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少年 闰土 ![]() ![]() ![]() 诸向阳,全国新生代语文名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出版专著《心中的语文》《诸向阳讲语文》。 ![]() ![]()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反应慢了半拍,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六6班的同学们好 生:江苏省诸老师好 师:很聪明,大家只要说诸老师好就可以了,六6班的同学们好 生:诸老师好! ![]() ![]() 师:星期六来上课,有点不大情愿吧?情愿吗? 生:情愿 师:哈哈,好的,我们先做个游戏,好不好,放松一下好吗? 生:好 师:看图片猜人物,这是谁? ![]() 生:闰土 师:好,这是闰土,这一位猜猜是谁? ![]() 生:诸老师 师:这是诸老师年轻时候的照片,像不像? 生:像 师:还好,诸老师还没有老得那么快,让你们还认识对吧,诸老师长得帅不帅? 生:帅 师:照片比真人要帅,艺术高于生活,我们再来猜一张照片,这是? ![]() 生:鲁迅 师:这是鲁迅,我们一起来打开课本,来写一写鲁迅的名字,写在题目的下面,鲁迅啊,是个重要的名字,重要的名字我们一起来读三遍,准备开始 生:鲁迅(三遍) 师:鲁迅这个名字,你们都听说过吧?关于鲁迅你知道什么?知道一点就说一点,关于鲁迅你知道什么? 生:鲁迅原名周树人 师:鲁迅原名周树人,在学生当中流传中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你们怕周树人吗? 生:不怕 师:现在回答,还为时过早,关于鲁迅还知道什么? 生:他是一个作者 师:他是一个作者,他当然是作者,但是作者不够,换一个词 生:他是一个思想家 师:思想家不好,我把作者的“者”换一个,他不仅仅是一个作者,他还是一个著名的…… 生:教育家 师:哈哈,教育家,他不仅是一个教育家,他还是一个著名的作家,不是作者,他是作家,关于鲁迅,还知道什么?就知道这两点吗? 生:他总为别人多想,为自己少想 师:他总为别人多想,为自己少想,鲁迅你们了解得太少,没关系,我们今天走进鲁迅,周树人没什么可怕的,他的作品当中有许多错别字,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不相信啊,那我们一起来看,有错别字吗?哪个字错了?一起说 生:戴 师:“戴”错了,再找,有错别字吗? ![]() 生:的 师:“的”错了,应该用哪个? 生:地 师:地,这个有错别字吗? 生:检 师:应该是? 生:捡 ![]() 师:有错吗? 生:有 师:哪个字? 生:他 师:应该是哪个ta? 生:它 师:有吗? ![]() 生:阿,要加“口”,希,要加“禾” 师:这一句当中有两个错别字,这是怎么回事啊?周树人怎么写这么多错别字啊?谁知道吗? 生:刚刚创建现代文字的时候,有一些和现在的文字有一些不一样 师:给他掌声,鲁迅的作品写于20世纪20年代,那时候的语言规范和现在不一样,在那个时候,算不算错别字啊? 生:不算 师:不算,现在写就要算错别字了,我在班上给我的学生上鲁迅的作品,他们有个问题,他们问:“诸老师,既然现在算错别字了,为什么不给他改过来呢?”我们的教材上改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不改,猜猜看? 生:为了纪念鲁迅 师:或者说,你还想说什么? 生:为了尊重鲁迅的作品 ![]() 师:哦,尊重这个词用得好,在我们出版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鲁迅这位作家的作品,是不改的,保留他作品的原貌,我手上有一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的小说集,叫什么? 生:《呐喊》 师:我看了他的排版,鲁迅的字,他的用词,一个都没有改,所以我们的教材保留了鲁迅作品的原貌,让你去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就不会惊讶了,从我们这个小游戏中,我们也知道了,周树人没这么可怕的,不要怕 ![]() ![]() ![]() 师: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预习工作,拿出预习单,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做得怎么样?时间的关系,我不会每一道都检查了,我想从第三题开始,有不懂的句子,请你抄下来,你抄了那一句,读一读。 生: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抄这一句的同学,举手,有没有和她画一样句子的,有没有?一半同学这一句,不大理解,我们先来讲这一句吧,我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谁来读? 生: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中哪个字不够理解, 你对哪个字不够理解,这句当中? 生:我觉得“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太理解 师:“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太理解,我们先放一放,我来问一些简单的词,你们懂不懂。开头,有一个“他们”,他们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你们联系课文说一说,他们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生:应该是鲁迅的朋友 师:应该是鲁迅的朋友,那么鲁迅的朋友是什么身份,书上有一个词,是什么身份,鲁迅的朋友他们是什么身份? 生:少爷 师:都是少爷,家境比较好,同学们注意,鲁迅的家境是比较好的,鲁迅祖父翰林出生,进士出生,在京城为官,所以他的家境是比较好的。你们知道《少年闰土》是一片小说,小说中的“我”注意等同于作者,所以小说中的“我”要加引号,鲁迅的《少年闰土》它是选自鲁迅的哪篇小说?知道吗? 生:《故乡》 师:《故乡》这篇小说有特殊性,是自传性质的小说,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自传性质的小说吗? 生:写自己生活的 师:写自己生活的,以自己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创作的小说,所以《少年闰土》中的“我”是有鲁迅的影子的,所以这个“我”有好多鲁迅的影子在里面,“我”是一个少爷,我们不知道一些事,我们不知道闰土说的一些事情对不对?请大家看书,概括一下闰土为我们讲了哪几件事情?谁来概括一下?来,我请你概括一下 生:海边有贝壳,然后西瓜也有被猹咬的危险,还有海边潮汛来的时候也有很多跳鱼儿在跳,然后…… 师:他说了三件事了,谁还有补充? 生:他还说了要去捉鸟 师:什么时候要去捉鸟 生:下雪的时候 师:小学的时候去捉鸟,我们简单地来概括一下,下雪的时候去捉鸟,我们可以说它是“雪地捕鸟”,大家写下来,仿照这个样子,用四个字概括另外的三件事,还有哪三件事,谁来概括?另外三件事怎么概括?你选一件来概括,除了雪地捕鸟,还有什么事情? ![]() 生:夏日捡贝壳 师:夏日捡贝壳,在哪里捡贝壳? 生:海边 师:在哪里捡贝壳 生:海边 师:那我们可以简单一点,海边——拾贝,另外两件事,还有哪两件事? 生:夜里管瓜 师:夜里管瓜,是要去刺什么? 生:刺猹 师:这里我们换一个词,那天有什么?有月亮是不是?月下刺猹,还有一件事是潮来干什么吗? 生:潮来看鱼 师:对,潮来看雨,闰土讲述的这四件事,我们这些少爷知不知道?这是少爷不知道的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现在你对比一下,把闰土和“少年”对比一下,你觉得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应该指的就是我们住在城里的人,不能看见闰土一些稀奇的事情 师:我们不能看到一些稀奇的事,这是他的理解,还有吗?你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我觉得他们见识很短浅,没有像闰土那样见过很多东西 师:他觉得“我们”见识短浅,而闰土见多识广,她从这句话中看到了闰土见多识广的特点,而我们呢,是孤陋寡闻的,我们就好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只能看到四角一样的天空,他实际是在讲一个人的见识。那么闰土的见识是怎样的?大家刚刚说到了一个词,是什么? 生:见多识广 师:见多识广,同学们看,我们把前面这句话摆进去,一起读一读 ![]() 生:学生朗读 师:你们发现了吗?鲁迅的文章,语言的确不一般,你从这句话中里,发现了什么语言不一般,你从这里发现他的语言不一般在哪里呢?我就喜欢有发现的同学,敢于发言的同学,发言错了没关系的,我们一起讨论 生:他不是直接说闰土见多识广,我们的知识短浅,而用间接的方式,用“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来表明我的知识短浅。 师:来,掌声!鲁迅的语言含蓄深刻,他讲的四角的天空,是用另外的含义的。不错,你的发现很好,再来看看,鲁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发现闰土的见多识广,把闰土…… 生:把闰土和我们进行对比 师:对,用对比的手法,用含蓄深刻的语言来告诉我们——闰土是见多识广的,看似是在写我们,实则是在写闰土,题目就是—— 生:少年闰土 师:来,再来一起去这段话 师:我请你们用一些词再来概括闰土的性格特点,写到闰土见多识广的,有没有?或者跟“见多识广”意思差不多的,有没有?只有两位同学写到,那请大家补写上去,还有别的词吗?你们还用别的词用来形容闰土的吗?有吗?举手,其它词,闰土的性格 生:他是很勇敢的 师:他用了“勇敢”这个词,写上去,写在见多识广的下面,到黑板上面去写,拿粉笔,写在见多识广这边,还有吗?不一样的词,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词吗? 生:聪明能干 师:聪明能干,好的,写上去 师:还有吗? 生:活泼机灵 师:还有吗? 生:他很淳朴 师:淳朴,写上去,还有吗? 生:他注重友情 师:注重友情,写上去,还有没有?你们形容闰土的词,还有没有不一样的?一样的不要说了,不一样的 生:健康 师:健康,写上去 生:他怕生 师:怕生,叫做怕羞,好的,写上去 生:我觉得他是个顽皮的 师:顽皮,就是活泼,好的,顽皮活泼写上去 生:闰土善于表达 师:哦,善于表达,写上去。同学们看,我们用了这样的词语来概括闰土的性格,如果你没有写到的,请你补充上去 师:同学们来看,读一读形容闰土性格的词 生:见多识广,勇敢,聪明能干,纯朴,健康,善于表达,活泼机灵,注重友情,怕羞,顽皮 ![]()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一个矛盾的词,哪两个词是矛盾的? 生:怕羞和善于表达 师:这两个词是矛盾的,对不对?能谁能来说说看,为什么大家用矛盾德拉两个词来概括闰土的特点呢? 生:因为他怕羞的话,是对生人的怕羞,但是他善于表达是他对熟悉的人,就像对小说中的“我”,就会跟他说很多稀奇的事情 师:掌声,他怕羞的是那些陌生人,是年龄大的,是他不熟悉的人,他善于表达的是他同龄人,是亲近的人,所以人的性格可能是—— 生:矛盾体 师:掌声,写下来,人的性格有可能是矛盾体。 ![]() ![]() 师:闰土是很机智聪明的,哪件事可以反映他的聪明?哪件事? 生:月下刺猹 师:课文的第一段就是反映了他的聪明,谁来读一下? 生:朗读第一段 师:读的不错,谁再来读一读,看看鲁迅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生:朗读第一段 ![]() 师:你发现鲁迅语言有什么特色?你发现了吗? 生:鲁迅的语言比较干练 师:掌声,干练这个词语用得好,干练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就是我们现在写刺猹的话,会用很多词去描写,而鲁迅就是用很少的文字去描写出来一幅很美好的画面 师:比较少的文字,就是短句比较多,是不是?干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你们发现这段文字中海油一些表示颜色的词,哪一些? 生:深蓝,金黄,碧绿,银圈 师:你看,是不是像一幅画?鲁迅对版画是很有研究的,也特别喜欢,所有你们发现他对文字描述就像一幅画,你们觉得更像山水画还是油画? 生:油画 师:好的,读一读,深蓝色的天空中……预备读 生:朗读第一段 (图片) 师:月下刺猹这件事,鲁迅除了在开头写到,还在哪里写到了?还在…… 生:闰土的讲述 师:对,闰土的讲述中写到了,我请个同学来读,你来读 生: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师:同样是描写刺猹的文字,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一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写,一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写 师:哦,一个是讲述,一个是描写,你发现讲述的语言更加口语化,而描述的语言更加…… 生:描述的语言更加生动 师:更加富有文采,讲述的语言更加口语化,同样的一件事,鲁迅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是因为不同的需要,我想问同学们了,为什么月下刺猹要写两次呢?这不重复了吗?他为什么要写两次? 生:第一次是写他对闰土的回忆,第二次写是因为闰土跟着作者的表达,反应出了他们深刻的友谊 师:第一次写,就好比电影的什么? 生:片头剧 师:哦,就像一个片头,就像一个特写的镜头,把少年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要把这段文字背下来的,能背的就背,不能背的就再读一遍 生:朗读第一段 师:写闰土的健康活泼,鲁迅是怎么描写的? 生:动作 师:还有吗? 生:神态 师:还有一段描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是对闰土的什么描写? 生:外貌描写 师:对,谁注意到这段文字了?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 生:紫色的圆领,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师:你觉得鲁迅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特色?跟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发现了没有?有什么? 生:我们的外貌描写就是从头到脚描写一下,但是鲁迅在描写好外貌之后,还加了一个自己的想法,不单单是外貌描写,加上了后面这句话之后使这段文字更加生动 师:使这段文字有情,对不对?父亲这样做,是父亲对他的爱,这是她讲的第二点,我们外貌描写一般是面面俱到,你发现鲁迅的外貌描写只写了三样东西,哪三样? 生:圆脸,小毡帽,银项圈 师:小毡帽是绍兴孩子带的,有地方特色,还有银项圈,银项圈是闰土非常特别的地方,抓住这几样东西来写,就把闰土的外貌写出来了,这段文字是有情的,是父亲对闰土的爱,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图片) ![]() 师:再看,闰土的性格描写有这么多的描写,你们觉得哪一个是闰土最主要的特点? 生:我认为是见多识广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大部分写的都是他回答鲁迅的那些问题,反映出他的见多识广 师:你们同不同意的他的看法?一个人的主要性格是从哪里反应出来的?比如怕羞能不能成为他的主要性格吗?不能,那活泼顽皮,这些内容在文章中写的多还是少? 生:少 师:如果要把握一个人的主要性格,那么一定要看文章写的多的部分,那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生:四件 师:好,这篇文章写了四件事,通过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么样的少年? 生:见多识广 师:因此,见多识广是闰土的主要性格,把握人物性格要整体把握,写下来 ![]() ![]() 师:同学们,鲁迅小说中的“我”和闰土分别之后,有没有见过面呢?三十年后他们见面了,你们想听听第二次他们见面的情景吗?好,请同学们坐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十年后他们见面的情景(老师朗读) ![]() 师:同学们,听了这段第二次见面的情景,你们心里什么感受? 生:难过 师:你为什么难过啊? 生:他们这么久没见面了,没想到…… 师:见面是这样的情景 生:因为他最后一句话说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道厚屏障了,这句话已经体现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已经破碎了 师:友谊之间有厚屏障了 生:我体会到社会环境给闰土带来的改变,他小的时候和鲁迅关系非常要好,但是长大了,可能懂事了,身份的不同让他在鲁迅面前有了自卑感,不能再掏心掏肺了,不能和鲁迅有很好的交流了。那声“老爷”也给了我很大的感受,小时候他们都是像朋友一样的,但是长大了,他懂得了为人处世的关系,就不再和他有纯粹的友情了,这是非常可悲的 师:可悲!掌声 ![]()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近鲁迅,你们还想读鲁迅的作品吗?你们还怕周树人吗?从鲁迅的作品读起,我建议大家可以找来鲁迅的《呐喊》读一读鲁迅的作品,走进鲁迅的作品,是对鲁迅先生最好的纪念。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