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是百病之源?7月是祛湿最佳时机,教你几招,摆脱粘人的湿气

 世纪菁华 2022-07-19 发布于江苏

湿气重”现已成为当代人的常见问题,几乎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湿寒湿热”。尤其是夏季,人们贪凉的生活习惯正在加快湿气堆积,继而引发各种身体不适。

现在已进入7月份,环境温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如果体内“湿邪”不除,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得非常差,不仅如此,各种健康问题也会随之而来。针对湿气重,生活中该如何调理呢?不妨试试这几招!

一、减轻脾胃负担,拒绝湿气堆积

体内“湿气重”主要由两个方面所引起,第一是体内运化不畅,第二是外部湿寒入体。但无论是哪一种因素造成的“湿气重”,都会影响到脾胃的正常运作。

1.脾胃运化不良

人体内水分占比达到7成,循环状态关系到各方面功能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如果局部或全身津液运化不佳,那么水液堆积就会造成淤堵。脾胃方面循环不畅,消化吸收能力就会减退。

2.饮食生冷

外部湿寒入体,主要指贪吃生冷食物。低温食物进入胃肠道,会直接对消化组织造成冷刺激,气血运行受到阻碍,则加大了脾胃运作的负担。食物消化不掉,长时间堆积胃肠道,相关功能必然会受影响。

夏季人们常常喝冷饮、吃冰糕,晚上还会吃宵夜等油腻食物,这些都会给脾胃造成额外的消化负担,增加湿气堆积的概率。因此,想要祛湿化瘀,还要从调理脾胃开始。

建议大家生活中避免大量摄入寒凉食物,在日常饮食中的食材搭配上,也尽可能选择温性食材。比如在烹饪食物时加入生姜、大葱,这样既提升了菜肴的口感,又能中和部分蔬菜的“凉”。

与此同时,要避免不规律的用餐习惯,尤其是油腻荤腥的宵夜,能少吃就少吃。脾胃运作恢复正常节奏,湿水运化才会更加顺畅。

二、不贪凉勤活动,促进湿气外排

祛湿过程中除了要避免湿气入侵,还要注重湿气外排。从外到内同步排湿,湿水不化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得到改善。

当代人一到夏季就喜欢呆在空调房不出去,正是这种对低温环境的依赖,让湿气越来越喜欢往人体里“钻”。长期处于凉爽的环境下,人体内的“控温系统”会逐渐失调。因此,自体耐热性会越来越差。

相比其他季节,夏季天然的高温环境,原本最适合人体祛除湿气。高温会加快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湿水得到运化,其他季节积攒的湿气便会一扫而空。因此,祛湿化瘀过程中,借助“天时”也很重要。

建议大家在夏季不要一直吹空调,即便要吹,温度也不要调得太低。尽可能保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这样可以避免身体受到冷热刺激而引发的不适感,同时也更有利于湿气外排。

与此同时,大家可以增加日常活动量,通过自发热的方式,促进气血运行,加快湿水运化。自体生热加上环境高温,会更容易把体内的湿气“烘”出来。

三、坚持用肚脐贴,保持气血通畅

想要体内湿水更好的外排,保证气血通畅是个大前提。如果气血不畅、循环不佳,即便调整饮食、少吹空调,祛湿效果也会不如人意,湿水依旧会堆积在体内。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将花椒、艾绒、桂圆、酸枣仁打碎搓成小球放在肚脐内封好,具有祛湿化瘀的功效,同时还能促进循环,加快气血运行。

中医当中一直都有“脐疗”这一调理方法,将对症药材放置于肚脐处,通过皮肤渗透的方式,便可以使药效发挥,达到调理效果。肚脐位置与腹内脏器非常接近,而且内陷的特殊结构,让药物更容易渗透。

关键在于,肚脐位置连接着人体内多条重要血脉以及经络,像阴交、关元、气海等主要穴位都在此处汇集。可以这么说,用药一次,几乎能达到调理全身的效果,所以用“脐疗”之法去除湿气,值得一试。

肚脐贴用药方面也是有讲究的。肚脐贴采用的艾绒、花椒、桂圆、酸枣仁,都属于温热属性的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养心安神的功效。每天晚上贴一下,不仅能赶走湿气,还能安睡整晚。

不同体质人群“湿气重”程度不同,针对程度较重者,建议调理早期连续贴,后续可递减次数。而对于程度较轻者,则建议隔天或隔两天一贴。如果觉得自制肚脐贴麻烦,选成品直接贴也是可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