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朱老师|寒假学习第一讲及《乡下人家》课例

 语墨绮兮 2022-07-23

今天有公号读者催我更朱老师寒假课程的学习笔记。其实呀,我是在等课程稍稍降点价。今天点进去,果然降价了。我觉得是时候了。哈哈!

一如既往,朱老师的课干货满满,加上30分钟的课例,总共讲了两个小时。倾囊相授啊,就是这样!

好吧,开始了!

朱老师说


1.为什么听课?

学生的复杂、试卷的多变、自身的发展、交流的需要……

2.复习一下重要的理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明确的语文学科性质,这是常识!更是教学的指导!)

·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落实途径是教表达形式。

·教的过程 学的经历(朱老师常常提教有过程,学有经历,也就是说有方法地教且学生有生长。我非常赞同,并且一直践行。)

3.单元整合理念的实践(统编教材就是按照单元整合理念进行编排的)

·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分清不同内容的目的)

·教学目标(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读懂教学目标)

精读与略读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教学策略(研究用什么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由教到扶再到放,如何实现。

4.四下单元目标梳理

教师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并且要有方法,利用方法落实教学目标。以二单元为例,四上将这个知识点落实,四下二单元学习时就不至于提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

一单元通过关键词句理解中心思想,二单元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中心思想,四单元是抓住动物相关的关键词句理解中心思想。也就是面对不同文本寻找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中心。

五单元写景按顺序,六单元写人按顺序,七单元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细节,八单元写童话,都要运用之前所习得的内容。

综合来看,四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中心思想。

课例:《乡下人家》


一、课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寻找场景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描写了乡村风景?

(1)生自由读

(2)字词检查

屋檐、装饰、捣衣、和谐、鸡冠花

·抽读

·去掉拼音齐读

·教多音字“冠”、书写

师板书,生书空,再在生字表旁边写一个

(3)交流乡村景物

生:屋前的瓜……

师:有补充吗?

生:鸡鸭、小河

师:这么多的乡村美景,用一句话概括,是什么?在哪一段?(最后一段)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是呀,乡下人家到处都是独特、迷人的风景。(师板书独特、迷人)

2.聚焦场景,感受迷人

(1)寻景物,想画面

师:呀,这么多的美景,我们看看。谁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写了什么景物。

生读。

师:(正音“几场春雨”)这段文字写了哪些景物?

生:竹的样子和雨后的竹笋。

师:好,我们把它圈起来。

生圈画,师板书“圈”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画出你认为形象生动的句子。

生汇报:“几场春雨过后……探出头来。”

师: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板书“画”)

生:竹笋破土而出的情境

生:我有补充,我似乎看到了竹笋雨后破土而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看看泡泡语提示,这段话写了一幅什么图?

生:雨后春笋图

师:是的,雨后春笋图。(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到泡泡语提示,它提示我们

生:边读边想

师:是的。(师板书)画出了这个句子的举举手。我们一起读读。

(2)找方法,悟好处

师:这句话写得好,好在哪儿?

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情景。

师:那为什么不用伸出头或者露出头呢?

生:这样不好,因为是几十只竹笋,不是一只,并且探字还能看出春笋很急迫的心情。

师:急迫,体会得真好!咱们做做动作。伸头、露头、探出头。从探出头感受到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兴奋……

师:所以要用探出头来。像老师这样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生写)

师:这么生动形象的句子,谁来展示给大家听。

生读。

师:你们感受到生机勃勃的画面了吗?

愿意读的生齐读。

师:哎呀,读得真好。我们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发现这样的句子很优美,遇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积累,背诵。来,我们试着背一背。

生尝试背诵。

师:谁来试试?(课件呈现了其中两句话)

生尝试背诵。

(3)用方法,试身手

师:刚才我们通过文中的拟人手法感受到了句子的形象生动,我们也来试试吧。(课件出示)

师:谁来试试?

生:春天来了,桃花露出魅力的笑容。

生:春天来了,桃花向人们展开了美丽的额脸庞。

生: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桃花露出了美丽的脸庞。

生: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生:蝴蝶在花丛中玩起了捉迷藏。

师:看来这些难不倒大家,我们来观看视频,怎样描写得形象生动。(风吹麦浪、蝴蝶戏花、菜园丰收)

师:谁来试试看?

生沉默。

课件提示。

生: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西红柿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麦穗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生2和生1差不多。

生:蝴蝶在花丛中辛勤地忙碌着,西红柿像一盏盏红灯笼,麦穗谦逊地低着头,迎接秋姑娘的到来。

(4)总结方法

3.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另一片段学习

师:刚才我们用了这些方法学习了一个片段,现在我们用上这些方法自己学学这一段的另一个画面。

生运用方法学习。

师:谁来汇报?

(第一个娃娃对“时令”的理解有误,师纠正了。)

生:我从“显”字感受到了美丽,芍药……这么多的花依次绽放,很华丽。

师:什么中带着几分华丽?

生:朴素。

师:是的。

(2)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接下来就请大家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瓜藤……

师:瓜藤攀着屋檐的一幅画面(师板书)

生:“……他们一个个挂在屋檐……衬……”。这个“衬”用得很好,比较美丽独特。

(还有很多孩子举手,但是时间到了)

四、总结结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略了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师完善板书,图文结合)(可是,老师画了一分钟,学生默默看着老师画)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朱老师评


用了教扶放的环节,选择了课文的第二段,前半节用来教,后半节用来扶,第一段用来放。容量比较丰富,想法比较好。但是问题呢?单元目标到哪儿去了?

为什么独特?小空间变成了世间万物的浓缩。这个难教?当然很难教。那我们回到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什么呢?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朱老师会怎么上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师板书)让学生明白文章的逻辑关系。

·这么多景物,难怪会说……(引出最后一段)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到底有什么独特,有什么迷人呢?看到第二段描写竹子的句子,朗读,正音。很多逗号,稍稍停一停,想一想。问:在这一段中,写的是这些景物,那独特在哪里?迷人在哪里?尝试说一说你的理解。我们来给它取一个题目,说说为什么取这个题目。取题目实际上是让学生内化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同桌交流一下,反馈。

·读读花儿的片段,取题目。支架就是取题目的方法。不停强化独特和迷人。

·自己用方法学习第一段。同样不断强化独特和迷人。

·一定要让学生有整体意识。作者安排材料的时候是有章法的。最后带领看看有哪些景物:动物、植物,动的、静的,最后回归到独特和迷人。

讨论补充


要有高年级的特点,适度涉及篇章。对于低年级,适当渗透,这是写作的思维逻辑问题。

单元的第一篇学好了,后面几篇文章也可以扶到放,逐渐放手。对于教材的方法提示要适当取舍,要有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围绕目标开展,最终落实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