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人体内大量的存在,以各种形态、并不断运动变化着,以支持人体内系统的生生不息。 按照水停的严重程度、时间长短,脱离循环的“水”,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水多漫溢者为“饮邪”;饮邪或其他邪气导致气滞化火后、火炼停饮为“痰邪”,这时水与火以病态的形式纠结着;痰滞久则致瘀,进一步障碍血行,氧气供应下降、血管新增代偿……进入恶性循环。 利水消肿药的存在,是为了去除意外停留、无法继续参与循环的“水”。因此在学习记忆中,我们时刻要注意这些草药会首要作用于哪个位置?又最终归于哪里? 作用之位,能推行散水;归于哪里,便能增液润泽,甚至是在此处带水破结。因此,利水消肿药并不完全是将水邪从小便排出,而有更丰富的作用内涵。 带着这样的认知,我们来看看利水消肿药的总结吧。 玉米须 玉米须为花,其在玉蜀黍植株整个生命中,是顶点、是离位,其终点为归脾土;叶腋生故,能疏通淋巴;多生抱团,集中传递营养,凝线为绳、以小生大,将整株的能量浓缩为玉米粒。 玉米须的颜色,无论是绿、白、黄还是红,玉米须的最末为职终枯尽之感,尽头为黄至棕色,即为离尽火降,疏补坤土之感。 冬瓜皮 冬瓜皮相当的硬,但是冬瓜肉却相当的软、充满水分。仿佛冬瓜皮是柔弱肉身外部的盔甲,又如太阳寒水的刚烈之感。 冬瓜皮内侧缘有很多绿色的小点,如果在整瓜看来,这些绿色的位置是呈经线分布的,类似于人体体表内侧经络的走行,在冬瓜皮内侧仍会留有的纵横筋脉状维管束。 (图片来自PPBC 周重建拍摄) 赤小豆 薏苡仁 泽泻 泽泻块茎平常为藏于浅土当中的。其下有非常丰盛的细根,像是浓密的头发一般。这不仅能抓住一大范围内的土壤,更能充分地吸水和抓取营养,积少成多。根部将吸收的营养都输送给(长得真的很像蒜头形状的)根部,这个格局似曾相识,类似于会阴处收集百路水湿,“抽吸”上抬至胞宫的感觉。 古籍中挺多参考的地方,明确湿从膀胱排,五脏得益;其“除湿”的众多益处,包括去胞宫留垢,包括防脾土湿热精气上行被阻,包括风疮得收等等。我们也可以看到实际上是入冲脉促进化生的效果,包括通血脉、下乳、催生、益气力、延年。 猪苓 猪苓味淡、气微,本身即有淡渗利湿之效,内黄白而坚硬不容易掰开,直指土性(形艮质艮)。另,猪苓收木腐殖之营养,与茯苓类似,作用皆能“引木入土”,以木活土。 猪苓全体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故能织筑物质(土性);其春生冬眠、符合天地气运,生长时亲和湿气(得湿气则生子实体);其生长速度与蔓延生长的形态与茯苓有别,茯苓为团生,猪苓为丛窝生,分生枝比茯苓要多,提示其有促细胞分裂、物质分生之相,故而有破土出艮之力。 《本草崇原》提到枫树余气所生猪苓最佳,其遇雷雨则暗长,这个象正是震出于艮、禀于水精。故猪苓对阴邪,有生气而升散之用。 猪苓的主要作用是通利水湿,《汤液本草》认为能治从脚上到腹部的水肿;《本草求真》认为能除膀胱湿热;《得配本草》认为是除心中水湿导致的懊恼(目测可能是阳明面、任脉水湿上犯);甘淡利水是没错,关键是辨证中有水湿存在。 快速链接:细说中药 | 猪苓 —— 速效利湿化蛊毒,春生雷雨忙分生 茯苓 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其倚靠松树桩繁殖,成团而生者为茯苓,成团且团中抱松根者为茯神。 茯苓内白或粉红故属兑金;其似松木所养之“肌”,形态块状属艮土,入脾胃;又因其“吃”松木而生,故能承木运之恩,消木运之刚(值得一提的是,木香是反过来、将木运之力着于土中);若抱木,则平木之力更甚,故而安神;纵横交错的菌丝胜似筋膜中肉眼不可见的细胞内外骨架;又因其双倍体阴阳、生生不息,故又带健运之象;其味甘淡、鲜品带香气,能入脾胃、开脾渗湿(茯苓皮利水渗湿之力更强)。 《本草崇原》所记的原因最能令人信服,“土位中央而枢机旋转之功”,正因为在中心,又能利用木性以克为生故,茯苓也是仙家用药。甘淡平,不至偏盛,长期服用,不饥延年。 《本草经集注》言有人挖30年前他人埋起来的一块茯苓,挖出来发现完全不朽,这是纯正松油养出来的,防腐啊! 快速链接:细说中药 | 茯苓 —— 据中抱木阴阳和,利湿补虚筋膜活 总结 利水消肿药更多的是在水饮初起之时使用。 除了茯苓、猪苓是真菌类外,其余几种皆为植物。茯苓、猪苓另有健脾运湿的加成,吸引和亲和木性,以克为生,不同的是茯苓更亲松木、吸引巽木之气,而猪苓亲腐殖碎叶、更亲震木之气。 泽泻在浅水之土中,更抬护会阴,冲刷胞宫;薏苡仁更行淋巴,将离队之水归属回脾;赤小豆像是脾土、肌肉的助燃剂,能让“汽油”燃烧的更加充分,起于土又归于土;冬瓜皮利皮下水肿,兼能肥太阳之表;玉米须砂淋能破,更能养脾、宽肠胃。 各有不同,互不干涉,临床审辨细致下,用药便能游刃有余。同道们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