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一个奖,感恩一群人

 施训洋 2022-07-22 发布于安徽

“得了一个奖,感谢一群人。首先感谢评委老师,对我文章的认可。其次感谢《作家天地》编辑,昨天我给他打电话,说我的名字错了,今天就给予更正。最后感谢所有给予我鼓励,点赞的朋友们。全国性的征文,无论得什么奖我都很高兴。祝福朋友们夏安。”这段话引自葛继红老师的朋友圈。

葛老师是凤台人,在阜南工作,现居合肥,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出有个人散文集《草木时光》。

我和葛老师是去年4月底成为微信好友的,她的文章常在《阜阳日报》《安徽日报农村版》等发表。

葛老师和我一样,在刚刚结束的由合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手《作家天地》共同开展“岁月难忘”主题征文活动中,获散文类优秀奖。

或许是好事多磨,获奖名单中葛老师的名字被错打成了“周继红”。

7月20日上午,我在朋友圈分享了作家天地发布的获奖公告,葛老师发来了一条信息:“施老师,我也是优秀奖,我名字错了,是葛继红,不是周继红。我和谁联系?”同时,向我表达了祝贺。

我随即回复:“联系主办方。”

我们就这样互动起来,最后我想到了让她给平台留言。

下午5点多,葛老师发来信息:“已经联系编辑部的人了。”

晚些时候,我发现作家天地发布的获奖公告删除了。我猜一定是有了更新,专门为葛老师的。

7月21日上午,更新后的公告发布了,果是。这足以说明主办方对作者的尊重,更说明我们参加这样的比赛是无比正确的。

​葛老师的这条朋友圈,让我想起了两个月前参加合肥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

5月27日~5月31日,此项比赛在合肥举行。比赛共分两个阶段,六个项目。

第一阶段为解一套题和命一道题,时间为5月27日上午8:30~11:30,地点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芙蓉分校。

第二阶段为评一节课、说一节课、制作一节课件和上一节课,时间为5月30日~5月31日,地点在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合作化路校区。

经过紧张而激烈的比拼,我的比赛在5月31日上午全部结束,总体感觉还可以。

5月31日晚,我从县教体局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朱校长处得悉:在刚刚结束的合肥市第七届初中数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中,我以总分第3名的成绩获得了县(市)组一等奖。

挂断电话,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与喜悦,当即拨通了学校尹校长的电话,向他汇报了这个成果。尹校长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老师,对我参加的各项活动都是鼎力支持。

我能听出尹校长很高兴,他连声说了几个好,那隔着屏幕的笑声格外爽朗。

刚结束通话,微信弹出好几条新信息。是同去参赛队员发来的,点开,都是祝贺。估计,他们也是从朱校长那得到信息的。

家里的每个人都很开心,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儿子,他大声喊:“老爸,你是第一名,你真棒。”喊完,还主动要我陪他去读书,说是也要当第一。

一旁的爱人提醒我不要发朋友圈,是的,我是个爱炫的人,取得一点成绩便喜欢晒。她说要别人说你厉害才是真厉害,自己讲自己有天大本事也没用,她还举了好几个例子。其实,爱人说的很有道理。低调行事,高调做人,的确很有必要。

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发圈。尽管没有发,但朋友圈还是有很多教体系统的朋友知道了。随后的几天,他们先后发来信息,表达了祝贺。

我知道自己是一等奖,很多朋友也知道,但毕竟官方没有正式发布。我只能保持沉默,毕竟这个成绩虽是个人的,但离不开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要感谢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们,没有领导的重视,无法参加比赛。每项比赛都有文件通知,这些通知总在第一时间发布于学校工作群,我们能获得足够的准备时间。比赛多是在工作日,调课是必须的,没有同事们的热心就不可能安心参赛。

其次要感谢学科专家的大力指导,没有他们的指导,无法出好成绩。教体局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朱远清校长对我的弱项了如指掌,他通过电话针对我的薄弱环节给予全面具体的指导,还让我向有关同行请教。在朱校长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改观。没有县级专家们客观、公正的评价,就不可能进入市赛,自然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还要感谢朋友们的关心和鼓励,他们是我前行的动力。校友夏永立便是其中一位,还没到合肥参赛,他就准备好了“接风”小聚会。我弱项就是无生上课,他还让我放开手脚,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同为参赛选手的左敏老师,自始至终为我点赞、鼓劲。

最后要感谢家人,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参加比赛那几天,向来粘我的儿子在家很听话。爱人将家里的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没有像往常那样一天几个电话。

每一项成绩的取得,决不是平白无故的单凭运气。更多的还是自己不断坚持,永不言弃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

我一直坚信朋友圈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坚持数学教学研究。力量来自于合肥市名师张江南,她几乎每天都有一篇教学随笔出炉,有启发性、有针对性;力量来自于校友、特级教师夏永立,他的教学论文是以万字为单位,实践性强;力量来自于校友、庐江名师袁良同,他的名师工作室活动精彩、成果丰硕。

我坚持文学创作。力量来自于无为师范校友圈,初略统计,无为师范校友中中作协会员、省作协会员有数十人,他们中有专业作家数人;力量来自于朋友圈,是他们的鼓励、支持和无私,让我有了勇气;力量来自于庐江文学圈,庐江文学是老、中、青梯队明显,甚至还有少年作家,老作家们的成绩更是突出;力量来自于作家培训班,同学们的文章一篇接一篇上报上刊。

“一位青年数学老师对文学的追求令人敬佩。虽然略显稚嫩,尽管不成熟,但这种宝贵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身上所缺少的吗?生活有追求,人生有方向;生活才不会迷茫,心灵才会得到充盈和欢乐!受益了!”微信好友夏华仕老师的评语,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和选择。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聚细流,何以至江海。

扬起生活的风帆,抵达理想的彼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