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美】提升美感要避免的三种误区

 蚂蚁景观 2023-09-15 发布于陕西
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继续来聊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著作《谈美》。

之前两篇文章我们回答了美感是什么?美感起源于形象的直觉,它有两个要素:

一、美感的产生需要和实际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感。

二、在观赏这种对象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把我的情趣转移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这种移情也会产生美感。


好,就让我们先把这两作为点美感的两个立足点。想要在这两个立足点上站稳,我们还要打倒三个关于美感的误解。

这三个误解分别为:

快感、联想与考据

是不是听着一头雾水,别着急,我来逐一解释。

一、美感不等于快感

快感是最容易与美感混淆的,所以我们第一步先打倒享乐主义的美学。通常人所谓美大半指的就是好看,是愉快。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一座女神雕像美是否是相同的呢?


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女神的美只能引起美感,而姑娘的美除了美感还一定拥有快感。

美感跟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觉到快感,饥饿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觉到快感。


当你觉得一个姑娘可爱,你想她做你的妻子,这时的美就是满足性需求的条件,也就是一种快感。

如果你看见一个姑娘,不起性欲的冲动,只把它当做线纹匀称的形象看,那就和欣赏雕塑或画像一样了,但我们很难做到单纯的欣赏。


而美感的态度就是不带任何占有欲。

弗洛伊德把文艺都认为是性欲的表现,性欲是最原始的,最强烈的本能,在文明社会里,它受道德,法律种种社会的牵制,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于是被压抑到潜意识里。

其实弗洛伊德的文艺观还是享乐主义,他的毛病也在把快感和美感混在一起。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能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到我是否喜欢所观赏的形象。

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觉得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是愉快。


所以在你提升审美的过程中,需要提醒自己美感并不完全是快感,从而你会把美感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二、美感不能过度联想

第二个美感的误区就是联想。联想是以旧经验去诠释新的经验,如果没有联想,知觉、记忆、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他们都是根植于过去的经验,可见联想的应用之广。


那啥是联想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甲和乙性质上的相似,或是甲和乙精神上的相近。

比如我们想到春光就可以联想到少年,这就是性质上的相似。


再比如说,我们想起赤壁,就能想到曹孟德或者苏东坡。这就是经验上的相似。


那为什么联想是审美的误区呢?

因为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

比如我们看一幅画。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你就会通过画中的事物联想到其他的事物当中去。所以在画廊或者是博物馆中那些有故事情节或者历史性的画作通常都非常有人气。

而像抽象派立体主义这种没有故事情节的抽象作品,大部分人觉得看不懂,因此不屑一顾。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看画儿看的其实并不是画的本身,而是他所内涵的道德教训。


说到这儿也得解释一个问题。这些创作的故事性和历史性是不是美感呢?
目前艺术界有两派解释。

有一派认为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或故事是美感。因为这些情节能够唤起某些人类原始的情绪。比如史诗或者悲剧,总会让人沉浸其中。


而另外一派则认为故事情节并不是美感。他们更看重形式而不是内容。

因为两个画家用同一个模特所画成的画价值有高低,两个文学家用同一个故事所成的诗文意蕴有深浅。

所以艺术的美感在于形式,而不在于内容。如果你不是艺术家,即便有很好的内容,也不一定产生出好的作品来,反之,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平庸的东西,经过心灵手巧,点石成金之后也能成为极好的作品。

印象派大师莫奈,梵高等等。他们画的往往不都是一张椅子或是几间破屋吗?


到了抽象艺术时期,画甚至可以没有任何具体的物象,几个色块拼贴,这更是形式的极致。


所以朱光潜更赞成形式派的主张。在美感经验中,纯粹的形式会让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向上面,从而避免因为故事产生其他的联想。


联想,使精神涣散,会使美感的意向迁移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所以这也是我们说联想是审美的误区之一的原因。

三、美感也不能死抠考据

美感的第三个误区是考据。

人类天生就有好奇心。所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之后,我们发展出了考据学,在中国叫做朴学。


我们对待任何文艺作品都在研究来源。似乎如果知道了全部的历史知识,就可以帮助欣赏美的本身。

但考据只是欣赏美的预备。只是做到了史学的功夫,却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一般考据的学者通常都会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就是穿凿附会。他们认为作者的一字一画都有来历。于是便一字一句考证。这样去审美显然本末倒置了。

第二种错误在于因为考据而忘记了欣赏。这就像食品化学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饪方法研究的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吃一口,这无异于暴殄天物。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艺术创作带有随机性,并不是严谨的科学。所以欣赏美感也不必死扣历史文化。

但话又说回来,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也不能完全不做功课就谈审美。从前老先生们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现在的一般青年又不太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总结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期提到的三个美感的误区:

一、美感不等于快感
二、美感不能过度联想
三、美感也不能死抠考据

美本就是主观的,美本身包含有快感、联想和考据,但我们不能把这些当做美感的主体,当你有意识地辨别生活中的这些美感误区,那么你在审美这件事上就已然入门了。


这期就先聊到这里,这里是详解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专栏,下期我就就来聊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掘美。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