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联想不是美感——朱光潜《谈美》笔记(七)

 陋室夜读 2022-07-24 发布于辽宁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图片

在美的欣赏中,联想为什么不是美感?

在文艺创造中,形式和内容哪个重要?

联想是人们由于甲和乙在性质上类似或在经验上接近而产生的由此及彼的意识活动。它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可用意识控制,大多数情景中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作者形象地比喻到:“好比水流湿,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所以,联想的性质是飘忽不定。

因此,下面的几种情况是对美的误解:

绘画方面偏爱花红柳绿的颜色,喜欢画里面的故事,偏重画里面的道德教训;音乐方面只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白乐天在琵琶声中听到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苏东坡形容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谷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等都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

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分为内容派和形式派。内容派认为题材重要,好的的题材能引起好的联想,不好的题材只能引起丑陋的联想;因此同时看重题材中的道德教训,作者应设法把读者引到正经路上去。

形式派则认为相同题材可以有好的作品也可以有坏的作品,关键看作者的手段。“许多大学问家、大道德家都没有成为艺术家,许多艺术家并不是大学问家、大道德家。”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尤其是后期印象主义都是看轻内容的。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什么故事。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

对于内容和形式,作者反对将二者分开,关于美感与联想,则赞成形式派的主张。

作者认为,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联想一开始,人的心思就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了。

作者还认为,联想大半是偶然的,对于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产生的联想很多情况下是不同的,作品所引起的美感会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美感离不开联想,但联想不是美感。联想是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美只能是作品本身。







图片




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