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庸命:指顺应天命。“庸”同“用”。】,践朕位【践朕位:继承我的帝位。“朕”,我。按:“朕”本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才专用于帝王的自称。】?”岳应曰:“鄙德忝帝位【鄙德:德行浅薄。忝(tiǎn,舔):辱,玷污。】。”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贵戚及疏远:指远近大臣。“贵戚”,同姓的人。】。”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矜(guān官):通“鳏”,无妻的成年男子。】,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嚚(yín,淫):愚顽。】,弟傲【傲:傲慢,凶狠。】,能和以孝,烝烝治【烝烝:形容孝德厚美的样子。】,不至奸【奸:指干邪恶的事。】。”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妻之二女: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尧之二女即娥皇和女英。】,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下二女:让二女降尊。“下”,卑下,谦下。妫汭:妫水边上。“汭”河岸。也有人说“汭”是河名,在沩水之北。】,如妇礼【如:顺,遵循。】。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即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入:参与,参加。】,百官时序【时:是,这里是因此、就的意思。序:有秩序。】。宾于四门【宾:指接迎朝见的诸侯和远方宾客。门:指天子朝会诸侯的明堂之门。】,四门穆穆【穆穆:庄敬和悦的样子。】,诸侯远方宾皆敬。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圣:具有最高的智慧与道德。】,召舜曰: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女谋事至而言可绩【女(rǔ,汝):同“汝”,你。至:周到。绩:成,这里指做到。】,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让于德:用德行不够来推辞。怿:悦。】。“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上日【上日:朔日,初一。】,舜受终于文祖【受终:接受尧的禅让。“终”,指尧终止天子的事。文祖:指帝尧的祖庙。】。文祖者,尧大祖也【大祖:即太祖,始祖。】。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于是帝尧老【于是:在这个时候。】,命舜摄行天子之政【摄行:代行。】,以观天命【天命:天意,上天的旨意。】。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乃在璇玑玉衡【在:观察,观测。璇玑玉衡:指北斗星。《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就是斗魁(斗身),斗魁的第二颗星叫天璇,第三颗星叫天玑,所以用璇玑代表斗魁。“玉衡”是从斗魁算起的第五颗星,属于斗杓,即斗柄。古人很重视北半星,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旧注多以“璇玑玉衡”为观测天象的仪器,似后世的浑天仪,恐未可信。】,以齐七政【齐七政:意思是测定日、月、五星运行是否正常,以判断政事之得失。古人迷信,认为天象的变化,如日月蚀,五星相聚等与人事吉凶有关。“齐”,排列,校正。“七政”,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遂类于上帝【类:古代祭祀名。临时祭告上天叫类祭。】,禋于六宗【禋(yīn,因):古代祭祀名。把祭品放在火上烧,使香味随烟上达于天,叫禋祭。六宗:各家说法不一。马融认为是指天、地、四时。】,望于山川【望:古代祭祀名。遥望山川举行祭祀叫望祭。】,辩于群神【辩:通“遍”,普遍地祭祀。】。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揖五瑞【揖:通“辑”,敛,聚敛。五瑞:五种瑞信,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所执作为符信的玉圭。《周礼·典瑞》:“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五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见:召见。诸牧:指各地长官。】,班瑞【班:同“颁”,分赐,颁发。】。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岁二月,东巡狩【巡狩:天子视察诸侯所辖地区,检查其政绩。】,至于岱宗,祡【祡:同“柴”,古代祭祀名,烧柴祭天叫柴祭。】,望秩于山川【望秩:按次序遥祭。“秩”,次序。】。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遂见东方君长【君长:诸侯首领。】,合时月正日【合:统一协调。正:校正。】,同律度量衡【同:统一。律:音律。古代音乐用十二根长度不同的竹管(律管),确定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称为十二律。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五礼:指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正义》:“《周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也。”五玉:即“五瑞”。《集解》引郑玄曰:“执之曰瑞,陈之曰玉。”三帛:指三种不同颜色的缯帛,诸侯用于朝见的礼品。又《集解》引郑玄曰:“帛,所以荐玉也。必三者,高阳氏后用赤缯,高辛氏后用黑缯,其余诸侯皆用白缯。”二生:指羔羊、雁,卿大夫用于朝见的礼品。一死:指雉,即野鸡,士用于朝见的礼品。挚:通“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这里指以上所说诸侯、卿大夫、士等所执的礼物。】,如五器【如:至于。五器:即五玉、五瑞。】,卒乃复【卒:结束,指朝见完毕。复:还,指归还给诸侯。】。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祖祢(nǐ,你):父亲的神主入庙后称祢。《正义》引何休云:“生曰父,死曰考,庙曰祢。”】,用特牛礼【特牛礼:以一头牛作祭品的祭礼。“特”,一头牲。】。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群后四朝:《集解》引郑玄曰:“巡狩之年,诸侯见于方岳之下。其间四年,四方诸侯分来朝于京师也。”“群后”,指各个诸侯。“后”,君主,这里指诸侯国君主。】。遍告以言【“遍告”句:《正义》云:“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又《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引《夏书》此句作“赋纳以言”,杨伯峻注:“赋为敷之借字,遍也。谓不论卑尊远近,如其言善,即遍加纳取。”据此,则“遍告以言”也可讲作诸侯普遍地以善言告舜。】,明试以功【试:考察。】,车服以庸【车服以庸: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庸谓酬劳报功,……谓以车马衣服酬其功。盖指官阶不同,车服亦异,赐以车服,所以表示尊贵宠荣。”“车服”,这里是赐给车服之意。】。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肇十有二州【肇:开始,创立。十二州:即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并、幽、营。】,决川【决川:疏通河道。】。象以典刑【象:执法,以法治理。典刑:常刑,即指下句所说的“五刑”。】,流宥五刑【流宥五刑:用流放的办法宽大处理触犯五刑的人。“流”,流放。“宥”,宽赦。“五刑”,指墨(脸上刺字)、劓、剕(断足)、宫(阉割男子的生殖器,毁坏女子的生殖机能)、大辟(死刑)等五种刑罚。】,鞭作官刑【官刑:官府中使用的刑罚。】,扑作教刑【扑:用夏(贾树)或楚(荆树)做的一种用来打人的刑具。教刑:指学校中使用的刑罚。】,金作赎刑【金作赎刑:意思是可以用金赎罪。“金”当是黄铜。《集解》引马融曰:“金,黄金也。”不可信。陈直《新证》云:“虞夏时是否已用金属及已用金属货币,尚属存疑。”】。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眚灾过【眚(shěng,省)灾过:因灾祸而造成过失。“眚灾”,灾祸。“眚”也是“灾”义。】,赦;怙终贼【怙终贼:意思是有所仗恃作恶为害。“怙”,倚仗。“终”,指坚持到底。“贼”,害,作恶。】,刑。钦哉【钦:敬谨,慎重。】,钦哉,惟刑之静哉【静:静谧,这里是审慎的意思。】!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驩兜进言共工【进言:推荐。】,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淫辟:放纵邪僻。】。驩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而驩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不便:不利,不宜,这里是不以为宜的意思。】。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变:指改变当地的风俗。北狄:指北方的部族。下文“南蛮”“西戎”“东夷”分别指南方、西方、东方的部族。【三苗:我国古代部族名,散居于今湘、鄂、赣、皖毗邻的地区。数(shuò,朔):屡次。】;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迁:使迁徙,即流放。】,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殛:通“极”,流放远方。】,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罪:治罪。】。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老:年老告退。】,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辟位:退位。“辟”同“避”。】。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肖:不贤,不成才。】,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权:权且,姑且。】舜。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病:害,这里有不利、遭殃的意思。】;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终:最终,毕竟。】”,而卒授舜以天下。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朝觐(jìn,近):诸侯朝见天子,春天朝见叫朝,秋天朝见叫觐。】,狱讼者不丹朱而之舜【狱讼:打官司,犯口舌。】,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讴歌者:指歌功颂德的人。】。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中国:国都,京师。践:登临。】,是为帝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微:卑微,指地位低*。庶人:平民。】。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及:赶上。】,则受罪。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顺事父及后母与弟【事:侍奉。】,日以笃谨,匪有解【匪:没有,不。解:同“懈”,怠慢。】。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陶:制陶器。】,作什器于寿丘【什器:指家用器物。“什”,杂,多种。】,就时于负夏【就时:逐时,乘时,指乘时逐利,即经商做买卖。】。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兄弟:对待弟弟像当哥哥的样子。《考证》:“兄疑当作友。”孝慈:孝敬父母。“慈”,指双亲。】。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尝:通“常”。】。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内:指在家中。】,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外:与“内”相对,指在外。】。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亲戚:指父母兄弟姊妹。】,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畔:田界。】;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居:住处,这里指捕鱼时便于站脚的地方。《韩非子·难一》记载此事作“河滨之渔者争坻(chí,迟,水中小洲),舜往渔焉,期(jī,基)年而让长。”(“期”,同“”,一周年)】;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苦窳(gǔyǔ,古雨);粗劣。】。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而所居成聚【聚:村落。】,二年成邑【邑:小城镇。】,三年成都【都:大都市。】。尧乃赐舜絺衣【絺(chī,吃)衣:细葛布制成的衣服。】,与琴,为筑仓廪【仓廪:盛放粮食的仓库。】,予牛羊。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涂:用泥涂抹。】,瞽嫂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扞:保护。】,去,得不死。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匿空:暗孔,暗道。旁出:从一侧通向外面。】。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乃止舜宫居【宫:房子。秦以前“宫”指一般房屋,与“室”同义。】,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鄂:通“愕”,吃惊。】,曰:“我思舜正郁陶【郁陶:悉闷不快的样子。】!”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曰:“然,尔其庶矣【庶:差不多。】!”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庸命:指顺应天命。“庸”同“用”。】,践朕位【践朕位:继承我的帝位。“朕”,我。按:“朕”本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才专用于帝王的自称。】?”岳应曰:“鄙德忝帝位【鄙德:德行浅薄。忝(tiǎn,舔):辱,玷污。】。”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贵戚及疏远:指远近大臣。“贵戚”,同姓的人。】。”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矜(guān官):通“鳏”,无妻的成年男子。】,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嚚(yín,淫):愚顽。】,弟傲【傲:傲慢,凶狠。】,能和以孝,烝烝治【烝烝:形容孝德厚美的样子。】,不至奸【奸:指干邪恶的事。】。”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妻之二女: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尧之二女即娥皇和女英。】,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下二女:让二女降尊。“下”,卑下,谦下。妫汭:妫水边上。“汭”河岸。也有人说“汭”是河名,在沩水之北。】,如妇礼【如:顺,遵循。】。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即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入:参与,参加。】,百官时序【时:是,这里是因此、就的意思。序:有秩序。】。宾于四门【宾:指接迎朝见的诸侯和远方宾客。门:指天子朝会诸侯的明堂之门。】,四门穆穆【穆穆:庄敬和悦的样子。】,诸侯远方宾皆敬。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圣:具有最高的智慧与道德。】,召舜曰: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女谋事至而言可绩【女(rǔ,汝):同“汝”,你。至:周到。绩:成,这里指做到。】,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让于德:用德行不够来推辞。怿:悦。】。“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上日【上日:朔日,初一。】,舜受终于文祖【受终:接受尧的禅让。“终”,指尧终止天子的事。文祖:指帝尧的祖庙。】。文祖者,尧大祖也【大祖:即太祖,始祖。】。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于是帝尧老【于是:在这个时候。】,命舜摄行天子之政【摄行:代行。】,以观天命【天命:天意,上天的旨意。】。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乃在璇玑玉衡【在:观察,观测。璇玑玉衡:指北斗星。《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就是斗魁(斗身),斗魁的第二颗星叫天璇,第三颗星叫天玑,所以用璇玑代表斗魁。“玉衡”是从斗魁算起的第五颗星,属于斗杓,即斗柄。古人很重视北半星,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旧注多以“璇玑玉衡”为观测天象的仪器,似后世的浑天仪,恐未可信。】,以齐七政【齐七政:意思是测定日、月、五星运行是否正常,以判断政事之得失。古人迷信,认为天象的变化,如日月蚀,五星相聚等与人事吉凶有关。“齐”,排列,校正。“七政”,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遂类于上帝【类:古代祭祀名。临时祭告上天叫类祭。】,禋于六宗【禋(yīn,因):古代祭祀名。把祭品放在火上烧,使香味随烟上达于天,叫禋祭。六宗:各家说法不一。马融认为是指天、地、四时。】,望于山川【望:古代祭祀名。遥望山川举行祭祀叫望祭。】,辩于群神【辩:通“遍”,普遍地祭祀。】。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揖五瑞【揖:通“辑”,敛,聚敛。五瑞:五种瑞信,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所执作为符信的玉圭。《周礼·典瑞》:“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五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见:召见。诸牧:指各地长官。】,班瑞【班:同“颁”,分赐,颁发。】。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岁二月,东巡狩【巡狩:天子视察诸侯所辖地区,检查其政绩。】,至于岱宗,祡【祡:同“柴”,古代祭祀名,烧柴祭天叫柴祭。】,望秩于山川【望秩:按次序遥祭。“秩”,次序。】。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遂见东方君长【君长:诸侯首领。】,合时月正日【合:统一协调。正:校正。】,同律度量衡【同:统一。律:音律。古代音乐用十二根长度不同的竹管(律管),确定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称为十二律。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五礼:指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正义》:“《周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也。”五玉:即“五瑞”。《集解》引郑玄曰:“执之曰瑞,陈之曰玉。”三帛:指三种不同颜色的缯帛,诸侯用于朝见的礼品。又《集解》引郑玄曰:“帛,所以荐玉也。必三者,高阳氏后用赤缯,高辛氏后用黑缯,其余诸侯皆用白缯。”二生:指羔羊、雁,卿大夫用于朝见的礼品。一死:指雉,即野鸡,士用于朝见的礼品。挚:通“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这里指以上所说诸侯、卿大夫、士等所执的礼物。】,如五器【如:至于。五器:即五玉、五瑞。】,卒乃复【卒:结束,指朝见完毕。复:还,指归还给诸侯。】。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祖祢(nǐ,你):父亲的神主入庙后称祢。《正义》引何休云:“生曰父,死曰考,庙曰祢。”】,用特牛礼【特牛礼:以一头牛作祭品的祭礼。“特”,一头牲。】。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群后四朝:《集解》引郑玄曰:“巡狩之年,诸侯见于方岳之下。其间四年,四方诸侯分来朝于京师也。”“群后”,指各个诸侯。“后”,君主,这里指诸侯国君主。】。遍告以言【“遍告”句:《正义》云:“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又《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引《夏书》此句作“赋纳以言”,杨伯峻注:“赋为敷之借字,遍也。谓不论卑尊远近,如其言善,即遍加纳取。”据此,则“遍告以言”也可讲作诸侯普遍地以善言告舜。】,明试以功【试:考察。】,车服以庸【车服以庸: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庸谓酬劳报功,……谓以车马衣服酬其功。盖指官阶不同,车服亦异,赐以车服,所以表示尊贵宠荣。”“车服”,这里是赐给车服之意。】。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肇十有二州【肇:开始,创立。十二州:即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并、幽、营。】,决川【决川:疏通河道。】。象以典刑【象:执法,以法治理。典刑:常刑,即指下句所说的“五刑”。】,流宥五刑【流宥五刑:用流放的办法宽大处理触犯五刑的人。“流”,流放。“宥”,宽赦。“五刑”,指墨(脸上刺字)、劓、剕(断足)、宫(阉割男子的生殖器,毁坏女子的生殖机能)、大辟(死刑)等五种刑罚。】,鞭作官刑【官刑:官府中使用的刑罚。】,扑作教刑【扑:用夏(贾树)或楚(荆树)做的一种用来打人的刑具。教刑:指学校中使用的刑罚。】,金作赎刑【金作赎刑:意思是可以用金赎罪。“金”当是黄铜。《集解》引马融曰:“金,黄金也。”不可信。陈直《新证》云:“虞夏时是否已用金属及已用金属货币,尚属存疑。”】。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眚灾过【眚(shěng,省)灾过:因灾祸而造成过失。“眚灾”,灾祸。“眚”也是“灾”义。】,赦;怙终贼【怙终贼:意思是有所仗恃作恶为害。“怙”,倚仗。“终”,指坚持到底。“贼”,害,作恶。】,刑。钦哉【钦:敬谨,慎重。】,钦哉,惟刑之静哉【静:静谧,这里是审慎的意思。】!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驩兜进言共工【进言:推荐。】,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淫辟:放纵邪僻。】。驩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而驩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不便:不利,不宜,这里是不以为宜的意思。】。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变:指改变当地的风俗。北狄:指北方的部族。下文“南蛮”“西戎”“东夷”分别指南方、西方、东方的部族。【三苗:我国古代部族名,散居于今湘、鄂、赣、皖毗邻的地区。数(shuò,朔):屡次。】;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迁:使迁徙,即流放。】,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殛:通“极”,流放远方。】,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罪:治罪。】。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老:年老告退。】,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辟位:退位。“辟”同“避”。】。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肖:不贤,不成才。】,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权:权且,姑且。】舜。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病:害,这里有不利、遭殃的意思。】;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终:最终,毕竟。】”,而卒授舜以天下。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朝觐(jìn,近):诸侯朝见天子,春天朝见叫朝,秋天朝见叫觐。】,狱讼者不丹朱而之舜【狱讼:打官司,犯口舌。】,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讴歌者:指歌功颂德的人。】。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中国:国都,京师。践:登临。】,是为帝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微:卑微,指地位低*。庶人:平民。】。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及:赶上。】,则受罪。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顺事父及后母与弟【事:侍奉。】,日以笃谨,匪有解【匪:没有,不。解:同“懈”,怠慢。】。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陶:制陶器。】,作什器于寿丘【什器:指家用器物。“什”,杂,多种。】,就时于负夏【就时:逐时,乘时,指乘时逐利,即经商做买卖。】。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兄弟:对待弟弟像当哥哥的样子。《考证》:“兄疑当作友。”孝慈:孝敬父母。“慈”,指双亲。】。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尝:通“常”。】。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内:指在家中。】,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外:与“内”相对,指在外。】。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亲戚:指父母兄弟姊妹。】,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畔:田界。】;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居:住处,这里指捕鱼时便于站脚的地方。《韩非子·难一》记载此事作“河滨之渔者争坻(chí,迟,水中小洲),舜往渔焉,期(jī,基)年而让长。”(“期”,同“”,一周年)】;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苦窳(gǔyǔ,古雨);粗劣。】。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而所居成聚【聚:村落。】,二年成邑【邑:小城镇。】,三年成都【都:大都市。】。尧乃赐舜絺衣【絺(chī,吃)衣:细葛布制成的衣服。】,与琴,为筑仓廪【仓廪:盛放粮食的仓库。】,予牛羊。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涂:用泥涂抹。】,瞽嫂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扞:保护。】,去,得不死。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匿空:暗孔,暗道。旁出:从一侧通向外面。】。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乃止舜宫居【宫:房子。秦以前“宫”指一般房屋,与“室”同义。】,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鄂:通“愕”,吃惊。】,曰:“我思舜正郁陶【郁陶:悉闷不快的样子。】!”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曰:“然,尔其庶矣【庶:差不多。】!”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
驩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而驩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