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院病理科在Brain Pathology杂志发表关于长期癫痫相关节细胞胶质瘤的研究

 remember草木 2022-07-24 发布于陕西

近期,我院病理科研究成果之一“Integrated genotype–phenotype analysis of long-term epilepsy-associated ganglioglioma”正式发表于神经病理学领域著名期刊Brain Pathology(JCR分区:Q1区)。该文综合探讨了长期癫痫相关肿瘤中最常见的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GG)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为GG临床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依据。文章第一作者为病理科王玉娇博士,通讯作者为病理科朴月善教授及神经外科赵国光教授。 

图片


研究背景:

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GG)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胶质神经元混合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是长期癫痫相关肿瘤(LEAT)中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GG预后良好,属于WHO I 级,少数GG具有间变性特征预后较差,属于WHO III级。BRAF V600E突变是GG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但并不是GG所特有的,还可见于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以及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等。目前,国人GG尤其是BRAF野生型GG的分子遗传学概况是未知的,因此综合分析GG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对癫痫发病的分子机制探讨及临床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收集30例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GG标本。基于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组织病理学进行回顾性总结。我们将GG伴有高ki-67增殖指数(>5%)或PXA的组织学成分归为非典型病理特征。采用靶向131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其中针对三例组织学存在异质性的GG,即对GG伴有PXA、DNT或少突胶质细胞瘤 (oligodendroglioma,ODG) 样肿瘤中的不同组织学特征成分进行分别测序。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肿瘤复发或进展,通过脑电图(EEG)和临床症状评估癫痫发作情况,按照Engel分级量表进行分级(I 、II、III 和 IV 级)。最后综合病例的临床-病理-分子特征进行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


结果:77%的GG中检测出基因突变(23/30),其中BRAF p.V600E突变最为常见(20例)。另外三个病例分别检测出KRAS p.Q22R 和 KRAS p.G13R突变、IRS2 拷贝数增加 (CNG) 以及 KIAA1549-BRAF 融合。在对同一肿瘤的不同组织学特征成分进行分别研究时,我们发现在1例GG伴PXA特征的两种成分中均存在BRAF p.V600E突变,PXA成分另伴有CDKN2A/B 纯合缺失;在1例GG伴发DNT样结构的两种成分中均存在IRS2 CNG;以及在1例有ODG样特征的GG的两种成分中均发现BRAF p.V600E突变和7号染色体获得。临床随访结果显示24例GG均未发生肿瘤进展(6例失访),但9例出现术后癫痫复发情况。9例GG中,8例为CD34染色阳性,6例为男性,5例是BRAF野生型,4例GG伴有非典型病理特征、其与癫痫复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474*)。


结论:节细胞胶质瘤主要通过BRAF p.V600E突变等激活MAPK激酶途径调节肿瘤的生长增殖。此外,我们发现同一肿瘤不同组织特征成分携带不同的基因改变,表明可能存在复合性节细胞胶质瘤的特殊亚型,并有向高级别转化的可能性。伴有非典型组织病理特征的GG与癫痫复发具有相关性,为癫痫发病的分子机制的探讨及临床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图片

     图1  30例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分子遗传学特征总结

* GG伴发PXA肿瘤(GG-19)、ODG样特征肿瘤(GG-20)及DNTGG-22)肿瘤的不同组织学特征成分分别进行测序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