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突症患者手术前应该知道的十点

 麦兜星 2022-07-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说明:本文封面主图及文前图片源自网络

提示点击上方'突友回音壁'↑ 快速订阅本平台

            写作缘起

反对盲目保守治疗,也反对盲目手术。有的病友已经出现大小便失禁、困难及足下垂症状,因患者及其接诊医生不了解手术指征,仍然盲目保守治疗,导致灾难性后果。有的病友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因不了解手术指征、害怕瘫痪而盲目手术。以下是手术前应该知道的十点,谨供病友们参考。

         

一、明确手术指征,避免过度治疗。  

       我坚信中国有很多好医生。因为我在交流中遇到许多病友,他们失去保守治疗的耐心急于手术,但医生认为其病情没有严重到需要手术的地步,拒绝其手术请求,建议继续保守治疗。许多症状严重确实需要手术的病友,术后对为他们解除痛苦的主刀(主管)医生充满感激——医生的主流群体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但是通过魏则西事件,病友们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医生群体也是良莠不齐的。手术前必须充分了解手术指征,避免过度治疗。

 我曾拜读过北医三院韦峰医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何时选择手术》一文,这里摘引其中两段(可百度查阅全文):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神经损害是唯一的绝对手术指征。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出现大小便的障碍,应该尽早手术,一般建议在24小时内。如果延迟,大小便功能的恢复是不理想的。除此之外,一般的椎间盘突出症,由于80-90%的病人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得到改善,我们对初次发病的患者都会建议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2个月到半年不等,要根据保守治疗的效果而定。

对于有下肢感觉麻木、肌肉进行性无力的患者,我们建议病人要经常复诊,让医生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如果椎间盘突出的不重,短时间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改善,还是可以继续保守治疗的;而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出现下肢皮肤知觉丧失、肌肉进行性无力、甚至足下垂的病人,我们也建议尽早考虑手术。因为,这些症状说明神经正在发生较难逆转的损伤,如果不尽早解除压迫,即便以后选择手术,上述症状也是很难恢复的。'

      以下是我对手术指征的了解,谨供参考:

      ①大小便失禁,一般认为应急诊手术。群里确实有病友大小便失禁两三天或一周左右才手术,术后一年半载两便功能仍未完全恢复。

      ②大小便困难,一般认为应在24小时内手术效果才会好。群里确实有病友大小便困难四天后手术,术后半年多大小便功能也没有完全恢复。    

      ③足下垂,一般认为应在24小时以内手术。足下垂主要表现为整个脚没有力量耷拉着(主要呈足外翻),脚踝不能背伸运动,或者背伸力弱。脚趾不能背伸或者力弱,多伴随麻木或知觉丧失。群里有的病友出下足下垂半个月、一个月才手术,术后康复确实不理想。

      ④会阴部、臀部、鞍区严重麻木导致知觉迟钝、消失,也必须及时就医,听取专业医生意见。女性在此阶段可能会出现性生活知觉迟钝、消失的情况,男性则可能出现无法勃起的情况。出现此类症状的病友,有继发大小便困难、失禁者,手术后两便功能的恢复难以预期,麻木症状也很难消失。

       建议查看本平台“术前资讯”专栏中“手术指征”专题马尾神经损伤、足下垂系列案例,具体了解手术指征。另建议阅读《英国临床指南:马尾神经综合征应急诊手术》,点击文章标题蓝色文字,即可在线阅读。      

       有的病友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因被告知不手术很快就会瘫痪,于是匆忙手术,非常令人痛心。瘫痪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事实上因腰突症导致瘫痪者极少。在瘫痪前一段时间必然有相关症状表现,及时手术治疗即可。

       只要没有出现必须手术的指征,就有保守治疗的余地。各突友群里保守治疗一年半载康复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通过两三年的保守治疗得以康复。故保守治疗多久考虑手术,主要看各人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手术与否主要看临床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只是重要参考。

       有的病友椎间盘脱出,通过保守治疗康复;有的病友轻度椎体滑脱,通过保守治疗康复;有些病友曾被建议手术,也通过保守治得以康复。患者是否需要做手术,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决定,影像学表现只是重要参考。

      手术关系到患者后半生的健康和幸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手术前一定要听听不同医院多个医生的建议,综合分析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建议查看本平台“术前资讯”专栏中“手术指征”专题保守康复”系列案例,其作用有三:横向对比病情,明确自己是否必须手术。了解腰突症的危害,增强终身保养意识。了解他人加重病情的原因,汲取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三、深入了解各类手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教授刘钦毅在《正确认识椎间孔镜技术》一文中明确指出:“PELD(椎间孔镜) 手术最常见风险是术后椎间隙的感染、神经根的损伤,硬膜囊的撕裂、椎管内的出血,瘢痕粘连,另外,纤维环前方破导致肠道、血管损伤,如果对解剖和神经根变异重视或了解不足,即使按照标准操作,也容易造成神经根的损伤。”其它各类手术的风险基本如此。

        五年来,我遇到很多个在手术中被损伤神经导致严重后果的病友——有的导致大小便失禁,有的导致足下垂,有的导致脚后跟无法踮起,有的导致肢体知觉迟钝、消失……建议阅读本平台“术后康复”专栏中“神经损伤”专题系列文章,具体了解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

 许多医生都会在患者术前进行手术风险的客观讲解(这样的医生非常令人尊敬),手术同意书上也会白纸黑字明确告知,患者应认真倾听、阅读。在患者选择手术的时候,不仅意味着乐意接受手术的良好效果,也意味着要有勇气面对手术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       

建议阅读以下文章,点击文章标题蓝色文字,即可在线阅读。 

1、《谈谈椎间孔镜手术》

2、《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单纯摘除手术具体方法介绍》(即小开窗手术)

3、《谈谈融合内固定术》      


  四、慎重选择手术医院     

       如果确实需要手术治疗,建议选择省、市级正规医院(有条件者省级三甲医院相对更好,县级医院要格外慎重)。病友”子规“在某非正规医院治疗,结果连椎间盘膨出都被实施了融合内固定手术,且术后医生以各种理由搪塞患者,拒不归还患者术前核磁片,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其中原因。

       患者术前核磁、CT影像资料片是非常重要的就医资料,是患者的私人物品,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理由不归还。五年来,我没有遇到过正规医院医生不归还患者术前影像资料的情况。

附:《“子规“融合内固定手术经历》——点击文章标题蓝色文字,即可在线阅读。

 

 五、慎重选择手术类型

       不同医生执业能力不同,对手术适应症的把握不同,对术式的建议也会不同。各类术式都有其适应症和利弊。手术类型应视病情而定,而不是以患者的偏好而定。不适宜微创手术却非要盲目追求“创伤小”,可能会事与愿违。病情适合做微创手术、小开窗手术,如果行融合内固定手术就属过度治疗。建议结合多位专业医生的意见,慎重决定手术类型。一般来说,应采用“阶梯式治疗法”。    

图片

       说明:上图病友三十天之内做三次手术,是手术适应症未把握好,还是技术原因,无法定论。但她的经历告诉病友们,务必慎重选择医院、主刀医生、手术类型。

       地球人 ——我PELD手术一年半了,脚趾、脚跟麻胀,至今无法静止站立一分钟以上,会阴处仍有异物感。我术后两个月出院是被抬回家的,当时可用助步器挪动,四个月后才能柱手杖行走。入院前行走十几米右小腿痛,需蹲下片刻,才能继续走。但坐着、躺着均无不适。CT显示L4/5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压迫神经,腰椎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L5/S1椎间盘有突出。实事求是地说,我的主刀医生是个相当负责任的医生。不过他过于相信PELD的功效,扩大了PELD的适应症。不仅为我摘除突出髓核,还对增生和黄韧带进行了处理(这些事先并未告知。术后出现严重症状,至今尚未恢复。现在似乎在慢慢减轻,很慢,不知何时能恢复正常行走。

     (以上是病友“地球人”在我QQ空间2015年9月10日文章《“果冻”椎间孔镜术中损伤神经(2)》后面第10楼留言)

 融合内固定手术是腰突症手术的终极手术,医生们对腰椎融合内固定术适应症的把握很难有统一标准。有的医生认为融合内固定手术适用于老年人腰椎II度以上退行性滑脱、年轻人峡部裂滑脱、30度以上有症状的退行性侧弯(这是对腰椎融合内固定术适应症把握最严格指征的医生)。有的医生适应症就宽泛一些,有的把椎间盘突出也作为融合内固定手术的适应症。

一个医生建议患者需要做融合内固定手术,绝不代表患者必须做该类手术。我曾遇到很多个被建议做融合内固定手术的病友,他们有的通过保守治疗康复,有的做小开窗手术、微创手术也康复良好。

图片

图片
       说明:上图为病友“小狂花”核磁影像资料

 有的病友虽然已经做了手术,却不知道做的是哪种手术。建议向医生询问手术类型——患者有知情权,医生有告知义务。明确手术类型,对术后保养具有重要意义。


六、慎重选择主刀医生    

      如果确实需要做手术,应尽量找知名医院技术过硬的主刀医生,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要先了解主刀医生做过多少台手术,如果数量很少,建议慎做。主刀医生与患者一样都渴望手术成功,但谁也不能保证手术100%都成功。换作任何一个病友去拿手术刀也一样,所以不宜对主刀医生求全责备。

     西瓜甜不甜,聪明的人不会去听卖瓜人自卖自夸。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真正的专家,对待手术的态度是非常严谨低调的,因为他们比任何一个患者都更深刻地了解手术的风险,知道自己也有可能出现失误,所以绝不会对自己的技术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必有原因,对职业态度不严谨者,建议绕行。

     建议病友们加入突友群交流,各突友群云集了全国各地病友,可以了解到很多实用信息,附QQ群号于本文末。

    

七、理性对待医生的术后康复指导意见 

      术后康复指导本应是严谨而科学的,对同一术式的术后康复指导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相对统一的指导意见。然而目前各地医生基本各行其是:同一术式不同医院给出的康复指导意见相差甚远;即便是同一医院同一术式,不同医生所给的康复指导意见也很不一致;有时面对同一个病友的询问,主刀医生与主管医生给出的康复指导意见也很不一致——这里面一定有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国内医疗界普遍存在重视手术本身却轻视术后康复研究的问题。就像男人无法体会女人分娩时的痛苦,健康的医生很难真切地体会患者术后康复的复杂况味和曲折过程。因为无法实践术后康复过程,因为工作繁忙无法深入调查研究,所以有些医生提出的术后康复指导意见是很欠理性的。故建议病友们术后一定要多跟同类术式病友交流,听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不可机械执行某些指导。

图片

       如果您确实要做手术,请查阅读本平台“术后康复”专栏各专题文章,了解术后保养与锻炼的方法,了解术后病友们的经验与教训,所有文章谨供参考。

  

八、术后康复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  

      部分病友在手术前把术后康复过程预想得简单、快捷、理想,事实上术后康复有较大个体差异性:

       一部分病友术后能一帆风顺地康复,一部病友术后可能会残留部分症状,或出现新症状。或是某段时间内情况不错,某段时间又出现疼、麻、胀等症状。

      少数病友在术后两个月内康复得较好,一部分病友在术后三四个月康复较好,一部分病友则在术后半年左右康复较好,少数病友术后一年左右才能完全没有症状,有个别患者术后一两年症状一直存在,各类术式总体概况都如此(椎间孔镜也不例外)。

       术后有症状的病友,必须耐心面对漫长而艰难的康复过程。只要没有出现必须手术的指征,就不要急于二次手术。建议阅读《术后复查还有突出,还能好转、康复吗》,了解术后康复的各种可能性。点击文章标题蓝色文字,即可在线阅读。     

 

九、手术只是解除症状的方法,绝不是“去根”、防止复发的方法。      

      在手术成功的前提下,术后短期的保养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康复效果,而远期的保养、锻炼情况则决定着是否复发、复发周期的长短。手术后如果没有强烈的保养意识,如果没有良好的保养条件,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科学锻炼,则很容易复发,而且周期可能非常短。

       有的病友手术虽然做得很成功,但是因为保养、锻炼不当,仅于术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左右就做第二次手术,甚至做融合内固定手术。有的病友虽然康复良好,可是因为轻视术后保养 ,一两年、三四年就复发,甚至做第二次手术,教训实在惨痛。

 有的病友以为手术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啥也不耽误“,完全不重视术后保养。从众多病友复发的教训来看,这种做法对自己、对家庭都是极不负责任的。术后”想什么就做什么”是理想化的生活,绝不是理性的生活。通常复发后保守治疗难度会更大,可能会面临第二次手术。无论做哪种手术——即使术中采用了纤维环缝合技术,即使做融合内固定手术,都必须终身用心保养、科学锻炼,尽量防止原位复发及相邻节段退变。

 建议阅读本平台“术后康复”专栏中“复发问题”专题系列文章,以增强保养意识。建议阅读《腰突症患者及术后者日常保养注意事项》《谈谈腰突症术后复发的六个问题》,了解日常保养具体方法,了解导致复发的主观、客观原因,尽量避免复发。

    

 十、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为康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     

       我曾多次遇到病友的特殊求助——希望我能跟他们的家属沟通,请家属不要过多干扰其术后休养与锻炼。家属通常都很关心亲人,但他们只是习惯于听从医生的建议,多数人都不了解术后康复的个体差异性,不了解术后保养、锻炼方面的注意事项,有时所给予的“关爱”,实在让病友招架不住。

 有的医生告诉患者和家属椎间孔镜术后半个月、一个月就可以上班,要求患者术后两三天就做挺腰飞燕,于是有的家属就强迫患者很早下地活动或做挺腰飞燕,有的家属就认为患者半个月、一个月应该去上班。有的患者因术后反复期或其它原因,半个月时仍痛苦不堪,甚至两三个月仍康复欠佳,家属却认为患者矫情。患者内心本已焦虑痛苦,亲人的不理解会让患者的处境雪上加霜。

 所以病友们术前术后都要与家人沟通(注意沟通方法),让家人深入了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了解术后保养的重要性、康复的各种可能性,看看手术群里病友们的各种反馈,以赢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为自己创造温馨宽松的康复环境,休养足够长的时间,力求康复到最佳状态,更好地享受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如果此文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并转发,提醒更多病友阅读,与若水一起关爱生命,守护脊柱健康,传递正能量!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