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文说透彻了内家功夫那点事儿

 流水无限 2022-07-19 发布于江苏

Image


初学拳,首先得明白身体发力的条件有哪些,人体依靠什么来发劲。而后,懂筋骨,明内里,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将这些真正运用到实战中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传统功夫不同的是,以训练大筋为主要的发力环节。我们都知道,现代搏击的运动年限相对会短一些,因为到了一定年龄,随着肌肉骨骼的衰退,各方面的机能会越来越难应付高强度的训练。而传统武术,因为训练大筋,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的老拳师,到了晚年,依然具有很强的攻击力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现在绝大部分的传统练习者,已经放弃了大筋的训练,取而代之的是肌肉的极度放松跟关节的扭转。

Image


那么筋骨与内脏又什么关系?

以前我们讲到传统拳的攻击如“球体打人”,将身体挂在手上进行打击。要做到这一点,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筋骨如“弹簧”,二是内脏“提坠”。就如同用“铁锤”打铁,内脏如同铁锤,“起落”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就越大。当然,单有锤子还不行,得依靠“锤柄”带动“锤子”下砸。人们往往习惯用竹条做成“锤柄”,由于竹条自身的弹力,可以带动锤子弹动起来,产生更大的冲击力。这就如同人体的“筋骨”,大筋开发的越好,身体就越有弹力,与“内脏”相合,便能产生更大的打击力!所以我们盘练筋骨的过程就是塑造人体“弹簧”的过程,使身体具备更强的动能。“横隔膜”带动内脏的“惊起惊落”则如弓上之丸,弹丸的重量在允许范围内,可以令攻击力加倍,“筋骨与内脏”就如同“锤子与锤柄”是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的!

传统功夫练习注重基本功,而非单纯的套路,【基础是核心,常常被大家忽视】,身体开发好,基础有了。练什么拳都一样,大道至简。只是外形表现的形式不同。

Image


我们在盘拳时,千万不要拘泥于类似的现像。如“含胸拔胸,沉肩坠肘,虚领顶劲”这些只是一种现象,如果刻意去模仿这种特征,适得其反。我们练拳,要形像,要生动,切忌好高骛远,追求高深的理论,那种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一开口就是气,丹田,这些非常专业的术语。呼吸跟小腹鼓胀的现象,都归为气下丹田。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气的交换,只能到肺,肺泡进气胀大,迫使横隔膜下降,从而产生内脏的下行至腹腔,使得小腹鼓起。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丹田。反而从实战的角度来讲,是不能束缚在气上面的,“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拳谱中也有所说明,但却很少有人究其实质。我们在练习时,切记只求外形的相似,而忘记了根本的东西。

识别二维码走进武术藏经阁 总有您需要的!


以筋骨,关节,内脏为根本的盘练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人体具备“高手”的若干项特点,同时通过具体的动作,进行组合,使人体达到高度的统一,根本来自于对动物本体运动的诠释,是对人体返先天的一种认识。在动物身上体现,它的每一动都是摆胯,动脊的。内脏的前后窜动,在掌握筋骨练习法以后,如同在身体上装了若干根弹簧,看似力大,实际上自身只用了很少的劲力,可以说是在半自动的状态下完成的,即使是年迈的老者,依然可以轻松打完几百上千个!

Image


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中,称“内无有不借外成的”。那什么是内,什么是外呢?谈到内,很多练拳的朋友会认为是“气”,是“丹田”。外呢,则是身体,肢体等。这样的理解,是为绝大多数内家拳爱好者所接受的。更愿意“内家拳”玄妙深奥,高深莫测!但从本人来看,所谓内,包括“筋骨、关节、内脏”,所谓外,则是两手两腿等肢体关节!盘拳练艺,无非是用肢节,也就是所谓的“外”产生阻力,用身体的关节筋骨力去克服,从而产生崩弹发劲的效果!关节骨架如“弓把”,关节内大筋如“弓弦”,内脏如弓上之“弹丸”。撑开“弓”,拉开“弦”,带动“内脏”,而内脏主宰着身体的重心的变化,内脏动,则一身全动,内脏“颤”则一身颤。关有内脏运动必须跟外在的关节支架相配合,才可能有所作为,所以称“内无有不借外成”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内无有不借外成”,何为外?四肢!何为内?躯干!试问,如若将肘关节用石膏固定,则动肩动胯。如若固定肩胯,则动胸肋。如若胸肋不能动,则动内脏。由此可见,当某部分被限制功能,就一定会用另一部分来弥补~瞎子的耳朵灵,哑巴的肢体语言丰富……这都是功能的补缺!我们在练拳时,要开发挖掘某一部分的能力,可以用限制部分关节运动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称之为“锁”!就如同玩弹弓,必须握紧弓架,然后拉动皮筋,才可以发挥到极致!寻找锁定的关节和时机,是开发另一部分关节筋骨的必经之路!

Image

“身备五弓”,有弓必有弦,撑开骨,方能拔起筋,而后才能弹,阻力是关键!缺失了必要的固定,就如同软了弓架,虽有弦而不能弹!何为内外?四肢为外,躯干为内!骨架为外,大筋为内!身体为外,内脏为内!

内家拳与外家拳最大的区别就是“丹田”。这是我开始接触内家拳时就明白的道理。于是,用丹田发劲的——内家;不用丹田发劲的——外家!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那丹田到底是一个什么玩意儿呢,我们谁也没有把肚子剖开看过,当然即使剖开,也不会找到它的踪迹。因为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小腹丹田位置,也就大肠小肠的,除了这些,没啥了!即然这么说,为什么练拳人都会知道脐下三指就是丹田所在的位置呢?当然,除了下丹田,还有中丹田,上丹田!同时认为,下丹田藏精,中丹田藏气,上丹田藏神!

不管丹田是什么,那么这个丹田跟我们练功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它的实质又是什么呢?上中下三个丹田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Image


很多练家子,能够吸一口气,然后丹田的位置迅速鼓起,这时候认为气沉丹田了,所以有了另一个别称,叫做“气海”。鱼呼吸靠鳃,人呼吸靠肺,这是不争的事实,请问,呼入一口气,有可能跑到下腹部去吗?答案是,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所以,气入丹田,只是一种假像!那有人肯定要说了,我呼入一口气,小腹真的变大了呀!这话一点不假,谁都可以变大。用科学的原理来讲,应该是气由口入,到肺后,随着肺内储气量的增大,肺泡增大,挤压了肺部以后的横膈膜,而后挤压内脏下行,直至小腹,所以使小腹鼓起的不是气,而是内脏!

接下来又有下一个问题,怎么解释上中下三个丹田的关系呢!在解释这个之前,我们要提出一种呼吸的方法,称作为做逆式呼吸,所谓逆式,就是吸气的时候,小腹不鼓,反而呼气的时候,小腹向外鼓起!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产生爆发力。原理很简单,气由口入,将气储于肺,此时,不像顺式呼吸时,自然使横膈肌下降,而是提着,而后,随着往外呼气时,部分气向外跑,另一部分气将存于肺,将横膈肌向下压,导致内脏瞬间下坠,而产生的劲力。有时候,作为穴位来讲,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定标,而不要深不可测的去研究它,那样的话,你就遇到了一个解不开的结!至于上丹田,我们又称作为印堂,是思考问题的场所,所以称之为“神”,至此,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下中上三个丹田,对应精气神。

Image


我们在练拳时,看到一些拳谱所讲的丹田,穴位,要明白它的实质是什么,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然后再去研究它,领会它,才可能走向正路,否则只能走向歧途。

内家功夫,何谓内家?有何秘密可言?谓“揭密”,自然是师承有自。虽不敢谓尽其堂奥,然虽不中,于理亦不远矣。

有人质疑,当今社会,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学武何为?说这话的人,和说心灵美比相貌美重要的人一样,虽然不能说没有道理,未免显得有些迂阔。事理不能圆融,还在门外。虽然我不是文人,却也未必就瞧得起这等人。就像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却不得不承认有很多时候,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那样。好了,废话不多说。

Image


学武的目的很简单,增加自信,这种自信绝非一张小白脸那种可以在MM面前炫耀那种。没有练习过的人自然不会明白。那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所以在某些文化里,武学也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的学问被看待。当然,本文不打算讨论这些。

内家与外家的唯一区别就是对心法的重视程度不同。如果我这话说错了,方家自然可以一笑离去,不必再看。

拳首先讲究出整劲,即力量有根。其实这是对初学者的要求,不少人得少为足,结果一生不能达到妙境。真正的功力其实是无明之力,无中生有之力。如环无端,无根可寻。力量从空洞中来,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力量。只要一搭手,就知道有没有。这种力量一旦产生,即可不讲究什么上盘下盘,任何姿态下都可以随意发出,而且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发出。这才是真正的整劲,也就是传说中的化劲。从学理上来讲,这个道理很深,总不至于让我搞的神经兮兮弄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道理,这些东西都是垃圾,东西没到身上,说什么都是白搭。如箭喻者,学者当知。

Image

内家的功力从何而出?这是关键。也是内行不传之秘密。许多人白花了无数银子,也没有学到。其实秘密在佛经里。功力是从观想而出。
不懂什么是观想的可以参考天台宗的止观著作。

观想的目的是去执。去执则无事不办。具体说来,是外刻意而内松弛。学到头,则反之亦可。练习的效果是显然的。举一个例子,白骨观想则可以做到绵里裹铁。骨头极硬而肌肉极软。这种软类似于婴儿的肌肤。不同的是婴儿的骨头没那么硬。如心意拳的修习法门,即非常类似佛法白骨观的初级阶段。所以说还是小道。不过于技击则足矣。

这些秘密古人多不传。所以学内家拳的很多,得到真东西得却很少。初级观想成就则可以力从空洞中来。而且不像外行以为得必须日操拳多少多少遍才可以。那早已是下士所为。且难臻上境。

Image


顺便说一下我对上面“力量从空洞中来”的一个想法。首先,这个道理我是切身体会过的,不过不是我自己,是我和一个高手接手,所感觉到的。一般稍有练习的人,可以感觉力量在足根,这已经可以说是比较得了整劲了。普通人力量在肩部,一接手就知道。而我碰到的那位我找不到他的力量从哪里出来的,似乎是无中生有一般。这个文字讲不清楚。

我认为要理解这里面的道理,首先要搞清楚力的本质。中国古代不叫力,而叫气。后世也叫气力。它的本质是什么,现代人也懵然无知。所以自然产生出测量之类的偏见。仅仅从力学角度看,力产生则必然有应力,你肯定能找到一个支点。但宇宙力量的支点是什么?无中生有之力,所以有一些外道也称为“宇宙力”,其真实的含义就是无支点的力,空洞之力。站桩能下功夫的可能会体会过。不过这种人确实不多,我也就见过一个。

Image


我上面说的东西,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听到。在拳家看来,这些都是无上的心法,即使是贴身的弟子,也未必会倾囊兜出。人之私一至于此。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根器差的人,学了反而有害。不过碰到有缘的,不说也实在不应该。拳道之堕落实在于此。

当然,还有更加高妙的道理,我就不说了。因为这些不是一般人可以修学。而且这些东西已经属于道的范围,不在限于这个主题了。

再透露一点具体的修法。如上文所说,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进入观想阶段。

架子摆好以后,观想全身筋肉全部挂在骨架上。风吹似能摇动。此观想明明白白成就之后,进一步观想全身无一丝肉,赤条条一副骨架站立。这里要注意,所谓无一丝肉,并非真的没有,而是要做到“有若无”,即真实觉得肉如幻影一般。此观成就后,力量可以从空洞中来。以后当然还有进境,不过现代人很少有能做到的罢了。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不过习武之人未必知道而已。所以说,武术是小道。

内功的秘密我们错在了哪?

剑锋所向,何以为真

Image


前辈们在与人交手中是如何做到抖手人飞犯者立扑的?这其中的道理是什麽,怎样练才能达到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多少年来大家一直再猜测。因为这种功夫一直被拳家所秘传。而国术在近百年来又是几经沧桑,本来就鲜为人知的内家功夫到现在已成残喘之势。以至于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怀疑它的存在。

认为这种功夫只是传闻而已,可信度不高。不像国外的拳击与格斗。全部都有相关的记载。真实可信,来得又快。所以有很多朋友现在已经开始改练拳击和散打了。这种局面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热爱传统武术的男儿所忧虑。

可问题是光忧虑是没有用的,要想使这种状况得到解决就必须拿出事实来予以证明。但我们却又苦于自身功夫的浅薄,无法拿出事实来说明。所以只好是望而兴叹了。

而现在的武术界从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是武馆林立,各门各派人才辈出。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衣钵传人和关门弟子在拳学理论上大都海阔天空,在实际应用方面则推三堵四。别说是技击,就连推手也难以让人信服。

嘴上说是传统武术,而实际上是武术加散打。所谓发放也只不过是在说手当中以大个对付小个,体重大的对体重轻的,会打的打不会的。更有甚者,竟利用后学者的无知和经验不足,用下流的手段来蒙骗学生。

Image

这些实际情况让我们这些热衷传统武术的后辈们真的是饱尝了风霜。但这并不是最惨痛的,最可悲的是那些受了蒙蔽还不自知。

每天还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苦炼,梦想自己能有一天终有所成的人。这些人不单单是在经济上受到了损失,而无法挽回的是几年或是十几年的宝贵时光。经济上的损失终归是可以弥补的,可大好的光阴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我个人这个圈子里摸扒滚打了二十多年。一边寻师访友,一边刻苦钻研。可进展上却总是颇为缓慢。在这当中不知打了多少次退堂鼓。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天爷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收获。

几年前的一次外出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原籍河北的老人,到现在我们也不知他姓氏名谁。可在这几年当中我却一直蒙受他老人家的教诲。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不但自身的功夫有了前所谓有的变化,而且通过学习以前遗留下的诸多问题也全部得到了解决。

这真让我心喜若狂。但在喜庆之余我并没有忘记还在泥泞之中蹒跚而行的朋友们。我要郑重的告诉大家,在我二十多年的武术生涯中,所结识的圈子里的朋友多不胜数。包括我在内大家全都练错了。

我这麽说不是在吓唬大家,我知道大家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是什麽滋味,这和我当初听到先生这样说时内心的感触是一样的。所以我就更应该把真相告诉大家,把所谓的不传之秘告诉大家。

Image

在如今这个年代,我所遇见的这位老人能不惜打破几百年来一脉单传的陈规,既不为名也不为利,把武功首次外传。我想这应该是出自一位老武术家对中华武术的热爱与关怀吧。作为他老人家的学生,就更应该把继承和宏扬中华传统武术作为自己所应肩负起的一种责任。刚才我跟大家讲这麽多年咱们都练错了,那麽究竟咱们错在那里了呢?

先天之道,以心为形

下面我将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粗略的分析。要说都练错了,那可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可不是随便乱讲的,是要拿出事实依据的。

要说错,其实咱们大家都错在了一点上。那就是传统武术练的是心,是人体的先天功能。而我们现在所练的却是后天的躯体。

当然练先天功能,后天躯体也要跟着发生变化。但大家却忽视了先天才是问题的根本,应当作为下手之初,而我们现在全都是在舍本逐末。

Image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我们把锻炼的重点放在后天形质上的话,那麽无论你使用任何方式方法,你的这种锻炼模式和现代所有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练形意,八卦,或是练太极练大成的朋友表示反对。没关系,我在这里先要跟大家说两句佛家的偈语。这几句偈语千百年来一直没人能够破解。

在我与先生学习期间,他曾多次对这首偈子进行讲解,使我获益匪浅。我想在这里提出来多少也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吧。这首偈语的原文是:

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咱们都是行路骑水牛的人。Image

内功的秘密(二)练的是什么?

嘴上说自己练的是内家拳,形式上也没有错。可练的过称中却一直是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无论是好的感觉还是坏的感觉,只要是你在跟着它转悠,你所练的就都是后天而非先天。

拳法本身并没有错,无论是桩功还是架子,错的是我们每一个执着自我意识的人。

我个人在平日里经常与各门各派练武术的朋友们一起切磋交流。对于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我都曾向先生一一进行请教。比如说抖大杆子,先生说秆子必须要在自身练到内外相合的基础上才能练习,否则极易出偏。尤其是那些体质差的人,在既没人指点又急于求成的情况下进行大运动量练习,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先生还说,当年丘处机丘真人练功用的试力石重达四百斤。如果没有相应的内功作基础,即使你练到能把它举起来,也只不过练的是一身蛮力。况且我国国人体质与西方人种相比相差甚远。这一点从现代所有对抗性体育项目上都表现锝极为明显。

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家功夫在这个方面却有其非常独特的锻炼方式。恰恰能够弥补国人体质之不足。

说到这儿,不禁使我想起了几个练形意和八卦的朋友。他们针对自己所练的拳术在练功的方式方法上提出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好可以做为典型事例来给大家在学习上提供帮助。

Image


大家应该知道,形意,八卦,太极包括所有内家拳在内,不论是拳架还是桩功,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目的都是在开发人体的先天功能。并使之与后天形体合二为一,以备其用。

在练法上,无论是行拳架还是练站桩,虽然可以按照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姿势去锻炼。但是在上中下三盘之中,我们还是应该以高式作为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课程勤加练习。因为只有在最自然的姿势状态下,我们才有可能作到身心两个方面的放松。

而只有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放松了之后,我们才有望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作为中盘和下盘只不过是先天功能在人体内部充分发挥使后天形质得到明显改善的一种外形体现。而现在的练习者大都把事情本末倒置。把原有的内功训练变成了力量性训练。以至于把肌肉练锝僵硬,关节造成异常的比比皆是。

身体素质好的也只不过是增长了些力量而已。对于内功则毫无意义可言。而在力量方面果真要和专业队的运动员相比较的话,其差距真不是略逊一筹的问题。因为要真把这种形式作为增长力量的手段来实施的话,远远不如现代体育项目训练得科学。

Image


说到传统武术的内劲,有很多朋友多次提到气沉丹田的问题。其实这与咱们上述的问题相似。现在的习练者大都把事情前后混淆了。所谓气沉丹田是人体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改良之后的一种特征。

当先天功能在习练者的身体内部被启动之后,其皮肉筋骨与五脏六腑全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身体从后天状态逐步向先天状态过度。其身体特征表现为形体柔软,呼吸由原先的胸式呼吸漫漫下降成腹式呼吸。由粗重逐渐变得匀细深长。头脑中的杂念也越来越细微。

所以说先天功法在人体生理的改造上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而我们却把前人在无为状态下获得的身体变化特征,用后天的思维方式变成了一种有为的运动方法。在现实中,这种情形不胜枚举。

就拿形意拳的明暗劲来说吧。所谓明劲,是习练者在先天功能的作用下,使身体达到节节贯通,节节贯川的状态之后,在平日练习或技击当中在形体上浑然而生的一种整脆之力。常会给人一种其锋莫可当之的感觉。而后人却误认为此劲一定要使劲才能练成。假如真那样做的话即使你苦练一辈子也是白费功夫。

Image


所谓暗劲,是指先天功能使后天形质进一步发生变化,先天一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使先天功能由习练者的形体本身扩充到形体之外。与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气相互融合。所以习练者在平日的练习或是在技击当中,其形体上表现得好似轻描淡写,给人一种毫不经意之感。

而现在的习练者对于暗劲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评判了。其实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轻功,也是待身体整齐化一之后,先天之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与地表形成一种相斥之力。而后再行穿沙衣跑板子的一种特殊功法。在这里我们不做详述。

而作为内家三拳之一的太极拳,当年王芗斋先生在答记者问中曾说该拳却有几种力学原理。而得其要者百不能一,因为其基础体认功夫早已消亡。

这是王芗斋先生在当时哪个年代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担忧。如果从现今来看,几乎所有传统武术都是从一开始的铁老虎而逐渐变成今天的纸老虎。

几年前我从先生的藏书中曾看到一本太极拳的老拳谱。其中几句有关于棚劲的描述,我想大家看了之后也许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书中写到: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

从这几句话中大家可以得知,太极拳也要求习练者在推手与断手中具备无点不成弹簧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混元力。而并非象现今的太极拳,只能运用一些近乎于摔跤的手法在力量和技巧上去赢人。

Image


同时也说明了遍体弹簧似这种技击状态并非只被一家或几家拳种所拥有。而应该是中华传统武术所共有。

但是在如今,这种传统功夫已几乎成为绝学。造成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原因无外乎有三种:语言,文字和童子功的问题。

因为前辈们的心得体会全部来自于先天功能。而语言和文字都是后天所为。所以当老师的倘若在这两个方面尺度把握不好的话,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况且做学生的在对先天功能没有切身体会之前,全都习惯于用后天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老师说的话。这也是造成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这种功夫并不意味着真的象古语所说的那样圣人之道不可传。关键是要看当老师的怎麽教。

Image


在过去,一般都是有钱的人家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既然你请人家来就是相信人家,所以过去当老师的一般都很严厉。

学生练的不对不是打就是骂,而且一开始决不给你讲其中的道理,只是叫你按他说的去练。练的不对他自然会告诉你。当学生的从不敢多问。其实这才是高明的老师。因为他知道说了你也理解不了,不但没帮助反而会害了你。

当学生的只要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去练就行了。但是在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过去凡属武术名家在学艺途中都有两个基本相同的特点。一是童子功,二是都有明师指点。

所以大都不会走冤枉路,等功夫上身之后拳理也就自然明了了。可后来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和政治上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很多习武之人大都是半路出家,而这些人在很多方面缺乏练武所必备的条件。

尤其是在身体条件上与学龄前的孩子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而咱们的武术前辈们在教学上对于这些半路出家的人来说大都缺少相关的教学经验。这就必将造成形体训练这一重要环节在难度上的加大。

人体在筋肉骨骼上的构造基本上是这样的。在医学上,筋是指一条肌肉的两端附着在骨骼上的那一部分,骨骼与骨骼之间是靠白韧带与黄韧带相连接的。关节的中间是软组织,软组织中有组织液。它能在人体受到重力时起到缓冲作用。

而由若干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的外围有一层筋膜,学名叫结缔组织。这种结缔组织把若干肌肉束组成的肌肉群也包裹着并同时把全身所有的肌肉群全部连接在一起。传统武术中讲的筋膜腾起说的就是针对这种结缔组织通过良好锻炼之后所达到状态。

Image


它本身是有弹性的。而人体在后天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会导致这些人体的组织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过去的武行中有肩不挑担手不提篮的说法。

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手持肩扛对人体脊柱的影响最大.人在三岁之前脊柱与盆腔还没有完全长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总是爱摔跟头。在这之后随着人体的成长和发育,由腰到尾闾这一段的脊椎渐渐和盆腔长合在一起了。这一段为人体的中节。(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