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有两个轮儿:一“文”一“武”

 金明书院 2022-07-20 发布于河南

一人之修身,在有没有合道,合道则有成。一个国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可道非常道,姑且不说到底什么是道,道像一辆车子,不管他车里究竟装的什么,可他总是要行进的,他就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文,一个是武。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文臣武将,文治武功永远是一个国家的两个主旋律。历史上每位真正的英雄,通常也都能文能武。任何一个车轮都不能有问题,所以文武也不能失衡,有任何一个偏失,都会很蹩脚,不好走路。

有人把文只简单的理解为写文章,所以人们印象中的文人也都是酸酸的。有人把武,更是简单的理解为,长的壮实还很能打。事实不是这样的,哪有这么简单。

一、文的含义。

文字上面的一点,那就是一个高悬于空中的太阳,点下面的一横,就像平平坦坦的大地。一点一横,就是天就是地,天地者,阴阳也。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可不就是统归于阴阳嘛。万事万物之间的运行规律,被人祖伏羲发现,他老人家上观天相,俯察地理,平视人文,画出先天八卦,而卦象就是由阴阳爻组成,文字下面的撇捺就是一个爻字。天、地、爻,画成一个文字。这是文字的象形会意。

可见,想要做一个真正的文人,是首先要很有学问的。自己有了学问,还有办法能让别人也有学问,做的最好的是文圣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圣人,夫子就是。次一些的称贤人。能做到独善其身者,就是我们口中的君子。

能成为别人的智囊的文人,是臣,这些人统归于文臣。君王面南背北,文臣位列于东,东属木,主生发。文臣的职责便在于要辅佐君王,使国富民强。他们主要从事一个国家的繁琐政务。能力有大小,所以官位有高低。

如今社会上一切与文发生联系的词,似乎都忘记了文的这种含义。孙子一旦不知道了爷爷是谁,那就是忘本,等于是没有了根,没有根本顶多也就是个浮萍,或是一缕云烟,最终将会是变,终至消亡。传承里面,最重血脉,多代的传承之后,血脉淡薄也是必然的现象,这也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

欲真文,回本源。

二、什么是武。

说到武字,一般会解释为止戈。意思是说,武是用来阻止战争的。虽然这种解释让人很不理解,但也一直这样认为着。难道不是吗,外交也能阻止战争,外交是武吗?显然不是。能阻止战争的方式很多,可他们明明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武啊。可见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太过粗浅。不妨看一下戈在哪里,那明明是一个弋字,如果是戈那一撇呢?武字的左上那一横又是什么?说不清就是疑问,有疑问做起事来就一定很难做的彻底。

所以这个字还需要进一步解释。

我们平时总爱说武道精神,不管武力还是武术,终究是都离不了武道,没有武道的武力是野蛮是蛮力,没有武道的武术是花拳绣腿不过是像卖淫一样的表演。可见武道,是一切武的核心。所以武字,是要体现在一个道上,没道的武,那不是真正的武。

那么武字的道,是怎样体现的呢?

武是强之道。

武,是强盛之道,从武字上一定要能看的出如何能强。就个体来说,练武首先是为了强身健体,到底要练什么,一般是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怎么练,那方法可是多了去了,像极了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把人惹得晕头转向。其实呢,只要看懂武字就行。武字的一横是说想要强盛是有一个方法的:弋像一个人身体四肢运动的样子,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身体锻炼了;而左下那一个止字则是说站那儿或者坐那儿不动,也就是站桩和静坐。练武也就是练一个动功和静功,适宜的动静结合,就是最好的练武。

如果武是止戈的话,那动刀耍枪的练武人也不像回事儿啊,戈那就是武器,武器都不动用哪还有一点儿动武的姿态啊。

戈,是武器。在一个国家来说,武就是兵,代表的是军事。军事的强大,是一个国家强盛的体现。没有强大的军事,国家安全都无法保证,就无法谈发展,根本也就没有办法说强盛的事儿。

国家怎么练武?一个办法,定在军事上,也就是说发展军事策略决心不动摇,强军之路不放弃,这是武字下面的止。军事,获胜全在于机密,就像一把宝剑总会是身藏于鞘,不到关键时刻,绝不会锋芒毕露。所以那一个戈字,才会把那代表锋芒的一撇除去,算作深深的隐藏。军事上的最后一手是什么,必杀技是什么,决不能轻易示人。有人说,阅兵不就是一种展示吗,敲黑板那只是军事武力的冰山一角。

武力就是要保卫,厚重的中国文化看不上那种打打杀杀的武力,强调兵为不祥,是不得已才用。中国人用武的核心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有蓄势待发,引而不发跃如也的说法。战场上摆一个阵势,将军拉一个满弓,武士亮一下肌肉,一次重量级的阅兵,都只是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以不战而胜永远是最高级将领的至高追求。兵之不祥,能不动用就不动用,摆摆架式,能吓住就行了。敲黑板第二次,虽然不一定用,但是实力必须得有。

武字头上那一横,其实就是那一撇的变形,那是武力的展示等于是展露锋芒,非常像是一柄尚方宝剑,但最大的杀手锏绝不是他。

武是仁之道。

武更体现了一种仁道。道生一,武字头上那一横,其实就代表了道,那这个道是什么呢?有两点:止、弋。

止,点到为止。何为点到?点到就是到了一点点,得有,没有这一点不信啊,所以没有这一点不行。多了又过了,过犹不及,会有伤害。这人生啊,该有的还是要有那么一点才好,真差了那一点不好受。你看人家都吃啥了,你看人家都有啥了,这人都爱攀比,能时时有点小满足,也是人生乐趣,生活的一种动力吧,该有的要有,真正的清心寡欲是糊弄人的。生而无趣,也就没有活着的必要了。然,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就不好了,所以人生的关键点在于,所有追求不要能及时收不住手,止不住,很容易完蛋的。只是点到为止说的含蓄一些,武才更文化一些,左下那个止子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朱门酒肉臭,过了。想想那路有冻死骨,仁心何在?《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都是一样的道理。圣人人心如此,举杯邀明月,对影有几人?

弋,讲的则是古时一种特殊的射猎。射猎有两种,射飞禽或走兽,古人射取飞禽的特殊狩猎方式叫弋。这种狩猎,其箭镞形制和狩猎过程都和普通射猎存在明显区别。弋射用的箭矢需要在末端绑上长绳,这种绳索被称为缴,缴的另一端绑在地上的石头上,石头被称为磻。飞鸟出现后,射手朝飞鸟的方向射箭,飞鸟撞上绳子后,会被绳索缠住,然后落在地上,最终被人类擒获。

弋射可能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有人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箭矢的杀伤力不足,飞鸟中箭后经常会带箭逃走,人们为了方便找到猎物,便在箭上系绳,久而久之,便演化成后来的弋射。


东周时期有不少善于弋射之人,如战国时期楚国的蒲苴子,曾经一次射下两只飞鸟,《说苑·谈从》中说,(弋射前)蒲苴在修理自己的缴,野鸭和大雁就开始悲鸣。

论语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就是孔子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弋射时从不射取休息的飞鸟。后人认为,孔子之所以可以称为圣人,从渔猎小事中就能看出来。钓鱼是逐条获取,且愿者上钩,网捕则不分大小一网打尽。孔子钓鱼而不网捕,说明不贪,是智者的表现。飞鸟在休息的时候更容易射取,但射猎休息的鸟,是缺乏仁爱之心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孔子不网捕,不射宿,同时兼备了仁爱和智慧,因此才被称为圣人。我们只知道孔子是文圣人,谁又能知道他是一个真正懂武的人啊。文武一体,与道相通,二者是道的两个轮子,道为体,文武是用。

再后来,弋成了一种贵族的娱乐活动。如今,社会上的各种娱乐活动,又何尝不是弋呢?

知足的游戏是娱乐,贪得无厌没有好下场。一场场游戏,何尝不是一次次练武啊。惟不过分,是谓武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