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到底难在哪里?

 长沙7喜 2022-07-2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1

从事写作多年,越来越觉得这是件特别难的事。怎么算写得好,没有上限。经常感觉自己就像在爬一座高耸入云高不见顶的山,气喘吁吁爬了一百级石阶,一抬头,发现更长的路还在后面呢。

写作到底难在哪里?理解这个问题,必须思考语言文字的本质。

人类是先有语言再有文字。语言是由声带的振动变化而实现的发音系统,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记录系统。在一个文化体系里,通常有一套共同的语言和文字。字、词只是表达意义的符号或者说媒介。人与人的交流,就是借用语言文字的符号系统来交流有意义的信息。

符号具有相当的“抽象性”。比如下面这句话:

“他是一个好人。”

“好人”这个词就是很抽象的。到底什么是“好人”?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出入。

即便我们用辞典上的释义来界定“好人”,仍旧不能消除个体理解上的差异。因为对这个词的理解也跟我们每个人的个体经验有关。

如果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目睹了一个人尽管道德品质高尚却总是吃亏被人欺负,那么你对“好人”的理解会更偏向于“窝囊”的意义。而其他人却未必会这么理解。

所以,语言文字的奇妙就在于,它既是公共的,又是私人的。因为它是公共的,所以我们用语言文字来交流便成为可能,而正因为它也是私人的,所以但凡有交流,就必然会产生误解,而误解甚至可能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我和我的朋友小明相约一起喝咖啡。那天我先到了约定好的咖啡馆,我坐定下来,点了一杯拿铁,然后翻看着自己写的《精进3》。不多久,小明便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一见到我,他便兴奋地说了一句:

“我刚才来的时候,
在路边看到一只超可爱的狗狗。”

在小明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一定还浮现着这只狗狗的形象,这个形象触动着他,激发起他的怜爱之情,因而他想把这个瞬间的感受分享给我,并希望我也能感受到。

但是,我感受不到。

确实,我可以想象“一只超可爱的狗狗”是什么模样的,但是这个模样是来自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来自于我以前见过的那些狗,却不可能是小明刚才看到的那只狗。换句话说,我对小明看到的那只狗一无所知,我想象不出来小明看到的那只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只能尽量用我个人的经验去模拟和拟合小明所欲意传达的意思。而很可能,他的所见和我的所想,差得很远。

类似的,如果小明接着又来了一句,我仍然无法真正地get到:

“对了,我还看到了一个大美女。”

小明看到的“大美女”到底长什么样?有多美?我也完全不知道。这句话能传递给我的信息是如此地抽象和模糊,让我无可奈何。

但是你会发现,在我们日常的沟通中,通常都是这样的表达,当我们说“可爱”、“漂亮”、“好看”、“绝绝子”这类的词汇的时候,我们传递出来的信息是非常模糊和稀少的。


3

有鉴于此,在写作中,我们要避免“陈词滥调”。

因为当你在使用一些大家都最熟悉、最容易见到的表达时,你激起的只不过是大家已有的经验,而你并没有把你个人的、独特的、新鲜的经验传递出去,假设你确实有这样的经验的话。

陈词滥调就像一个玻璃保护罩一样,把人的经验和视野封锁在极为有限的语词世界中。网络流行语也基本上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当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使用同一个词的时候,这个词的活力和表现力也就消亡了。

我记得我在读小学和中学的整个历程中,做得特别明智的一件事是没有读过任何一本“学生优秀作文选”。因为小学生、中学生的“优秀作文””也常常是陈词滥调的大本营。

避免陈词滥调,就意味着我们要尽可能地让语言更加精确,并呈现出事物的细节。

一个专业的写作者,在他动笔之时,他对他使用的每一个词都会抱着审慎的态度。他会在自己的语词库中尽可能大范围地搜索和搜罗,反复甄选和比较,来选出最适合的词。这个词要尽量精确,最好还有些特别;有时候为了精确,一个词不够,便要用多个互补的词来展现。

搜索精准表达的过程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古人为什么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说法。而“可爱”“漂亮”“好看”这类的词则需尽量避免使用,因为它们都过于宽泛了。


4

由上面的例子便可想而知,用文字描绘出日常的事物就已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 这只猫、狗很可爱,怎样用语言表现出这种可爱?

  • 这个人从外表看很有魅力,如何用语言表现其魅力?

  • 今天的这顿饭菜很好吃,可是我怎样描绘才能让没有吃到的读者也能想象出那种美味?

  • 来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除了拍照发朋友圈,我们还能如何用笔触来记录下当时的感受?

  • ……


这些都是非常难写、难以写好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是直观且主观的感受,如果借由语言文字的符号系统从一个人那里传递给另一个人,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比写感官更难的,是写抽象的、无形之物。

比如说“爱”,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描写“爱”呢,如何把“爱”描写得惊心动魄呢?这就是大文豪的本事,而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又比如,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如何让人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可以更直接地“感知到”、“感受到”?这也是个难题,也是我写《精进3》时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比如《精进3》的第一章写“专注”。专注当然是一个很多人都写过的话题,但是如果我的笔触仅仅停留在给大家介绍专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做一个科普的话,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大家来说,大家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在理性层面上)知道“专注是什么”,而是在(行动层面上)让自己“专注起来”。

而我,要用文字这个符号系统,(以远程的方式)让一个读者从原来不专注的工作学习状态变成专注的工作学习状态,我不能仅仅靠陈述知识,而是要靠让你能够直观地“感知”,能够较为真切地“感受”到专注以及专注的意义,进而在内心中形成某种触动。

所以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而教育的媒介正是语言和文字。

所以你想想看,当我试图用我的灵魂去“推动”且“摇动”你的灵魂的时候,当我要用尽可能准确、通俗又易感知的文字去展现那些抽象的知识和想法的时候,我面对的是多大的挑战啊!

我是跨过了多少山川湖海,才写下了这些东西,才遇见了你。

点击上图购买,谢谢你支持我的作品)


5

而即便如此,我现在所能描述出的“写作之难”,也只是我目前能力范围之内,我的目力所及,所能讲出来的难。当我继续一个一个台阶地往上走,我还能看到更难、更难的东西,接受更大、更险峻的考验。

可是这个旅程终究是值得的,这是一片绝美的、如仙境一般的风景,而这个风景只有你爬到高处才看得到。

许多人把写作看作是一件简单的事,许多人以为写作可以速成,但是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把它当作一份矢志不渝的事业,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高的诚意来对待这件事情,不然的话,你写下的东西将一文不值。

(题图来自游戏《Poly Brid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