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偶感脉证十四——水气病的水分、血分和气分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2-07-22 发布于河北

#金匮要略#

之前说了,水气和痰饮是不一样的,水气多表现为水肿,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都是有水肿的,所以在第18条会说: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所以都是有肿的。水气分为水分、血分、气分,大体说的是水肿病的病机,水分者是水肿是最开始的病因,后有血瘀;血分是先有血瘀后有水肿,气分是先有气滞或者气虚后有水肿。但是水肿是一致的。治法都是先治疗病因,水分先治水,血分先治血,气分先治气。

19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抟,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师曰: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则为阳实,入则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则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抟,血结胞门,其脏不泻,经络不通,名曰血分。

本段首先讨论寸口脉和趺阳脉沉迟,表现为寒水,脾胃之阳气不足出现大便溏身肿的现象。少阳脉位于耳前动脉,此处脉沉提示有气虚,少阴脉位于太溪穴处,脉细提示为血虚或者水湿。两处脉的表现为下焦水湿停聚。男性表现为小便不利,女性表现为闭经,闭经呕引起水肿,称为血分。

本段其次描述了寸口脉沉数趺阳脉微弦的情况,数是阳实,沉是阴脉,两者结合应该属于内有水饮郁而化热。趺阳脉微提示胃气弱,弦说明气滞气短,少阴脉沉为里,滑为蓄血或痰湿,少阴脉沉滑说明血内结胞宫,脏气不泻,经络不通,称之为血分。

所以本段主要是描述血分疾病的寸口脉、趺阳脉、少阴少阳脉的变化。可以看出血分疾病病位在里,脾胃多虚,肺有水饮,下焦血滞同时可能伴有水饮内停。所以这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疾病。

20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

本条说了血分和水分的区别,主要是根据水肿和闭经症状的先后来阐述谁是原因,谁是结果。治病求本,首先治疗原因,结果自然好转,血瘀更加难治,所以血分水肿病更加难治。

文章图片1

30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寸口脉迟涩,迟有寒,涩为血虚,趺阳脉微而迟,微为气虚,迟为寒,阳气不足,手足冷,手足冷则荣卫运行不畅,随之出现腹满肠鸣,荣卫虚,阳气不通就会出现身冷,阴气不通就筋骨无以濡养则骨痛,阳前通和阴前通估计是写反了。正确的解释是阳前通就是阳气先到而阴气迟迟不来,出现痹不仁。阴前通,阴气先到而阳气迟迟不来,出现恶寒。阴阳相得,气机流畅,大气一转,原来的气滞就消散了,实证就容易气滞短气,虚证容易气虚遗尿,叫气分。本条说明起气分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症状。同样是从寸口脉和趺阳脉来说,体现了有寒有滞有水有虚有实

31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本来有气滞水停,所以去芍药甘酸收敛,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麻黄,细辛、炮附子。上个条文说了,气分水停,有脾胃之虚寒,荣卫虚且运行不畅。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荣卫,补脾胃之虚寒,麻黄散表寒,细辛温肺,炮附子补表阳。这样荣卫调和,寒气从表而散,肺胃之阳气不足得以补充,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实则失气,虚则遗尿,手足逆冷,就得到了解决。

32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属于水饮内停,用枳实行气,白术健脾利湿,可以使水饮从大小便走。本条有点像是痰饮篇,主要不是水肿而是水饮内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