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拢菁骏 | 槐花

 新用户98917666 2022-07-24 发布于甘肃

槐花

槐花奶奶已经去世多年了。邻家的槐花姑娘嫁去了远方。槐花妹妹永远是妹妹,永远是槐花。

槐花有两种。一种是原生于我国的国槐。国槐花为淡黄色,可食用、如药、做染料。花期夏末。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本草纲目》和其它中医药书籍均有记载。“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竖肾水”。因国槐花的药用价值高,有经济效益,所以并不做食用。

另一种槐花是刺槐花,也叫洋槐花。18世纪由北美洲引入亚欧大陆。洋槐树树干通直向上,质坚耐腐。燃烧缓慢,烟小焰大,为房屋椯梁和柴火上品。洋槐花为白色,花期春末,有香味,含糖份高,产蜂蜜量大。所以为食用佳品。

家乡的山头沟壑,洋槐树密布,这个时期,正是洋槐花飘香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扉。漫步在槐花香的海洋,文人墨客,总会灵感大增,即兴赋诗,流连忘返。

我是不懂得欣赏花的,也没有花前月下的雅兴。家乡是不缺少花的。柳树刚抽新芽的初春,黄柑桃的桃花便开了,紧接着曹杏的花也争相开放。这两种花精贵的很,给你带来喜悦的同时你却得暗暗祈祷。倒春寒若夹着霜冻来临,秋季便无桃杏可食、可卖,损失惨重。于洋槐花之后所开的酥梨花、油菜花、贡枣花因人们农耕忙碌,便在也无心搭理。唯有洋槐花开时,青黄不接,野菜成草,采食洋槐花便成了家乡人的主要生计。洋槐花食用期极短,含苞欲放的小花蕾是吃起来口感最好的。全开成花瓣味道就差了许多。

小时候,母亲在洋槐花快开时总会摘上一大筐,洋槐花择洗干净后拌上少许面粉上锅蒸了就可以吃了,鲜甜可口,极其解饿。奢侈一点时,母亲会在多拌了面粉的槐花中加入鸡蛋,然后在锅里煎成槐花鸡蛋饼。每人来上一个。

那一年,想起来心如刀绞的一年。由于大旱庄稼欠收,到了槐花开的青黄不接时,家里没有一点可拌入槐花的面粉了。父亲走东家,进西家的几乎借遍了全村也没有借到粮食,那年月谁家的粮食都紧缺的要命。无奈的父亲坐上了进山里拉木头的卡车进山伐木去了。

母亲刚生下妹妹四十多天。大人没有粮食,孩子没有奶水。父亲走后的那天下午,母亲和姐姐摘了几大筐槐花,再三的叮嘱着姐姐怎么做槐花吃。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母亲抱上妹妹出门了,步行去百里之外的舅舅家借粮食去了。母亲走后的几天里,顿顿没有加面,没有辣油槐花吃的我反酸呕吐,眼巴巴的盼着母亲借面回来。

母亲回来了,背着半袋面,怀里却没有妹妹。母亲一回家便急忙在槐花中拌了面上锅蒸了给我们吃。我和姐姐问起妹妹,母亲说放在了舅舅家。晚上我睡了后,母亲却在外面哭了大半夜。后来才知道,强势的外奶将妹妹送人了。母亲执不过外奶的命令“好歹让孩子逃个活口”。半袋面,一个孩子!姐姐哭喊着:“”我们吃槐花,不吃面了,我们要妹妹”。

那年月,真的饿死人的。要不是槐花,真的饿死不少人。那时,人命如草。不是人命关天。

槐花开了,又是漫山遍野的洋槐花开放。 单位的食堂,几个小姑娘服务员吃力的倾倒着那几大桶剩饭。几个女同事嚷嚷着食堂饭菜难吃,要去山上摘槐花吃。

赏槐花是一种雅兴,吃槐花是一种情结。
      

后记

当我写下这些让人窒息的穷苦故事时,很多人讨厌我成天“哭穷”,他们不知道有一种夜半啼血的鸟类,它是我的本家,叫杜鹃,它夜半啼血是为了唤回春天。

我“哭穷”是为了唤起大家的警惕,杀死那些残害穷人的恶鬼,它们假借命运之名四处作恶。

——   杜昌华《抓住那连夺三条人命的恶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