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需慎重再慎重

 长天一色海连天 2022-07-23 发布于安徽

——许樟荣教授的糖友课(40)

文章图片1

张美 朱平 许樟荣,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专家简介:许樟荣,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健康中国科普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基层慢病防治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等11种期刊编委和《糖尿病之友》杂志主编、《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全科医学》副主编。曾任国家卫生部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内分泌学会委员兼糖尿病学组副组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组长、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委员兼亚太区共同主席、亚洲糖尿病学会监事、《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或医疗成果三等奖12项。发表论文390余篇,主编(译)著作25部、参编糖尿病内分泌专业参考书29部。参与编写国际糖尿病联盟糖尿病足临床指南(2017版)和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感染临床指南(2023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我有位好友,男,71岁,退休干部,以往健康,体型正常。近期体检:肝肾功能和血脂均正常,因空腹血糖6.6 mmol/L,遵医嘱完成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为空腹、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血糖分别为6.86、11.35、15.19、14.9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嘱其口服拜糖平50 毫克,一日3次,2个月再复查。

患者拿了两个月的拜糖平,有些忐忑不安,来咨询我。我同他说,医生诊断是正确的,因为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这两项指标都符合糖尿病的诊断。但是否需要服药,则不一定。请他回家后,正常饮食状态下到附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复查早餐后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再联系。次日患者到社区中心复查早餐后2小时血糖为8.7、午餐后2小时血糖为6.4 mmol/L。

文章图片2

我向其做了解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试验,全世界通用一个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和(或)2小时血糖≥11.1 mmol/L。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为6.5%,且测定的方法可靠,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诊断完全成立。但是,由于平时正常进餐,不会去喝葡萄糖水,而且老年人通常食量不大,估计正常进餐后2小时的血糖不至于达到糖尿病标准,实际上他进早餐、午餐后2小时血糖都小于10 mmol/L。主诊大夫当时开药时也告诉他,希望他的餐后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即可。因此,我不建议他服药,因为正常进食状态下的餐后血糖已经达标。

如果他适当控制饮食、少食多餐和增加活动,血糖水平应该会更低一些。如此已解释,尤其他听了我所说,像他这样水平的血糖和年龄、体型及没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将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小,患者心情大好,接受我的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自测血糖、加强与医务人员的线上联系。

文章图片3

前不久,我还接诊了1位老先生,82岁,BMI 30 kg/m2,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无冠心病、脑血管病和下肢血管病。2月前刚确诊为2型糖尿病,目前口服二甲双胍 0.5,一日2次。查:多次自测血糖,空腹7.0~8.1 mmol/L,餐后血糖7.1 mmol/L上下。今早医院检查,血压 120/80 mmHg,餐后2小时血糖7.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尿白蛋白定量正常。

我告诉老先生,他血糖和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并发症,维持目前治疗即可,也可以不服降糖药,再观察。老先生再三同我说,他以前的血糖为5点多、6点多,现在有时到7点多,最高1次为8.2 mmol/L,但餐后血糖基本在7~8 mmol/L;要求我修改其降糖方案,改用或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理由一是现在的空腹血糖较以前有所升高,二是本人并有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从网上获悉,这类药物有利于血糖血压控制和纠正血脂异常。

我不建议他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理由如下。

文章图片4

一是他目前血糖控制得很好,对于82岁的老人,个别时候空腹血糖略高,7~8 mmol/L,是可以接受的。况且,他的糖化血红蛋白为5.7%,这说明他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血糖控制都是很好的,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且用量不大,很安全。

二是对于82岁老人,控制血糖的靶目标适当放宽,空腹血糖5~8,个别时候到10 mmol/L;餐后血糖小于11,个别时候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甚至8%都可以接受。轻度高血糖引起糖尿病并发症需要很长的时间,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老人目前检查无任何糖尿病并发症,且已经82岁。

三是GLP-1受体激动剂应用于8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没有经验,即使做临床药理试验,也不会入选8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该类药物有引起腹泻、反酸、呕吐等消化道副作用,对于老人,一旦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副作用,是有风险的。

四是老人尽管胖一点,但血糖血压控制得很好,也没有心血管疾病。对于老人,胖一点要比消瘦尤其是明显的消瘦为好。通过我的解释,老先生非常高兴地接受我的意见,而且没有心理负担了,并听从我的医嘱,以后不必天天测试血糖。我建议他,像他这个血糖水平和服用的药物,一个月测1~2次血糖即可。如果血糖维持目前这个水平,可以停服二甲双胍。通过少食多餐和适当规律的活动来控制血糖。

文章图片5

通过这两例患者的接诊,我深切体会到对于老年人 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更需要慎重再慎重,不仅是不需要用的药不用,也尽量做到可用可不用药物也不用。因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疾病或代谢异常,往往已经服用多种药物,再加上口服降糖药,很容易引发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前些年,我读到一条报道,美国急诊科接诊的老年患者病因排序,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占到第2位。

文章图片6

我们门诊的糖尿病患者中,也有因为用他汀类调脂药引发肌溶解症、血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后经过及时停用药物和血液透析才恢复正常,也有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加服抗生素引起严重低血糖昏迷的。其次是许多临床上广为使用的药物并没有足够的应用于80岁以上老年的循证医学的数据,因为临床药理使用是不会入选这类老老龄患者。第三,有些代谢异常或病变与老年有关,或是伴随老年到来的一种现象,只要这些异常不严重,即使不用药也至于带来严重后果。有时积极的药物治疗反而导致老老年患者严重的不良事件,促使其走上不归路。当然,具体到哪种异常哪个患者,应该有专科医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第四,还有一些老年患者,虽然似乎很健康,但体内重要器官功能已经明显下降,甚至已经处于面临崩溃的临界点,稍有不慎,包括药物反应如腹泻呕吐等,就会导致一系列不可逆转的事件。

文章图片7

从实际情况看,有些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关注本人的健康问题,对于一些生命指标的变化过于敏感,即使血压、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的变化,他们都非常重视,甚至为此而焦虑。此时特别需要医务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在解释中更要注意态度和方式方法,要让患者能够理解和听得进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