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如果父母让孩子感到恐惧,孩子就会陷入混乱型依恋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7-17 发布于北京

去年西安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名12岁的小姑娘,从20楼跳了下去,并留下遗言:“再见了,我知道我只会逃避,家是强颜欢笑的地方。”

是什么让一名小女孩如此绝望,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呢?

事情的起因,是班主任丢失了1200元钱,而这名女孩品学兼优,平时是教师办公室的“常客”,所以会有机会接触到这1200元钱。

而且老师们调出走廊的监控,发现女孩有类似拿钱的举动,于是3名老师不断对这名女孩“逼供”,最后还拨通了女孩家长的电话。

但这通电话直到最后也没有接通,小女孩在附近小区上了20层的高楼,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按理说,即便孩子真的受到污蔑,也应该向家长解释清楚,寻求他们的帮助,怎么会拒绝与家长的沟通,并留下如此决绝的遗书呢?

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小女孩与父母是一种典型的“混乱型依恋”关系。

在混乱型依恋中,孩子对父母充满恐惧,又高度敏感、焦虑,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孩子潜意识里会认为父母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于是更倾向于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酿成这一幕悲剧。

我们身为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保持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成为他们的“安全堡垒”,让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父母让孩子感到恐惧,会形成混乱型依恋

一般来说,“混乱型依恋”关系的形成原因有两种。

第一种原因是父母情绪不稳定、经常忽略孩子,就会导致孩子逐渐形成这种依恋类型。

比如有些父母会经常出尔反尔,答应了孩子的事情,转眼就反悔,忽略孩子的实际感受,而孩子长久处在这样的情感关系中,会感到父母“忽远忽近”,进而造成依恋关系的混乱。

再比如有的家长脾气暴躁,孩子可能只是犯了鸡毛蒜皮的小错误,也会招致责骂,乃至是暴打,而当家长情绪缓和时,又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喜爱,使孩子既被感觉伤害,潜意识里又想和父母亲近,让自身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

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孩子难以对“爱”和“亲密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下意识会对父母感觉恐惧,但又不得不依靠他们来生存,于是会经常性的感觉矛盾,进而导致形成混乱型依恋关系。

第二种原因是童年时期受到过巨大的心理创伤事件,比如父母离异,长期遭受家庭暴力,没有稳定的成长环境,被精神虐待等等。

综合来说,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之所以会形成混乱型依恋,都是来源于对父母的“恐惧”,与生俱来的血脉关系,使孩子对父母感到由衷地亲近,但父母的所作所为,又会让他们保持理智想要疏远,孩子内心害怕,却又离不开父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混乱型依恋关系。

如何为孩子培养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1.注意自身的养育态度

家长首先要认识到,之所以孩子会形成混乱型依恋关系,根源在于父母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而不是因为孩子本身。

因此,我们要注意自身的养育态度,避免因为情绪起伏,对孩子态度前后出现巨大差别,保持稳定性。

尤其有些家长是“急性子”,脾气上来会不管不顾,更要多注意,长期处在这样的成长环境,很容易使孩子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淖中,变得焦虑紧张,对父母感到恐惧。

2.懂得接纳孩子的坏情绪

《儿童恐惧心理学》中提到:“爱可以消除一切恐惧。”

每个人都有心情低落,出现坏情绪的时候,而在发展心理学里,孩子的情绪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所以当孩子表现得消极、委屈、恐惧时,我们要适时接纳他们的坏情绪,并积极予以引导,让孩子将情绪释放出来,学会如何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西安那名12岁小女孩的家长,能在平时接纳女儿的坏情绪,积极提供帮助,悲剧很可能就不会上演。

3.能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

孩子对父母天生存在一定的依赖,当他们出现各种需求时,第一求助对象就是家长。

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响应,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被关心、爱护,富有安全感,久而久之,自然会毫无负担的对父母感到依赖,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

结语:

父母让孩子感到恐惧,往往会让孩子形成混乱型依恋关系。

而爱是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养育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