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学小草: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昵称15221501 2022-07-22 发布于湖北

发《比较教育研究 227月刊 

          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     谭学小草      邮编:445000 

     摘要:在进行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当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点的内容。爱国精神不但是一种永恒的情感,同时也是我国国家精神的象征,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必须要让小学生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在音乐教材里,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素材,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作教学的目标,并且使其可以贯穿在音乐实践当中去,使小学生对祖国更加热爱。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爱国主义;有效渗透;策略运用

      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不仅要知历史,懂国情,更应该尊重先烈的牺牲,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而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特殊手段,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观、价值观构建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而小学音乐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类学科,其中有非常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为此,积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一、歌曲解析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授课的前期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尽量把音乐教材作为重点的教学环节,对歌曲当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因素主动进行剖析,从而帮助学生拓过宽眼界,同时也让教学空间更加符合教育的预期,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激发。在通过歌曲的形式呈现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方式以及间接方式,直接方式主要是对一些标志性的事物进行阐述,比如我国的传统文化等,而间接方式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热爱劳动等培养学生集体的荣誉感,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不仅如此,歌词的阐述也存在显性以及隐性的区别,爱国歌曲是一种比较具体的物质,而显性爱国歌曲,是从歌词的内容来对祖国进行歌颂。
       
比如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红旗颂》这一首歌的时候,需要注意,这是一首比较经典的红歌,可以充分的展示出爱国主义的内涵。以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引导,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厚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播放视频,并且搭配五星红旗的音乐,使学生可以在对歌词进行分析的时候,了解我国的音乐文化,以及了解我国的红旗。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作者内心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更加具有感情的对歌词进行朗诵,然后再利用交流的方式对旋律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歌曲情感当中变化的特点,充分的感受歌词当中所蕴含的爱国精神。
       
二、合唱竞赛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唱歌是最基础的内容,比较优秀的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思想,同时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心理满足,让学生能够陶冶情操。目前在小学教材当中所选择的歌曲大部分都比较积极向上,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按照歌曲当中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歌曲的背景,从而让学生更加拥有社会责任感。一般情况下,合唱都是使用集体演唱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声部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要让每个声部相互之间得以协调。所以在选择合唱曲目的时候必须要让其更加具有代表性,挑选一些比较细节的部分,对作品核心思想也要着重分析。学生在演唱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了解歌曲里的革命前辈,抵抗外族时候的应用以及无畏。要能够将这种情感利用演唱的方式表达,让学生能够了解演唱内涵,充分的了解一个人在社会当中存在的现实的价值。所以低年级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合唱比赛,然后再进行相关的指导,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其中,通过课余的时间进行练习,主动的训练以及配合展现出学生爱校爱学的精神[2]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一首曲目的时候,可以让女生和男生分别穿着比较正式的服装,在歌声当中充分的赞扬我国的伟大。在合唱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感觉到非常具有兴致,动作也极其整齐,根据最终的演唱效果不难发现,合唱竞争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其心中所潜藏的梦想,这对学生之间的感情维系以及日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进入歌(乐)曲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如教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用多媒体展示战场上战士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感人画面,让学生体会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表现音乐的特点。这样既能准确地表现歌曲,又能激起学生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四、用信息技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的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方法,使爱国主义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五、巧用多媒体课件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说给教师上音乐欣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也使多媒体课件在这里发挥出了巨大的辅助作用。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能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六、用信息技术手段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种教学手段和各种活动之中

      结合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看,会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用多媒体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用视频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各种活动,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每周的升降国旗活动,高唱《国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时机;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校举办的大型的红歌大家唱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激情飞扬,爱我中华歌咏比赛活动中,不论是《长征组歌》还是《歌唱祖国》,一曲曲激昂优美的歌曲,既唱出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又激发了同学们的凝聚力和集团荣誉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是非常必要且高度可行的。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现有的教学问题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歌曲的内容、作者的故事、歌曲中的人物以及歌曲的文化背景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梓萱.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影响研究[J].天津教育,2021,(10):131-132+135.
       [2]
杨璐.小学音乐教学中非遗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价值探讨[J].考试周刊,2021,(26):157-158.
       [3]
许洪帅.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71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