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功效大全:6.1利水消肿药

 祥哥238 2023-06-05 发布于广东

利水消肿药一般具有明显的利尿消肿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临证时则宜根据不同病证之病因病机,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

一、茯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7~9月采挖。晒干,生用。

【处方用名】

1. 茯苓:又名白茯苓、天字片。茯苓内部的白色部分。长于健脾。

2赤茯苓:茯苓的淡红色部分,长于清利湿热。

3. 朱茯苓:朱砂拌衣的茯苓,增强安神作用。

4. 茯神:又叫获神木,茯苓中有松根者,长于宁心安神。

5. 茯苓皮:茯苓的外皮,长于利水消肿。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

1.用于多种水肿。

①水湿停滞,配伍猪苓、泽泻等,如五苓散。

②水热互结,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如猪苓汤。

③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

2. 用于脾虚。

①脾虚食少,倦怠乏力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

②脾虚停饮,常与桂枝、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③脾虚湿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 用于心悸,失眠。

常与朱砂、酸枣仁、远志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茯苓

茯苓

二、薏苡仁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外壳及种皮。

【处方用名】

1. 薏苡仁 :又名苡仁、玉米、念珠。长于利水渗湿。

2. 炒薏苡仁: 麸炒的薏苡仁,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

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善治脾虚水肿,腹胀,食少,泄泻,多与茯苓、白术、黄芪等配伍,增强健脾利水作用。

2. 用于热淋,单用煎服。

3. 用于湿痹。

①风湿身痛发热者,常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如麻杏薏甘汤。

②风湿久痹,筋脉挛急、水肿,用薏苡仁煮粥服。

③湿热郁蒸,蕴于经络,可与滑石、连翘同用,如宣痹汤。

4.用于肺痈,肠痈。

①肺痈,咳吐脓痰,可与苇茎、冬瓜仁、桃仁配伍,即苇茎汤。

②肠痈,可与附子、败酱草、丹皮配伍,如附子薏败酱散。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薏苡仁

薏苡仁

三、猪 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等的腐枯根上。以个大、皮黑、肉白、体较重者为佳。主产于陕西、河北、云南等地。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应用】用于水湿证。利水作用较茯苓强。

①脾虚水肿,常与茯苓、泽泻、白术同用,如四苓散。

②水湿泄泻,配苍术、厚朴、茯苓等,如胃苓汤。

③水热互结小便不利,又可与泽泻、滑石、阿胶等配伍,如猪苓汤。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猪苓

猪苓

四、 泽泻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以个大、色黄白、光滑、粉性足者为佳。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采挖。

【处方用名】

1. 泽泻 :去杂质,切片生用的泽泻。长于利水。

2.炒泽泻 :麸炒的泽泻,增强渗湿作用。

3. 盐泽泻 :盐炙的泽泻,引药入肾增强泄热作用。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应用】

1. 用于水湿证。小便不利、水肿,常与茯苓、猪苓等同用。用于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常与白术等同用,以增强健脾止泻祛痰之功,如泽泻汤。

2. 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之遗精、滑精、眩晕等证,常与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用于下焦湿热白带、小便短赤,常与车前子、土茯苓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泽泻

泽泻

五、冬瓜皮

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瓜的果皮。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食冬瓜时收集削下的果皮,晒干。生用。

【处方用名】

1. 冬瓜皮 :长于利水消肿。

2. 冬瓜子 :又名冬瓜仁,冬瓜的种子,偏于利湿排脓。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

【应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车前子等同用,如葵子茯苓散。亦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常与西瓜翠衣煎水代茶饮。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冬瓜皮

冬瓜皮

六、玉米须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及柱头。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玉米上浆时即可采收,但常在秋后剥取玉米时收集。鲜用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应用】

1.用于水肿,小便短赤。可单用大剂量煎汤服。或配伍冬瓜皮、赤小豆、车前草等。

2.用于湿热黄痘。可单用大剂量煎服,或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0~60g。

玉米须

玉米须

七、葫芦

为葫芦科一年攀援草本植物瓢瓜的干燥果皮。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收。除去果瓢及种子,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

【应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配伍猪苓、茯苓、泽泻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葫芦

葫芦

八、蝼 蛄

为蝼姑科昆虫华北蝼蛄(北方蝼蛄) 和非洲蝼蛄(南方蝼蛄) 的虫体。以个大、气香、肢体完整、色棕黄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前者主产于华北;后者主产于江苏、广东、福建。夏秋间捕捉。用开水烫死,焙干或油炸用。

【性味归经】咸,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

【应用】

1. 用于水肿喘满,小便不利。可单用研末服;或配其他逐水药同用。

2.用于石淋。配伍海金沙、石韦等,以增强利尿通淋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5~9g,嚼食或研末服,每次3~5g。

【使用注意】气虚体弱者及孕妇忌服。

蝼蛄

蝼蛄

九、荠菜

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江苏、安徽及上海郊区有栽培。3~5月采集,洗净,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利水,凉血止血。

【应用】

1.用于水肿,泄泻,痢疾。配伍翻白草、车前草、白术等药同用,以利水健脾止泻痢。

2.用于血热出血证。治吐血,便血,崩漏,月经过多,则多与仙鹤草、地榆、茜草等止血药同用。

此外,可用于高血压病及目赤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

荠菜

荠菜

十、大腹皮

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果皮。又名槟榔衣。产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冬、春季采收成熟果实,剥下果皮,打松,置水中浸泡,晒干,再打松,除去外果皮。生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行气导滞。

【应用】

1.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配伍茯苓皮、五加皮等。

2.用于胃肠气滞。

①食积气滞之院腹痞胀、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山楂、麦芽、枳实等同用。

②湿阻气滞之院腹胀满,配伍藿香、陈皮、厚朴等同用,以化湿行气。

【用法用量】煎服,5~10g。

大腹皮

大腹皮

十一、赤小豆

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成熟种子。以色棕褐、饱满为佳。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后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采收。打下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应用】

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等。可与茯苓皮、桑白皮、泽泻等同用。对脾虚水肿,则宜与薏苡仁、大枣、白术等同用。

2.痈肿疮毒。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药配伍。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黄痘。

【用法用量】煎服,9-30g。

赤小豆

赤小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