时光发酵,佐以汗水与泪水、哭声与笑声、痛苦与喜悦,伴着人逐渐长大、成熟、衰老,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人就如同那窝在浆水里的菜,是苦是甜,唯有自知了。


作者简介:司萍:笔名“司马佑生”,内蒙古人,现为安徽某高校教师,尊崇自然之道,随心,随喜,随缘,以读书为乐,以写作为伴,文章力求言之有物,载之有道,读之有畅,诵之有势。

【热文榜】

【新刊】《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目录
【征稿】《颍州文学》长期征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