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识浮世绘(上)

 溜溜达达的晖姐 2022-07-19 发布于北京

       浮世绘这个名词,我不陌生,那张貌似海啸的神奈川冲浪里到处都能看到。还有穿着唐装,容长脸,吊眼梢,樱桃小嘴的古代美女画……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春天,朋友圈里看到一直在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的小唐发布了新展预告:【江户绮想曲—浮世绘大展】在中华世纪坛盛大开幕。哈哈,这个可以有,正好可以扫一下盲。于是问小唐,可有讲解?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立马知会发小们,纷纷在网上购票,接着疫情铺开,博物馆闭门谢客。转眼到了6月底,风声渐渐松了,赶紧出动。

6月26号中午,来到中华世纪坛,门口的海报上巨浪滔天,美人低首,远处富士山血红。海报设计得好,绝对能引发绮想。

小唐笑容可掬地在大厅迎接我们。

她首先告诉我们,展览的是浮世绘的版画,时间是江户时期的。浮世绘分很多种,这次展出的是多色套印木版画,就是彩色的,称为锦绘。早期的叫肉笔绘,是直接在绢或纸上纯手绘作画,是定制的,只有一张。颜色单一的叫墨绘。版画是先画后雕版,然后上色,最后大量印刷复制而成。展品不是第一版印出来的版画 ,古时一版印200张,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

        什么是浮世绘?就是讲述日常世俗生活的绘画,名字来自佛家说的浮生如梦,在这里特定的代名词是江户绘。浮世绘诞生于江户时代, 17世纪,德川幕府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占城,日本列岛随之迎来太平盛世。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市民化,不仅提高了百姓的购买力,也培育了市民阶层的心智,浮世绘便在这时应运而生。浮世绘不同于那些阳春白雪的“艺术品”,其清丽的设色和优美婉转的线条十分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取材于现实生活又兼具装饰的特点很快成为一种流行于大众民间的艺术。所以浮世绘又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江户时期原来与中国清朝时一样,也是闭关锁国的。浮世绘的消费主体是市民阶层。

兴起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随着江户时代的结束也就式微了。

浮世绘有个特点,虽然分为很多流派,但传承绝对有序。比如歌川派的,名字前面必须顶着“歌川”两个字。鸟居派的都叫鸟居XX。非常清楚。

小唐告诉我们,在这个展览上著名的浮世绘三杰的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的作品都来了。这一串名字都耳生,不如高仓健、山口百惠熟。

        展厅分《花未眠》《江城》《百美图》《和之境》四个章节。第一个章节“花未眠”展厅是粉红色的,非常巧妙的用玻璃分割出一块块展区,展板上用几何图形拼出落英缤纷的樱花, 樱花是春天里最具日式审美的代表性风物,樱花花期短暂,花满枝头时的绽放与凋零时的凄美极具反差,绚烂又苍凉、“盛极而衰”的瞬间美好是日式审美观所崇尚的至高境界。

《花未眠》

       我们从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开始参观,小唐说葛饰北斋70岁开始,他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时空,不同境界描绘一个主题——富士山。年轻时他就说过富士山的八字形状如此苍劲有力。完成了36幅富士山后,大受好评,葛饰北斋又追加了10幅,不过仍沿用原来的标题,实际上共有46幅作品。

这组作品是日本浮世绘最重要的作品系列。

凯风快晴

        因为画面中红色的富士山形象,小唐说《凯风快晴》也常被称为赤富士。凯风——和煦的南风,名字来自《诗经·邶风》里的“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歌颂母爱的意思。接着小唐分层讲解:在夏秋季节的早晨,富士山是会呈现红色的,在河口湖的位置能看到这个景致。山上被朝阳映照成红色,山下没有阳光,树木依旧是郁郁葱葱的。山上深深沟壑里的积雪没有化,依然是白色的。蓝天天上鳞片状的云彩是浮世绘独有的一种擦式羽划法。

山下白雨

        这幅画又被称为“黑富士”,与《凯风快晴》相对。小唐说因为印刷次数多,颜色有点淡了。白雨即夏天的雷阵雨,山脚下的乌云将富士山的山脚层层包裹,把山体染黑。闪电在地面上跃动,这是大自然的活力。画面上山顶却是晴空万里,蓝天白云,这里云彩的形状是“祥云”。和赤富士的静态相比,黑富士则充满了动能。葛饰北斋描绘出超越气象的富士山。

富士山下奔放的闪电图案已经成为葛饰北斋美术馆的L0GO。

如果没有小唐的讲解,我看不出来这么丰富的内容。

甲州三岛越

        甲州三岛越是个地名,北斋在这里画他看到的富士山。这幅画以中国风形式表现的夏日云彩和蓝摺手法中浓淡相间的蓝色,带来了清新的夏日气息。可是画中间的位置画了一棵参天大树,有点别扭。小唐说葛饰北斋和其他的日本画家有很多这样的构图。

浮世绘后来对欧洲印象派画家产生影响,而欧洲的绘画风格也反哺了浮世绘。葛饰北斋们借鉴了欧洲的远近法,透视法,导入光的感觉。但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使用逆远近表现法构图,就是近大远小。对大树崇拜是日本的民俗,画中的树冠冲出画框,树下有三个人伸开胳膊丈量着树干的粗细,用这两方面北斋表现了大树的高和粗壮。小唐还说在葛饰北斋的画里的人通常都是七个,动物也是七个,这与他的信仰有关。

相州梅泽庄

       相州梅泽庄也是地名。

小唐说这是富岳三十六景里没有人的一幅画,是吉祥的画。

画面上远处的富士山披着蓝黑色,山下几只白色的丹顶鹤,有两只在天空展翅飞翔,云彩有淡淡的浅红色,画面非常唯美。黎明时富士山优雅的姿态和鹤群,是北斋自己清澈的心境的写照。小唐说相州梅泽庄是风景画,不如说是装饰画。浮世绘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装饰性,这点让梵高们很喜欢。浮世绘与欧洲文艺复兴学院派的画作在平面构图、俯瞰式、装饰性、斜线的不同,使欧洲画家大感兴趣。

这幅画在富岳三十六景中位列“红富士”、“黑富士”“神奈川冲浪”之后,非常受欢迎,人们喜欢画里表现出的“静”和吉祥。

骏洲江尻

         这幅画是描述风的感觉,在蜿蜒Z字形的小路上,有七个路人。瞬间的旋风使有的人抱的纸被吹走,有的人的斗笠飞上天。为了避风,行人按住斗笠弯下腰来挣扎着往前走。用飞扬的纸,斗笠和人的动作,北斋以逼真的方式让我们体会到大风的力量。

小唐让我们的视线沿着小路往前看,富士山就在那里,虽然只是两道简洁的弧线,却显得巍然不动。

我被画面上简洁的线条和笔触吸引,觉得看出点浮世绘的门道,认真地问小唐:这是什么年代的?显然小唐的开场讲述我都没走脑子,问这么唐突的问题,自己却没感觉。朋友代答:江户时期的,中国明清时期。我又问:是用什么画的?不是水墨吧?小唐回答:是上色。雕版后上色印刷。哦,印刷品啊!我恍然大悟。到此时,才明白浮世绘是版画。小唐耐心地说:刚才我说了半天,一版200张,在世界各大美术馆都能看到。朋友也纳闷,晖姐怎么听的讲解呀?小唐接着说就像书籍印刷一样,现在日本有三大家族收藏浮世绘的版。只要版在,有需求就可以再印。但每版印出来的也许相同,也许有些不同。朋友插嘴:富士山必须有。哈哈哈,大家都笑了。

英国摄影家杰夫・沃尔(Jeff Wall)深受这幅作品的影响,来到日本,在这个地方还原了画面的场景,摆拍了一张照片,照片的名字叫《一阵突然刮来的风(葛饰北斋之后)1993》,也使这幅作品在海外广为人知。

青山圆座松

       在青山龙岩寺中有棵很大很大的笠松——圆座松,是江户的著名景点,远处用两条线简单地勾勒出富士山的轮廓。尖尖的富士山和圆圆的笠松对比,这就是北斋的风格。我惊讶圆座松的树冠也太蓬大了,居然要用很多木根支撑着。小唐让我们仔细看那些支柱,哇!露出一只脚和一把大扫帚,有人在扫松叶呢。这张画的大小才是48.5X33.5cm,只有贴近才能看到的细节。小唐说看葛饰北斋的画要看细节,细节很有趣。他还是几何构图的大师,很会用几何式构图,俯瞰式构图,斜线构图,还有明快的色彩,所以他的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被西方人欣赏。

小唐说那棵特别大的圆座松现在还有呢,很多浮世绘里画的小吃,旅店、作坊,几百年了现在还都有。如果去日本旅游,可去按图索驹,吃小吃,去住旅店,去看景致。

上野游园樱花盛之图

        这幅画的作者是杨洲周延,以美人画见长,擅长三联风俗画。这幅画就是三联画,也叫续画。浮世绘的版是用樱木刻的,樱木木质坚硬、纤维致密,适于刻制优质印版。可以用两块版或者三块版联起来展示几个场景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幅大的画。是出版商的营销策略。

画面上显眼的红色又叫明治红,是矿物质的酸性颜料,从欧洲进口,不再使植物性颜料。矿物质颜料的稳定性好。

画的是贵族们去赏樱,贵妇穿着华丽的和服,手拿卷册,大概是在吟唱着歌颂樱花的诗句。而身后坐着的男士们却穿着西式礼服,那是明治以后的新时尚着装。小唐让我们仔细看贵妇的衣领,是采用“空拓法”,不上颜色,利用木纹让服饰的纹样毕现纸上。太神了!

神奈川冲浪里

        来到富岳三十六景里最著名的画前,小唐说神奈川的海浪被称为“巨浪”和“世界第一浪”。葛饰北斋也因此被美国评为千禧年影响世界的文化人,亚洲只有他入选了。

神奈川是地名,“冲”是港湾的意思,浪里是指浪花里。

之前我看这幅画只注意到高高卷起的浪花,深蓝色的大海和白色的浪花组成高雅清丽的颜色。在小唐的指引下,我才看到在在汹涌的波涛中还有三条小船,这是从江户附近的房总半岛运送鲜鱼和蔬菜到江户城日本桥市场的船,每艘船上有8名船工。在惊涛骇浪中船工弓身奋力划着船与大海拼搏。两边的力量及其悬殊,谁是胜者几无悬念。这幅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博弈,因此备受欢迎。

飘扬的雪花把观众视线引向远处的,永恒的、孤独的、岿然不动的富士山,与巨浪相比,并不高大。与前方汹涌的惊涛以及颠簸的小船形成了视觉上的极大反差,真切而生动。由于画面表现出一种特别的不规则、不平衡的视觉冲击力,因而,有人评价这幅画是对不平衡美的生动形象诠释和艺术化。

       葛饰北斋以独特的三分法构图和透视法相结合,形成以富士山为中心的向心式构图。而翻滚的像鹰爪形的的浪花是向中国明代画家陈洪绶学来的。这幅画是中日传统美术和西方技法的集大成之作,是代表日本美术的经典作品。

《神奈川冲浪里》在1842年初版,单张才卖16文,就是两碗面钱。今天却一画难求,大部分都已经毁于天灾人祸。所幸的是,还有少量较好的版本留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内。

梵高曾将《神奈川冲浪里》中的海浪比作鹫爪,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诚如你所见,海浪如同鹫爪,牢牢地抓住船只,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

受《神奈川冲浪里》的影响,梵高画出了《星空》。

         德彪西的《大海》是以《神奈川冲浪里》为灵感创作出的。碟片的封面就是《神奈川冲浪里》。

现在1000日元背面图案就是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东都浅草本愿寺

       一看到这幅画,我脱口说出:真精致。

小唐说这幅画是以东都浅草本愿寺命名,寺庙还在。看这幅画要看他的构图,葛饰北斋是几何学大师,画面的右边是巨大的寺院房顶,中国传统的房顶,由一个个三角形组成,图案非常精美。朋友插话“歇山式(房顶)”。左边有一高大的脚手架。画面是俯瞰式的构图,大片的浮云是“手套云”。中间北斋画了一只在空中飞翔的红色风筝,把观众的视线引向远处的富士山。最出彩的正是这斜着的风筝线,日本有正月放风筝的习俗,画面因之而活泼生动!但这也正是北斋不拘一格的构图方式。房顶上有五个工匠在铺瓦,北斋是瞬间抓拍的高手,画出其中一位工匠正在往下扔东西。小唐总结道:稳定的房屋与风筝线和飞扬的风筝及工匠的动作相互呼应形成动与静的对比。巨大的房顶与富士山也形成了对比。物理的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又形成了一个对比。

我喜欢这幅画还因为蓝色,北斋想将所有颜色统一于蓝色调,他的蓝色完全能做到“蓝分五色”,展现天空、水面,乃至万物色彩的微妙变化。
   东海道程谷

        程之谷在江户时代,是东海道的有名驿站。展示了在东海道沿途远眺富士山的旅行乐趣,透过松林的缝隙看到的富士山,以生动的笔法描绘了江户人栩栩如生的姿态。左边的轿夫们过了山后正在歇脚,画面下端中央抬头眺望富士山的牵马人是全画的点睛之笔,他的动作不仅传达出他与远方的富士山的距离感,还通过他将观者的视线和富士山连接起来。马仔牵着的马和背上还可以看到出版商永寿堂的家纹。

这幅作品也因影响了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白杨树》而闻名。

  江户砂子年中行事 重阳之图

        这也是杨州周延的作品,他是一位经历了江户末年乱世进入明治这个新时代的浮世绘师,尤其擅长美人画和三联画中的风俗画。

小唐说《江户砂子》是地图,而“年中行事”则指在一年当中重大的节日,所以《江户砂子年中行事》指的是在江户著名的景点举行的季节性活动。《重阳之图》是赏菊,画面借鉴了欧洲的透视法和对光的感觉。画中尽是盛开的各色菊花,穿着华丽的女子们穿梭其中,屋檐下站着这家店铺的老板娘,端着食盆。屋里坐着赏花饮酒的男女,一派喜庆快乐的情绪。这也是三联画,但也可以切割分开,独立成画。女人的衣领也是“空拓”出来的。
  
 相州箱根湖水

        画面描绘的是现在神奈川县足柄下郡箱根町,江户人说,只要穿过了“天下之险”箱根,就会看到静谧的芦之湖、圆形的驹岳山、以及被湖水和森林包围着的箱根神社。而富士山则会从湖对岸探出头来。在这幅作品中,相对于富士山和树木的三角形,圆滑的山和霞的表现是这幅作品的特征,天下之险的箱根有一种格外安静和庄严的气息。

 砾川雪旦

         砾川是现在东京都文京区小石川,也是著名的东京巨蛋所在地。是富岳三十六景中唯一的雪景作品。仿佛能感受到绒绒的沙沙的雪,看到积雪皑皑的富士山,还有手套云。北斋笔下的云有很多种,有鳞片状云,祥云,积雨云和手套云。

画面依旧是几何构图,几个三角形,房顶线条非常简洁,房檐、窗户和围栏线条并不繁复,却给我利索精准的感觉。

梵高在给弟弟迪奥的信里写道:我十分惊讶日本美术当中精确的几条线,他们怎么能用精确的几条线条就能勾勒出一个神奇的人,活灵活现的人,就像我们系马甲扣子那么容易。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 传统的“十八描 ”在浮世绘里都有体现。日本人学习欧洲的铜版画,学习中国的木版画,在学习中国线描的基础上,形成了日本式精益求精的线描。

        位于高地上的视野开阔的茶屋里挤满了赏雪的人们。顺着女人的指尖,把人们的视线锁定富士山, 3只飞翔的小鸟,各个姿态不同,让人感受到天空的高远,以及富士山的距离。

小唐说精彩的北斋画出远处富士山的雪是常年累积的,有冰雪的感觉,雪是硬的。而房顶上的雪是刚刚下的,软的,融融的。我们凑近品了一下,确实。北斋画出了雪的不同状态,厉害!

稳田之水车

        江户时期的稳田,这里有大片的旱田和稻田,宁静的农村风光。画面左侧的巨型水车中有源源不断蓝色的水流出,旁边还有扛着粮食口袋的人们,显然是座磨坊。一个孩子手里的绳子牵着一只乌龟,好奇地看着水车。而右侧则是安静的富士山。以一静一动的对比增强画面的戏剧效果,就是非常北斋风格的构图。

孩子和乌龟透露出葛饰北斋的童心。

小唐说葛饰北斋是个老顽童,一生搬了三十多次家,用了五十多个画号,到了七十多岁,他说:我从今天才开始成为一个人,才明白了该怎么画画,该怎么作诗,成为真正的画家。他从十几岁开始画画,身体一直不错,到90岁得了重病,临死前他说:如果上天再给我10年,哦,不行,我太贪心了,再给我5年就行,我会成为真正的画家。北斋大约是在70岁完成了包括《神奈川冲浪里》的组画——《富岳三十六景》。

葛饰北斋一生都在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拼搏,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突破自己。而他画里的人都在辛劳的干活。

 从千住花街眺望之不二

         画里出现了很多人,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大名的队伍通过了这里,田地里的农妇饶有兴致地看着队伍,农妇的背后有整齐的房屋,最远处是富士山,日本人称富士山为“不二”,就是唯一的意思。当然,“富士”在日语中的发音恰是“不二”,多么神奇的巧合!浮世绘画的是真实的日常生活,即使生活不完美也不会掩饰。日本文化的一个特点是残缺之美,就是“物哀”。敢于用不完整的构图,不完整的形象去表达想画的东西。比如有的士兵的木棍把脸挡住一部分,队伍行走得也不整齐,看的方向不一致,这就是日本民族的审美特性——自然观照。

整齐朴素的房屋就是千住花街——红灯区,完全没有灯红酒绿的样子,出乎我们的想象。

武州千住

       小唐首先说这幅画很大胆,画面里最醒目的是牵着马的人,他的手里还牵着一只小乌龟,这个细节依旧是葛饰北斋童心的表现。牵马人正往前走着,突然,他站住了,因为猛然看到远处的富士山,被震住了。牵马人的身体转向富士山方向,牵着乌龟的胳膊不自然地扭着。另一只手按住因仰起头观看而要掉下来的帽子。显然牵马人是第一次在这里看到富士山,他非常惊喜。还喊起来:看,富士山!旁边两个悠闲的钓鱼人被喊声惊动同时抬头看,钓鱼竿的末端,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水闸深处的富士山。这些瞬间的变化和肢体动作被葛饰北斋的画笔定格下来。

这里的几何构图是用马蹄和农夫的缰绳连接的倒三角形和富士山的三角形形成对比。用四个高耸的水门分割远处的富士山,表现日本式的残缺美。

隅田川关屋之里

       从江户的母亲河隅田川到千住河原这一片地区,被称为关屋之里。

小唐特别喜欢这幅画,这次她引导我们从色彩的变化和动感来欣赏这幅画。房屋的屋顶是深褐色,下面的墙和栏杆是浅褐色,刚刚冲过去的那匹马的颜色与房子颜色呼应,骑马人衣服的颜色与屋顶相呼应。前面第二匹马的颜色是深褐色的,与屋顶颜色一样,而骑马人衣服的颜色与前方路边的红松树相呼应,都是红色的。最前面的那匹马是红色的,而骑马人的衣服是深褐色的,骑马人的衣服与马鞍的颜色也是配套的。色彩过渡很讲究,非常和谐。通过飞扬的衣服、马鬃、骑马人伏下的身体我们感受到风声、马蹄声,感受到策马飞奔非常紧急的动感。一条蜿蜒的路通向了远方宁静雄伟的红富士。

江户日本桥

         猛地一看,画面上桥既远又小,平淡无奇,都看不清楚。小唐说好好看看,日本桥在这儿哪。她指着画面下端的攒动的人头。仔细一看,才恍然这些人都在桥上,他们戴着草帽,背着很多东西,一看就是普通老百姓,挤挤擦擦地过桥呢。看样子葛饰北斋本人也在桥上,所以画的只是一部分桥的上半部,太有意思了,还没见过这种新颖的构图,看人家莫奈画的日本桥,多有诗意。

小唐说这幅画非常突出了日本美学里的不完整性和残缺性。日本文化里的空寂、侘寂都来自残缺性。我上网查了一下“侘寂”,知乎上说“侘寂就是通过人的观察、感受,愣是在一个主流审美认为有残缺、甚至丑陋的物品身上能寻找出美来的体验”“侘寂的其中一个核心词——否定——否定主流”“空寂”的解释比较明确:“空旷寂静”。

画面描绘的是一个繁荣的鱼市,远处是江户城和富士山。这一时期的北斋,已经研究了西方绘画的构图,能够熟练地使用透视法作画,这也是这幅作品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本所立川

        工匠一直是葛饰北斋喜爱的描绘对象,画面上共有三人:一人用尽全力投掷木材,一人摆好架势准备接取,旁边一人正在专心锯木。抛掷木材的动作与飞在空中的木材定格,被捕捉得精准生动。

小唐说本所立川是木材生产基地,现在也是。日本的传承性很好,很多店铺从古到今一直传承下来。透过高耸的木排的缝隙,可以看到富士山,又是“侘寂”风格。可以看出北斋对透视法的掌握已经日渐熟练。前排细而笔直的木材,对画家和雕刻者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东海道品川御殿山之不二

       幕府将军的品川御殿在位于品川区北品川的高台,面向东海道,种植了很多樱花树。因为从这里能同时欣赏樱花、大海和富士山,成为的名胜,到今天也是很热闹的景区。小唐说现在日本公司里的新员工要负责头一天就来这里为观赏美景的老员工占地方。

作品中描绘的是享受赏花的人们的样子,北斋用俯瞰式构图,游客们各种姿态非常生动。画面上有几处红色引领人们的视线,而淡粉色樱花上一个个小小的白点居然也是空拓上去的。

这幅画也被称为“樱之富士”。

东海道江尻田子浦略图

        画面的近景是渔船和涌动的海浪,正在奋力划桨的船工看得出是竭尽全力了,远处有两条小船,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衬托了海面的开阔;远景是富士山,山顶白雪皑皑,悠然伫立,清晰而宏伟,还有我们已经熟悉的手套云。两道相呼应的长弧线来描绘富士山和眼前的船,是北斋构图的精妙之处。

登户浦

        画面中心有一大一小两座相似的鸟居,小唐解读这种类似于中国牌坊的日式建筑与中国牌枋不同的是带有宗教色彩,鸟居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将它视为一种“门”。鸟居之里是神居住的地方,之外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

登户浦产米,每年要将年贡米和海产品从房总半岛海运到江户。由于这里的海水很浅,所以也是一个捡贝壳、螃蟹的好地方。画面上“赶海”的男人,女人,有已经捡了很多准备回家的,有刚要开始捡的和正在捡,孩子围着鸟居嬉笑打闹,各种形态特别有趣,特别真实。而富士山远远的在那里,框在鸟居之内,这几何构图真棒!

下目黑

        江户时代的目黑一带是广阔的农田,同时也是幕府将军的鹰猎场。农民和鹰师一眼就能分出来,画中应该有七个人,可是一数只有六个,漏数的是背在农妇背上的娃娃,只露出后脑勺。画面弧度构图,弧度的右边有一棵树,左边有一个农夫,他扭转身体张望远处的富士山。这样就形成了富士山在中心,左右对称的构图。小唐说那个站在山坡上的农民的比例有问题,他站的位置更远一些,却比近处的鹰师和农民还要大。这种不合理的比例反而使画面看起来平衡了。

五百罗汉寺

        东京都江东区大岛町天恩山五百罗汉寺是难得的高楼,有三层楼高,因此可以登高望远看到富士山,很多人特地到这里来看山。小唐从平台上的每个人讲起:坐在地板上的一对男女,背了很多东西,累得够呛。女人说,哎呀,太累了,我先歇歇。男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扭头张望了。围栏前的几个人是背影,这些背影显示了很多信息。两位贵妇头戴发簪,和服坠地,身体轻盈地扭动着,脸朝富士山,背影婀娜。牵着孩子的贵妇的身姿因为受到孩子重量的影响而微微后倾。左边的男人伸手指向富士山,说快看,那就是富士山!正中的男人沉稳地站着,还带着一个跟班。而右边的男人有人揣测是葛饰北斋本人,他的脸很白,不同于画中其他的人。除了背影之外,地板的板条、屋顶的坡度、人们手指的方向都向着富士山。对衣服的描绘也很美。

从御厩川岸观赏两国桥夕阳

        小唐很喜欢这幅画,装饰性很强,远景悠长的两国桥和蓝色剪影的富士山,让这幅作品成为《富岳三十六景》中最抒情的画作。用细线画出船边的海浪,码头旁有女人在洗衣服,船上有人在涮毛巾。露出屁股的摇奖的船夫在招呼游客快看蓝色的富士山啊!一根笔直高高的竹竿直指天空,分割了画面。画面透露出的忧郁和柔和,是北斋作品中难得的气质。

纳凉捕荧图

        捕萤,日语叫萤狩,是一种在凉爽的夏日夜晚捉萤火虫的游戏。画面中的女子和孩子们在河边草丛捕着萤火虫,河对岸的武士们将这景看在眼里,不远处房子里传来琴声阵阵,再深沉的夜色也难掩当下的喜悦。

作者歌川国贞,是歌川派。

小唐说古时的浮世绘画出来后也是要送审的,送样画去审。样画是墨线草图,标明颜色分布。最早是两名负责审查的人通过后要签名盖章,后来一个人就行了。葛饰北斋的画里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敏感的东西呀?小唐回答:原来最早的浮世绘是美人画,画吉元的花魁(青楼、妓女),官府对过分宣扬奢靡也是要控制。

诸人登山

  

 这是富岳三十六景中唯一一幅没有远景的八字形富士山,因为人们在攀登的就是富士山。富士山对日本人是神一样的存在,江户时代中期出现了社团,称为“富士讲”,这些信徒们在爬富士山。葛饰北斋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了山的嶙峋与崎岖。画面右上方是石房子,先到的登山者休息的地方。登山的人分为几组,每一组人都在用肢体语言说话;有的手脚并用爬得很艰难,有的在给后面的鼓劲,有的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好几个已经累得坐在地上喘,有的快到石房子了,可石房子已经挤满了登山者。富士山远看是简单的八字形,实际山崖陡峭很不好攀登,“富士讲”的信徒们非常虔诚。

画面可以看到富士熔岩的底色,背后的云彩在朝霞的映衬下开始微微泛红。

小唐带领我们在第一个章节《花未眠》欣赏了浮世绘的巅峰之作——富岳三十六景。葛饰北斋把日本传统风景画技法与西方手法结合起来,并细心观察江户市民的生活风俗,成为第一位以现实风景为主题的日本画家。他的画面构图充满新意和突破,抓住的瞬间令人惊奇的准确。他的作品既抽象,又纯净,而技巧则是尽可能地精简。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日本的浮世绘,何尝有什么大题目,但它的艺术价值却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