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烟空|大明王朝从上到下没一个好人——读谌旭彬《活在洪武时代》​

 知易行难nev5ph 2022-07-19 发布于河南
苍烟空|大明王朝从上到下没一个好人
——读谌旭彬《活在洪武时代》

图片

我总是喜欢没事儿遛皇帝玩儿,鼻孔里面冒冷气的感觉真好。前些日子,《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一书的作者谌旭彬来村里玩,他说自己更对小人物感兴趣,原因很简单,跟小人物能共情,咱总不能跟皇帝共情吧。

说的是呢。我遛皇帝,是觉得这些天选之人,作了一辈子,竟然也会死,那你作它作甚。谌旭彬写小人物,站在死作皇帝治下无辜受难的平民百姓一边,相比之下,还是他觉悟比我高。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有个在南边玩儿的网友发了一张图片,清华的秦晖老师,与1970年,也就是52年前押送他的那个小伙子(现在已经是个老头儿了)见了面,两个人相逢一笑,旧事就过去了。

原本我也没有那么重的好奇心,但有位教授忍不住问了秦夫人,秦老师为啥被押送啊?金雁老师说,就跟今天那啥啥啥一样,秦晖当时没有开介绍信,就被视作擅自出行押解了回去。

图片

(朱元璋剧照)

这是个很好的引子,很容易把我们带回到公元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治下的洪武年间。这可能是最早(也可能还有更早的没有被记录)出现在明王朝的一起关于没有通行证被有司论罪的案子,《明太祖实录》里记载了,就说明朱元璋已经关注到了,所以这个因为祖母生病外出求医的没有申请出门条的人,免于刑罚。但绝大多数人,朱元璋几乎没有机会获知他们的遭遇,所以,按《大明律》一律严惩不贷,轻的也会被打个半死。

不了解明王朝的法律和法律的制定者,只看表面,难免有人会被朱元璋爱民如子视生民为大的情怀所感动,一如电视剧里所赞美的那样。

脱胎于元朝,消灭了元朝的朱元璋,最怕流民多,流民一多就会聚集,流民聚在一起就会搞事情,最大的事情就是搞山巅。因为朱元璋就是流民中山巅的带头大哥。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就是把流民控制起来。洪武十九年,即1386年,朱元璋深化路引制度,实行知丁法,禁止百姓自由流动,禁止百姓自由择业,并把这些条条款款和判案实例写进《大诰》,发到千家万户,要求人人熟读重八法律,以防出现一个重九。

图片

(朱元璋御制大诰)

路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就是官府发放的标记了本人姓名、相貌特征、职业、目的地的凭证,如果是商人,上面还要记载携带物品数量种类,若是匠人,则要记载工种、服务对象、服务周期。知丁法写进《御制大诰》并深入所有家庭,老百姓可就有得忙了,左邻右舍互相监督,还要盯防外来人口,路引过期的、物品重量不符的,老百姓有义务把这些人抓起来送官,重则杀头、轻则流放,若是老百姓不尽义务不抓捕送官,那就同罪连坐。

路引并不是想有就有,随到随拿,这得花钱,多则五两银子,少则三两银子,洪武初年,一两银子可以买160斤左右大米,大诰颁布时,因为印钞速度太快,一两银子能买64斤大米,这么一算,办一个路引,最少也要花192斤大米,我又算了一下,这些米,够我娘两吃半年多了。可想而知,一般老百姓办不起路引,就只有不办,不办就只能在家头呆到。

图片

(朱元璋剧照)

如果以为朱元璋只是搞得民不聊生,那是大家还不了解朱元璋,在朱元璋眼里,总有刁民想害朕,官,也一样,没有一个好东西。官不聊生,比民不聊生还惨,有一年发榜派官的364个进士监生,第二年一个活的都没有了。不过,在我眼里,秦以来,皇帝,也是从来没有一个好皇帝的。所以,我说大明王朝没有一个好人不是没道理的。

官员们进京办事,经常在身上藏着官府盖了章子,但没有填写姓名、相貌、出行原因和周期的空白路引,我猜呢,大概官员也不知道进京办事需要花多长时间,万一路引过期被罚,那不是自找罪受,所以揣个空白通行证,啥时候需要再填。但朱元璋不这么看,他有各种揣测,总之这些人肯定不怀好意,憋着干坏事,所以,统统重罚,砍脑壳,以及没收全部家产。

朱元璋为保朱明政权稳固,通过路引制度,牺牲了社会活力,把百姓牢牢地固定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这只是最小代价,最吓人的是,亲戚朋友、五马六道,相互监视、互相举报、彼此扭送,人心一旦坏掉了,那就真是乱得一比,恐怖得一比。

踏着尸山血海一路杀伐坐到皇帝宝座上的朱元璋,杀光了所有可疑和不可疑的人,杀了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杀了他的亲家李善长,杀了肱骨之臣胡惟庸、蓝玉,那些陪他打下江山的人,注定不能分享他的锦绣河山。他杀伐果断地清理了所有他认为会阻碍朱氏子孙保住红色江山的老一辈革命家。

图片

(剧照)

最麻烦的是,爱杀人的朱元璋居然是一个崇尚“法制建设”的皇帝。他亲自制定法律,亲自撰写载满案例实录的《大诰》,亲自抓社会最底层的案子,在朱元璋眼里,全天下人都是坏人,只有自己是好人,所以,他总是把自己打扮成做最正确的事说最正确的话的那个永远正确的人。

前些日子有人问鹤宁巴慕教授烟台为啥叫岐山所,从前是个什么会所吗。我迫不及待地抢答,明洪武时期的卫所军屯。是的,朱元璋一手创立了明朝的卫所,军官兵丁全部世袭,简单说,你爹是军奴,你家世世代代都是军奴,要世袭,就得携家眷驻防,男的当兵,女的种田绣鞋垫,娃长大了接着当兵,娃娶媳妇接着种田绣鞋垫。

朱元璋亲自处理了一起绑架史灵芝案,涉案官员全部按酷吏来俊臣一样的人物处理掉了。别着急为朱元璋鼓掌,先看为什么。镇江有个叫唐闰山的军士说老家洪洞县有个叫史灵芝的与自己有婚约,但她嫁了别人。因为朱元璋有令,军户必须娶妻,说白了就是你要想逃跑,你得考虑逃跑的成本,成本太昂贵,你就安心做军奴。为了保证夫妻团圆,朱元璋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落实,让分居的家人早日随军。镇江卫所听说唐闰山有妻,便呈报军部,军部按程序发文到洪洞县,洪洞官府莫敢不从,这可是朱皇帝的最高旨意。于是拿了已有丈夫孩子的史灵芝,绑去镇江给唐闰山做老婆。

不晓得咋的,朱元璋关注到了这个案子,他放了史灵芝,但认为官员太腐败,人心太败坏,紧跟他步伐执行他指示的洪洞官吏,和不紧跟他步伐而纠结于按蒙元旧法处置还是按朱明新法办理的刑部尚书,一律砍了脑壳,当然,很多年里,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这一切的起源都是悲惨的军屯卫所制度造成的,因为那样还是会被砍脑壳。

图片

(朱元璋剧照)

谌旭彬老师从朱元璋的四部《大诰》中选了12个案例来一一分析解剖,军奴、农民、读书人、官员......生活在洪武时代,无一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做官的容易掉脑袋,费劲吧啦躲避做官也会掉脑袋,总之,洪武时代最容易丢的就是脑袋。

作者谌旭彬老师在本书自序中写道,「按朱元璋四编《大诰》的说法,这些愚顽全都是些不可救药之人,他们被罚去做工役、充军流放乃至枭首凌迟株连全家,皆是罪有应得。但勒令明帝国百姓户户皆有、人人诵读的《大诰》,究其本质乃是一种宣传品。朱元璋颁布这些宣传品的核心目的,是想要树立自己仁德爱民的政治形象,并对明帝国百姓实施思想控制与行为控制。

身为小民的作者谌旭彬,将温情与敬意给了洪武时代同属小民的愚顽们,同情他们的辗转腾挪,致敬他们野草般顽强的生命力,致敬他们能够熬过洪武时代。」

马国川老师在读完该书后感叹,为辗转苟活于皇权专制下的民众感到悲哀。他们没有尊严,没有自由,生活于贫困于恐惧之中,朝不保夕。太多的历史写作站在统治者立场上,忽视了无数沉默的民众,本书作者满怀悲悯,通过历史文献,还原洪武时代的民众生存状态,揭穿了所谓圣君明主的真面目。且改一下鲁迅的话来抒发此刻的愤懑吧—“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皇权专制,一切为帝王歌功颂德者!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