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各家治疗痛风的经验

 QDLF888 2022-07-19 发布于山东

    各家对痛风的病机的认识

          王琦教授认为,痛风的病机为患者自身存在体质偏颇,湿、热、痰、瘀交阻,经脉不通,而非风寒湿邪外袭机体,这与现在许多医家的观点不同。

      奚九一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先天禀赋或年高肾气不足致使膀胱的气化功能减弱,排泄湿浊量少速缓,日久困脾,脾失健运,肾失蒸腾,湿浊内生。

          邓运明教授认为痛风以脾胃失和,湿热痹阻为主要病机,惯用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之法治疗本病。

       牟淑敏教授治疗本病主张据临床表现进行分期辨证治疗,将其分为湿热壅盛型、阳虚寒凝型、脾虚湿盛型、肝肾亏虚型。

         王琦教授指出无论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或血瘀体质等体质的痛风患者,发病之初或因湿阻,或因热结,或因血瘀,然日久湿与热结,热与血结,循环往复,必成湿热痰瘀结聚之势,阻碍气血运行,浊毒留聚筋骨关节,而有红肿热痛,伸屈不利的表现。

朱丹溪痛风方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姜南星、苍术、炒黄柏各60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炒神曲30克,桃仁15克,威灵仙9克,羌活9克,防己15克,桂枝9克,红花4.5克,龙胆草1.5克。

用法:将这些药研为细末,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克。一天三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实你也不用做成丸子,就打成粉,每次服用6克就好。

中医的奇妙之处在于用方,用方的奇妙之处在于配伍,这个治疗痛风的方子也一样,配伍才是其中的奥秘所在。

姜南星燥痰散风,尤能化经络间痰浊之气。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

黄柏苦寒,把热直接往下清,苍术健脾燥湿,此为二妙散,二妙散是针对邪气而立论的,往往湿邪下陷会伴随着身体中焦之气升提不起来,苍术加强脾胃的功能,往上走,这一上一下,整个气机就流动起来了。

这时你再加点风药,给它一股助力,风能胜湿,那么下焦潮湿的情况就能解决了。人体下焦潮湿环境一解决,许多杂病怪病不治自愈。因为湿气生长依存的环境改变了。

所以朱丹溪用了四味祛风的药:防己、羌活、威灵仙、白芷。防己有风药的特点,羌活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之风,威灵仙更猛,可以祛十二经络的风。

川芎为血中气药,这个川芎啊,不单能升,而且能降,通行十二经络,所以古人说:“川芎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通上彻下之功,非同一般。正是有了川芎,上中下痛风方才实至名归啊。

湿热久了,会阻碍气血运行,血脉就会出现淤血,出现淤血就会不通,不通就痛。

用桂枝温经通络,桃仁、红花活血去瘀,经络通畅了,正气才进得来,邪气才排得出去,气血运行就畅快。

神曲消积滞,为什么要消积滞呢?朱丹溪认为痛风病患者肯定存在积食,正是这些积食没有化掉才会产生湿热嘛,就像沼气池发酵的原理一样。

痛风  时方

组成:土茯苓20g,萆薢20g,丹参15g,延胡索20g,通草20g,泽泻20g。 方中以萆薢、土茯苓为君。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主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有利尿镇痛之效。通草清热利尿,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共为臣药。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使邪由尿路排除。延胡索行气止痛。

作为治疗痛风的常用基础方,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与证型加减变化:红肿热痛,加金银花、忍冬藤、秦艽;血瘀,加赤芍、当归、川芎;肝肾虚者,加山萸肉、桑寄生;关节变形者,加补骨脂、杜仲、牛膝、狗脊;屈伸不利,加威灵仙。

泄泻浊瘀汤治疗痛风

朱良春称痛风为浊瘀痹。

所以治痛风,抓住两个点,痰,瘀。曾治疗一例痛风十几年已经形成痛风石的患者。症见踝关节、足趾关节、手指关节等末端多处关节受病,每次大量饮酒、或者肆食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必定发作,发作时红肿热痛兼具,痛不可忍,自行放血、擦药酒皆无用,吃秋水仙碱素片可缓解。但秋水仙碱素片服用后胃不舒服,且症状依旧迁延多日才愈,脉象弦滑稍数,苔白,异常厚腻,另咳嗽痰多、眠睡不安。

思考后决定师从朱良春 泄泻浊瘀汤 化裁: 虎杖10g,泽兰10g,薏苡仁30g,夜交藤20g,合欢皮10g,忍冬藤10g,露蜂房10g,绵萆薢10g,山药20g,生麦芽10g,白茯苓10g(捣碎),炙甘草10g,制南星10g(先煎),生半夏10g(先煎),枳壳6g,五味子5g(另包,连核捣碎),炒白芥子10g,生姜20g,土茯苓10g,赤芍10g,大枣6个 药共21味,却不繁杂 。

主要从几个点入手:

①清热通络,虎杖、薏苡仁、忍冬藤、赤芍是也。

②活血通络:露蜂房、泽兰、夜交藤、合欢皮、土茯苓是也。

③化痰利湿:萆薢、制南星、白茯苓、生半夏、枳壳、白芥子是也。

④因活血药、化痰药、利湿药易伤胃、伤阴,遂用山药、草、姜、枣护胃养阴。夜交藤、合欢皮除活血外,安眠功效也是一流,夜交藤养阴亦佳。 一剂药后基本肿消痛止,两剂后恢复如常,自言服药期间还忍不住喝过两次酒,却未像往常一样肿痛。多处关节沉积的痛风石缓图后治。

按体质对症下药

痰湿体质

予以自创经验方“益气健运汤”治疗,主要组成为山楂、荷叶、海藻、昆布、蒲黄、黄芪等药物,以健脾益气、化痰消脂,除湿化浊

湿热体质

治疗当清热泻火,分消湿浊,常用薏苡仁、白茅根、赤小豆、茵陈等药物

血瘀

多用桃仁、生地黄、赤芍、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通络

其余几种体质发作痛风少见,气虚者以黄芪、白术、党参等益气健脾;阴虚者应加熟地黄、山茱萸、麦冬、玉竹、百合等滋阴清热;阳虚者应加附子、肉桂、干姜等温补元阳;气郁者应加柴胡、香附、陈皮、枳壳、川芎以疏肝行气;特禀质应予乌梅、防风、蝉蜕、灵芝等益气固表,凉血消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