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沈聊戏:解放后北京戏园子

 新用户8926AVU2 2022-07-19 发布于北京

在北京,听戏的地方叫戏园子,解放后官方的称呼才改为“剧场”“戏院”等。老年人习惯不改,依然说是戏园子。五十年代,我在北京上小学和中学,经常随着大人进戏园子,所以对北京当年的剧场有一些印象,至今留在脑海中。

文章图片1

北京的戏园子集中在城南前门外一带,这里是有名的“宣(宣武门)南文化”地区,是北京民俗文化的汇集地,集中了京剧和其他各种文艺娱乐的演出地,所以连京剧演员的住所大多也在这个地区。在前门外遍布的戏园子有六七个。西起大栅栏就有庆乐戏院、中和戏院,过了前门大街东边是广和剧场、大众剧场。再往南去珠市口还有华北戏院和民主剧场。我当年住家就在大栅栏附近,因此去这些戏园子非常方便,其中最熟悉的要算是庆乐戏院了。五十年代常驻庆乐戏院的是“彩头班”新兴京剧团,“彩头班”的戏就是以灯光布景变换多端的彩头吸引观众,再加上演出剧目多为《封神榜》《西游记》《七侠五义》题材上连台本戏,情节热闹、开打火爆,所以十分吸引观众。我每年七月都要陪祖母看一次应景戏《牛郎织女》,对舞台上的机关布景很感兴趣,特别是剧终时“大转舞台”,舞台中央一个大圆盘旋转起来,隆隆作响,众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相会。这一场面至今难忘。“彩头班”长期驻扎在庆乐戏院也有商业原因,由于这里有前门火车站,来往旅客不断,因此大栅栏附近客栈旅店云集,路过的旅客晚上无事,往往买张票去听彩头班的连台本戏,于是庆乐戏院成了北京的欣赏京剧旅游点。1958年,新兴京剧团调离了北京,支援新疆,庆乐戏院则由鸣华京剧团接手演出。鸣华京剧团的主演是梁益鸣和张宝华,梁益鸣习马派,常年在天桥唱戏,有“天桥马连良”之称。庆乐戏院现已改为出售工艺品的大卖场。

中和戏院位于大栅栏东头前粮食店街,与“六必居”为邻。这个剧场地处繁华地带,是当年北京最有名的戏园子,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都常在此演出。1957年筱翠花、孙毓堃等老艺术家曾在这里演出《大战宛城》,引起轰动。后来,这个剧场因场地狭小改成北京京剧二团的团部。文革中,成了“牛棚”,很多著名演员都在里面接受过审查。1966年底马连良一天中午在这里打午饭时不慎跌倒,后不幸去世。

穿过前门大街,东边是广和剧场和大众剧场。广和剧场在一个叫肉市的小胡同里,原名是广和楼,曾是富连成学生实习演出的场所。北京京剧团和中国京剧院都经常在这里演出,冯志孝拜马连良为师后,学习的第一出戏是《淮河营》,得到马先生悉心传授。冯志孝首次演出《淮河营》就在广和剧场,马连良亲临后台压阵。袁世海、孙盛武等助演,阵容不亚于马连良的班底。由于北京京剧团经常在广和演出,因此剧场前厅里悬挂者马谭张裘四大头牌的戏装巨幅照片,给人的印象深刻。位于鲜鱼口的大众剧场,五十年代初中国京剧院经常在此演出,后来交由中国评剧院演出。文革后风雷京剧团曾在这里演出过一段时间,现已改做他用。

值得一提的是城里(即北城)还有三个剧场演出京剧,长安、吉祥和音乐堂。长安戏院在西单大街南口,门口上方“长安大戏院”五个金字十分耀眼。五十年代初那里保留着过去广告招牌的样式,即从大门进入里面的走廊的两侧联排悬挂着长条红漆木板,上面用白色颜料写着演出剧目以及演员等,十分醒目。这种广告每天更换,把白字擦去,写上新的内容。吉祥戏院在东城的东安市场的北侧,这是北城最大的京剧演出场所,是最古老的戏园子,北京的著名演员都在这里演出过,梅兰芳当年排的不少新戏都在吉祥园演出。七十年代后这里成了北京京剧院的场地,张君秋的《女起解》、谭元寿的《打金砖》都在这里演出。位于中山公园里的音乐堂是北京最大的演出场所,最初是有盖无墙,座位多,但不避风雨和寒热。记得有一次听张君秋的《刘兰芝》,突然刮起大风,台上边幕和大幕被风刮的胡乱起舞,戏还怎么唱?中山公园旁边的文化宫里的劳动剧场也是露天,也是同样的遭遇,后来就停止使用了。音乐堂不久进行了彻底维修,加了围墙,成为室内剧场。1956年9月,北京京剧工作者联合会纪念演出中音乐堂举行,首都的京剧名角几乎全都参加了演出,剧目是《八蜡庙》《锁五龙》《四郎探母》,成为京剧界的一次盛会。

文章图片2

(人民剧场)

解放后为适应演出需要,新建了四个大型公开演出剧场:人民剧场、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民族宫剧场和天桥剧场(还不包括军队和各部门的内部礼堂)。人民剧场专门为梅兰芳修建,在梅兰芳住所护国寺附近,后来成为中国京剧院的专用剧场。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在南城虎坊桥,北京京剧团把总部设在这里,这个现代化剧场也成为北京京剧团的演出地点。我家离虎坊桥很近,所以马谭张裘赵的戏没少看,在这里还有幸看了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几个月后梅大师就与世长辞了。民族宫剧场位于长安街,与长安戏院隔街遥遥相望。这里经常接待外省晋京演出,也有京剧演出,在这里曾听过马连良和张君秋合演的《审头刺汤》,后半场是张君秋的戏,记得演出结束时马连良身着一身淡卡其色中山服出场谢幕,光彩十足。

天桥剧场是为接待苏联芭蕾舞团访华演出而修建的,这个剧场设备先进,适合演舞剧,但演京剧舞台显得过大。最有纪念意义的是1955年底北京京剧团建团演出在这里进行。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演出《潘杨恨》《十道本》《群英会 借东风》等。1980年北京晚报主办的、由中国戏校实验京剧团和大专班联合演出的《四郎探母》在天桥剧场连演七天,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从此这出有争议的戏彻底开禁。《四郎探母》的恢复演出是戏曲界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戏曲界呈现了欣欣向荣大发展的喜人景象。

近些年,北京又增添了三个剧场,新建的梅兰芳大戏院、由长安戏院异地改建的长安大戏院和新修建的吉祥戏院。新吉祥没进去过,梅兰芳大戏院和长安大戏院都是富丽堂皇,但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突出了“贫富分化”:前排VIP区票价昂贵,座位舒适,备有茶水;最后几排票价低廉,但“高高在上”像是悬在半空,坐在这里听戏是活受罪。这和人民剧场、北京市工人俱乐部等完全不同,虽然都是解放后修建的。

此外,北京还有西单剧场、圆恩寺影剧院、群众剧院等演出场所,因不常去故了解不多。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