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00629教学反思: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老程杂记 2022-07-22 发布于安徽
新版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是“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必修·下册》在《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等课文的“学习提示”中也有相应的跟进。

《必修·上册》的第八单元,安排了三项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充实词语的“量”,希望学生在运用词语时有所选择;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提示要把握词义的衍变,以便使用得准确;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指明词语的积累是为了运用,或者说要在运用中学习和掌握词语。

如果说上册教材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要求学生词语积累,那么下册教材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触及面就更广了。我们可以关注一下第15课、16课后面的关于词语积累的“学习提示”语——

古汉语很多实词的义项往往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或其他语汇中,比如“永保无疆之休”的“休”,与“休戚”的“休”同义;“能克终者盖寡”之“克”,其义项仍保存在成语“克勤克俭”中。联系现代汉语中的相应词语,有时可以帮助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课文中有一些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常见意义不同,比如“直咸阳”“函谷”“赂秦耶”“始祸焉”等语句中加点(加不了点,只好标红)的词。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义。

教材对词语积累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即使教材不把它单独提出来加以重视,词语积累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学生在词语积累上也要舍得花时间、费精力。因为,词语积累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没有词语,也就无所谓语言。没有语言,思维就无法拓展,文学就无从谈起,审美就没有工具,文化就无法传承。可以说,在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无可争议地占据第一位。

因此,词语积累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不同的课型当中,遇到“机会”就要抓住。

在解读了《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的内容和艺术之后,我追加了一堂词语积累课,让学生联想成语来印证课文中文言词语的义项,想得越多越好,写在积累本子上。

结果学生想出来的成语很多——

本末倒置、根深叶茂、长治久安、一得之愚、善始善终、独当一面、源远流长、德艺双馨、休戚与共、克勤克俭、寡廉鲜耻、易守难攻、竭诚以待、恃才傲物、戒骄戒躁、海纳百川、身正才卓、赏罚信明、简能而任、择善而从、文恬武嬉、垂拱而治、不言而化、各司其职、无为而治、名不副实(名副其实)、理屈词穷、临危授命(临危受命)、百毒不侵、兴利除弊、惹是生非、造谣生事、苟且偷安、殒身不恤、超凡脱俗、不自量力、寡不敌众(寡廉鲜耻)、气势汹汹、安土重迁、民怨沸腾、不为所动、揆情度理、民脂民膏、泽被后世、戴罪立功、负荆请罪、无所事事、墨守成规……

在上完《阿房宫赋》和《六国论》后,我又用了一节课让学生整理这两篇课文里的“古今异义”词,整理出来的也一大堆——

隔离天日、直走咸阳、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气候不齐、明星荧荧、韩魏之经营、一旦不能有、函谷举、可怜焦土、复爱六国之人、非兵不利、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不能独完、其实百倍、思厥先祖父、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此言得之、始速祸焉、击赵者再、智力孤危、刺客不行、当与秦相较、日削月割、破亡之故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这样的整理不需要多少技巧,也没有什么技术或艺术含量,但是,对于充实词语积累的“量”来说,无疑是一次“填鸭式”学习,我想,偶尔这样“填”一次也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积累习惯的同学来说,可以获得一定的启示。至少,老师现在形成的这篇文章中列举到的词语,他们可以直接拿来用。

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能巩固积累的成果,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的词语积累活动之后,我追加了一道语言运用的训练——

请你从“创业与守成”“善始与克终”“墨守成法与因时而变”“同俗媚众与坚持自我”话题中,选一个话题,确立论点,引用原文语句作为论据,写一段论述性的话,用上3个成语。

很多学生写出了令人欣喜的论断,这里选三位同学的供大家学习——

张盛涵:话题“创业与守成”

创业前要高瞻远瞩,创业时要以诚待人。正如魏征所说,创业之始,人“莫不殷忧而道著”,“必竭诚以待下”。思考得深了,远了,就能看清波折,避开陷阱,及时做出调整。做到这个份上,也就能获得他人的支持。俗话说“一圈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创业时尤其需要这些“帮手”。只有待人真诚,“帮手”们才会聚集到你身边来。

功成之后就要“善守”。“善守”之人不会让自己髀肉复生,他们居安思危,克勤克俭,知道本固枝荣,不会本末倒置。这是对“守成”自身的要求,对他人也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纵情傲物,而应海纳百川,避免引发“骨肉为行路”的后果。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守成的艰难,不能盛气骄横,而应如履薄冰,戒奢以俭,礼遇团队中的所有人。

黄禾:话题“善始与克终”

事业未成时,人们能做到“竭诚以待下”,但到功成名就,便“纵情以傲物”,甚至为所欲为,全然不知“善始”固然重要,而“克终”才更为艰难。想要“克终”,就必须坚守本心,而不是得意忘形,更不能把曾经的“战友”一把推开,独自享用成果。否则,就会像“奔车朽索”一样,岌岌可危矣。

张思畅:话题“墨守成法与因时而变”

余以为成变之法无界,介甫先生“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宋之新法也。法固新也,而为国之心何异哉?盖成变之法固同耳。何争其明乎?受命于上,靖安四方者,皆治国之良法也。世人多曰法乃因时而变,而吾谓法即因民而变耳。何哉?法立以治国,国治而依民,故法之善恶之所判,非君王之所好,非人臣之所利,而于益民矣。昔者,苏文忠公以守成法而左迁,及哲宗即位,又以推新而不复用。是时局利弊之变哉?无他,但为民之心恒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