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虚生百病!中医坦言:脾虚的人,至少会有这9个毛病

 新用户59986244 2022-07-24 发布于安徽

中医所说的脾与西医所说的脾并不一样,这是两个既相关又不同的概念,西医所说的脾是人体的一个实体器官,而中医所说的五脏六腑其实不是结构上的实体,是以经络为基础划分的区域功能,因此中医所说的脾指的就是脾经所代表的功能,它是抽象功能的符号,类似于消化系统中偏重于“运化”的那一部分功能。

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症,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

脾气虚则五脏之气皆虚。所以我们所患的很多病症都有可能是脾虚引起的。吃得太饱,暴饮暴食,太多油腻食物,食物不干净,饮食不规律,吃太多生冷食物等,这些饮食习惯都会伤害我们的脾胃,造成脾虚。脾虚的症状各有不同。

脾虚的主要症状

脾虚生百病!中医坦言:脾虚的人,至少会有这9个毛病

1.大便粘或便秘

如果发现大便不成型,并且用水冲时发现马桶上粘了一部分,则说明你的脾虚有湿,并且还伴随着消化功能异常的问题。也有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

2.怕冷怕热

中医中的虚分为阳虚和阴虚,阳虚则怕冷,阴虚则怕热。脾气虚会导致气阴双虚。出现冬季即便是生病也还是手脚发热,喜冷。而夏季很容易中暑,常年处于低血压状态,每天精神不足,浑浑噩噩。

3.女性贫血,容易衰老

女性脾虚很容易出现贫血的问题,时常会感到头晕目眩,并且情绪低落。而衰老的主要原因是气血失衡,气血者乃人体生命之根本原动力,脾运健旺,气血充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就会容光焕发;相反,气血两亏,皮肤失养,则显老。

4.身体肥胖或消瘦

由于脾胃功能过于虚弱,所以吃进体内的食物会一直堆积在体内,难以被消化,同时自身的新陈代谢过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只能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

其次,脾主肌肉,脾虚导致肌肉松软不再紧致,腹部就容易出现“游泳圈”,突然发现自己肚子上的肉越来越多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

5.舌头胖大,舌苔过厚过黄

观察下你的舌头,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苔清薄且干净。如果舌体胖大,主要原因在于脾脏的虚,当脾脏虚弱的时候,水液代谢的能力就会减慢,所以舌头上面有多余的水湿代谢不出去,就会显得比较庞大,也就形成了胖大舌。舌头胖大了,嘴里大小就不合适了,所以抵在牙齿上面,就形成了齿痕。

6.黄脸婆

脾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血液的顺利循环流动,所以一旦脾脏出现了问题,那么血液流通不顺畅,则会出现脸部皮肤发黄,精神不振,血虚等症状。

7.拉肚子

拉肚子是脾虚最典型的症状,主要由于脾阴虚,造成食物无法运化,湿气入侵,大便溏稀。

8.白带过多或过少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9.睡觉流口水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如何调理脾虚

脾虚生百病!中医坦言:脾虚的人,至少会有这9个毛病

1.规律作息,良好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不要宵夜,不暴饮暴食,三餐定时定量。

2.少食多餐,营养均衡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在饮食方面,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要尽量避免辛辣,酸味等刺激性食物,多吃点甘味的食物,甘味食品有益人体的脾胃之气。另外保证规律进食,三餐定时定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等,避免暴饮暴食。脾虚的人,可以多摄入一些补脾益气的食物,如粳米,山药,扁豆,葡萄,红枣及胡萝卜等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同时,也要避免一些寒凉,容易伤脾的食品,如苦瓜,茄子,莴苣,枇杷,绿豆等难以消化的食物来碍脾。

3.适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运动可以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肠胃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且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4.心情愉悦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的说法,认为人思虑过多,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脾的正常功能。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给自己减压,避免压力过大,工作注重劳逸结合,凡事不强求。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让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

5.注意身体的保暖

脾喜欢温暖的环境,最怕受凉。而办公室人员,常吹空调的人,腹部容易受冷,容易导致脾虚,所以要注意保护容易受凉的部位,防止着凉而引发病痛。

来源:山西省中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