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想安:润物细无声的科研 ——读《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教师》有感

 老胡聊科研 2022-07-17 发布于河南


科研课题
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交流课题研究心得,提供课题研究指导,为您课题申报指明方向。
公众号
该公众号已被封禁

润物细无声的科研

——读《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教师》有感

因为疫情,正好可静下心来品读胡老师的《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教师》的这本书,当看到正文前的两篇序,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直到才发现这本书和之前写的第一本书不一样。但同样是教们做教育科研珍贵的参考工具书。

一、我眼中的胡主任

胡远明主任是广大一线教师心中的指路明灯,第一次见胡主任是在2016年的市级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上。胡主任看待问题时的一针见血,发言时朴实而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对课题研究充满了兴趣。2017年春,胡主任来我校进行重点课题中期走访活动,当时我上了一节社团活动课,胡主任指出了我们课题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这也令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近几年,由于负责学科教科室工作,与胡主任的接触也更多了一些。务实,幽默, 干练,笔耕不辍,是胡主任给我的印象。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各校教科研工作者心中的偶像,自带明星光环。胡主任是郑州市教科所科研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郑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从教20余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多项。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十余项,在《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师》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作品十余篇。他还创办了“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爱看专业公众号。一线教师有任何课题研究方面的问题,在公众号中都可以查到相关内容的文章。2020年8月,胡老师出版专著《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2022年6月,出版本专著《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

第一本书主要讲解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原则与案例。而这本书主要讲解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不同研究方式。如果说第一本书更专业,那么这一本书就更朴实,更适合广大一线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与研究。该书有以下几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二、本书鲜明的特点

(一)特点一:强调科研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

本书引用了许多教育名家的话,提到科研可以让我们的职业生涯更幸福。无论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是朱永新,魏书生都提到这类似的话语。而科研如何去做,这本书从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具体提到了科研不仅仅是课题研究,还包括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叙事和读书笔记等不同形式。

(二)特点二:更新了大家理解的科研方法。梳理了不同研究方式之间的区别。

笔者又担心一线教师分不清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叙事和读书笔记等不同形式之间的关系。因此,第一章单独介绍了两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真正帮一线教师理清了思路,这样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进行不同的研究方式开展教育科研了。

(三)特点三:肯定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劳动价值

名师毕竟是少数,研究能力特别强的人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默默无闻的一线教师来说,在工作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笔者的文章中字里行间体现了对普通教师的尊重与理解,肯定了广大一线非专家型教师的付出。也为这些孺子牛们发声,让更多的人看到其职业价值。因此,本书的群众基础很广泛。

(四)特点四:采纳了非常丰富的案例

我仔细查看了一下,整本书共有案例七十二篇。其中,第一章案例六篇;第二章教学反思十二篇,第三章教育故事十七篇,第四章教育案例十篇,第五章教育随笔十五篇,第六章读书笔记十二篇。这些案例都来自于一线教师的优秀文章,作者把这些案例分门别类梳理后,便于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第二到第六章,基本上是通过案例来引出这种研究方式的概念,再分析这种研究方式的价值以及对教师个人成长的意义,再结合案例告诉老师其特点,如何开展此类研究材料的撰写,最后展示四个精选的优秀案例。整体来说其实践性和针对性都很强,无论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还是新入职的教师,都可以根据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模仿练习,积累自己的教育研究素材。做到润物细无声地研究,成长。

三、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通读本书时,我仔细查看了不同的科研方式的具体概念解读,发现平时我撰写最多的是教育案例。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记录了我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点滴,并在第一时间写下来,在我的公众号上发布。本学期我所撰写的教育案例有12篇,都属于“我与学生有个约定”这个专栏。平时我也写了不少读书笔记,今天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读书时看一章也可以写成一篇读书笔记,以往总是喜欢全部看完再动手。由于我非常爱写文章,也积累了不少教育叙事和教育随笔等材料。得益于这本书的精准解读,我分析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写教育案例。同时我也发现了我写教学反思方面的不足。因为大多只停留在了反思层面上,少了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把教育中的点滴记录下来,潜心科研,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成为研究型教师。

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成长和积累,我期待将来某一天,也能像胡老师一样,出版自己的著作!

作者:黄想安,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教师

2022年7月17日

更多推荐
【教学研究】杨长风:认真书写教案 练就教学基本功
“师媛”再惹争议!上海女老师上课时座无虚席,本应是好事,可网上却骂声一片!
李倩:班主任工作漫谈(八)——今日份有点甜
开题报告怎么写?点它!
暑假孩子应该怎样度过?还没头绪?特级教师给家长列出详细计划,建议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