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玮:凡事皆有三种解决方法

 zhanghai6208 2022-07-25 发布于江西
图片

最近看到字节跳动张一鸣的一个发言,他说:

认知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从理论上,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可以构建,比如拿多少钱,拿谁的钱,要招什么样的人等等。你对这件事认知越深刻,你越有竞争力。

图片

管理者需要坚持学习思考,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能用肢体的忙碌,来掩盖头脑的清闲。认知升级了,竞争力才有保证。

今天要谈的是一个老话题:凡事皆有三种解决方法。

下属工作遇到问题,来向你请示。你该怎么做?

不要着急,不要生气,保持冷静,保持平和,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案?

向上级汇报问题必须带解决方案,这是你对下属的要求。

不但要有解决方案,而且至少要拿出三条解决方案。不是总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吗?那就在工作实践中拿出实际行动来。这应当成为一种管理习惯。

不是让上级帮你想办法,而是你想出办法让上级来决策。工作不是上课做题,不要指望老师指导,不要期待有标准答案,面对接踵而至且瞬息万变的难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想出方法,解决它。

如此,才能保持成长,才能有认知升级。

那么,如何想出三种方案呢?我提供10条思路。

图片

1. 上策、中策、下策

图片

古代君王遇到事情,让谋士出主意,谋士通常会出上中下三策。

举一个经典的例子。《三国演义》中,刘璋听信谗言,邀请刘备入蜀,相当于引狼入室。刘备入蜀之后,就不想走了,请庞统出主意。庞统献出上中下三策。

图片

上策是,乘刘璋不备,直接奇袭他的老巢成都,一战定输赢。

中策是,就近先把刘璋手下的大将杨怀、高沛斩杀,然后再去攻打成都。

下策是,如果不动手,必定没办法再待下去。不如先返回荆州,再徐徐图之。

刘备最后选择了中策。后来有人评价,上策太冒险,下策太消极,中策相对比较保险。天下没有完美的方案,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处于两难之中,在两难之中择其中,也是大多数人的做法。

有人猜测庞统的本意,就是中策。给出上策与下策,只是让刘备更果断地下决心而已。由此可知,买东西要货比三家,做方案也要有上中下三策。

2. 中杯、大杯与超大杯

图片

星巴克的咖啡有三种型号:中杯、大杯与超大杯。

图片

这个设计很巧妙,普通商家只是简单地分小杯、中杯、大杯,星巴克用了设计思维,结果就完全不同。

中杯、大杯、超大杯究竟与小杯、中杯、大杯有何不同,值得从各种角度去细细分析玩味。

如果你去星巴克,点的是中杯,店员通常会问你,加3元就能换大杯,换不换?有人做过调查,一半左右的人同意换成大杯。感觉自己好像赚了一样。而如果你直接点大杯,店员就不太会问你,要不要升级成超大杯?

事实上,三种型号里,卖得最多的也是大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杯的设置就是一个锚点。通过对比,大杯的性价比就彰显出来。就好像我们去逛商场买衣服,通常都有打折。有些打折商品直接把原价标出来,然后画一个叉,用更大的字体写上最新价。顾客就凭空生出购物的动机。

中杯的性价比实际上很低,如同很多商品原价虚高。所以跟领导汇报工作,如果只有中杯这一个方案,多半是会被骂的。但是有了大杯与超大杯,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3. 应然、实然与或然

图片

应然,就是应该怎么样。实然,就是实际怎么样。

我们跟人讨论问题时,有时各说各话,因为在不同层面,所以达不成共识。例如老师批评小明:你为什么上自修课说话?小明回答:小丽也说话了,你为什么不批评她?

老师在应然层面,小明你不应该上课说话。小明在实然层面,实际上小丽也说话了。

上级定的目标常常属于应然,去年增长了10%,今年应该更高。下级心里暗暗叫苦,他们知道实然的情况,去年已经使出洪荒之力,今年外部形势发生了变化,能够保住去年的目标就不错了。

或然,就是有可能而不一定。梦想就是一种或然,万一实现了呢。创新也是一种或然,只有非常人,才能成就非常事。只要有1%的可能,就付出100%的努力。

真实的路径,往往是介于应然与实然之间的或然。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然后等待命运的青睐。

图片

4. 移用、化用与独创

图片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的作文题是这样的: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图片

先简单解释一下“翼然”、“泄玉”与“沁芳”。翼是翅膀,翼然就是鸟张开翅膀的样子;泄玉指的是水流倾泻而下,像白玉一样;沁芳则含义隽永,既可指花的芬芳沁入水中,亦可指水流带着花的芬芳沁入园中,芳亦可指代大观园的女孩子们。

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而造,这是基本背景。翼然取自于《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时写的,表达自己宁愿归隐也不同流合污的心志,这个词显然不合适。

贾政觉得要体现“此亭压水而成”的特点,想到《醉翁亭记》里有泉水“泄于两峰之间”,于是提出“泄玉”二字。这两个字实在是粗陋不堪,显示出贾政才学平庸。这两字不但意思直白,毫无余味,更重要的是,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个谐音词,决不可用。

沁芳就很高明,有多重含义。谁沁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元妃来看时,甚至可能会想到这是贾家受到皇家的沁润,体现了皇恩浩荡,因而是应制的上等佳作。

当然,不懂翼然、泻玉与沁芳的具体含义也没关系,只要懂这三个词的来源即可。作文题目中实际上已经讲得很清晰,分别对应移用、化用与独创。这三个词正是我们面对困难的三种不同方案之来源。

移用,就是找一找,别人遇到这种问题时怎么解决的,把方法照搬过来就可以了。

移用的问题在于,一来涉及抄袭,二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情总有一些不同,借鉴别人的方法,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修正、改进与优化,这就是化用。

独创是最难的。沁芳就是曹雪芹的独创,用在此处还非常合适。红学专家周汝昌甚至说,《红楼梦》的核心就是“沁芳”二字。

在《红楼梦》这个案例里,移用、化用与独创有优劣之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当然鼓励独创,但是独创风险也很大。化用反而是相对更稳妥的做法。能够独创出“沁芳”这样的词,难怪对贾宝玉一直严厉的贾政也“拈髯点头不语”,可见内心是相当的满意。

5. 本手、妙手与俗手

图片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也同样很有热度:

图片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图片

所谓本手,就是常规方法。我们在职场做事,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就跟下棋一样,定式研究多了,经验丰富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按常规应该怎么下,心里大概是有些数的。知道本手该怎么走,作为棋士,你就登堂入室了,作为职场一员,你也是合格的。

然而,只会走本手,竞争力远远不够。遇到稍微厉害一点的棋手,走着走着就处于劣势了。我并没有犯什么错误,可最后棋就输了。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脱颖而出,就一定得会下妙手。妙手不容易,是千锤百炼、厚积薄发的结果。蘅塘居士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指的是本手。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的是妙手。妙手与本手是破万卷与三百首的区别。

要会下妙手,光有勤奋不够,还得有天赋。陆游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杜甫夸赞李白有诗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乾隆皇帝也很勤奋,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可有一首流传?

基本功不扎实,天赋不够,又要追求妙手,就会弄巧成拙,成为“俗手”。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翼然”算是本手,中规中矩,“泄玉”岂但是俗手,简直可称恶手,“沁芳”则是妙手。

我们给上级写方案,方案一可以是本手,常规方法;方案二要多用才思,争取出妙手,一鸣惊人;再列一个方案三,其他组织使用过,曾经是妙手,用多了便成俗手。

6. 蚂蚁、蜻蜓与飞鸟

图片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早年写过一本《静悄悄的革命》,影响了一代教育人。他有一个教育观点,做教育研究要有三只眼,分别是蚂蚁之眼、蜻蜓之眼和飞鸟之眼。这三只眼对应的正好是微观、中观与宏观。

图片

普通一线教师贴地行走,看待教育的眼光就是蚂蚁之眼。蚂蚁在草丛中爬行,熟悉青草的味道,感知土壤的湿度。

学校管理者如同蜻蜓一样,虽然飞不高,但是能看到一片草地的教育生态,对学校教育管理有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把握。

教育专家学者就如同飞鸟,视野开阔,高屋建瓴,他们能发现草丛中的一只野兔,也能够看到草原的尽头是什么。

按照佐藤学的理解,好的教育者必须同时具备这三只眼。这显然不太容易。注重细节的人往往格局不够,格局宏大的人往往抓大放小。从岗位的需求来说,组织中的基层、中层与高层应该分别侧重于蚂蚁、蜻蜓与飞鸟这三种视角。

换句话说,高层最应该做的是战略,基层最应该做的是执行,而中层则介于这两者之间。

做方案要听取多方意见,每个视角看到的风景都值得重视。

7. 物理、设计与意向

图片

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写过一本书《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所谓直觉泵,指的是思想实验,也可以理解为思考工具。其中提到,人类通常有三种立场:物理立场,设计立场与意向立场。

图片

我们可以大致地将这三种立场理解为你我他这三种人称。

物理立场是第三人称。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时通常是客观的,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来客观冷静地阐述事实,不带任何成见。就好像物理规律客观而永恒,不因你我他而改变,每个人所理解的物理规律都一样。

设计立场是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来叙述的文字不多,如果有,常常发生在亲密关系中。老师对学生谆谆教导,父母给孩子以书代言。丹尼特的设计立场指的是一种反思精神。我设计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总是出错,我得检查一下我的错误究竟在那里。当我们用第二人称来叙述时,我们通常带着深深的反思与内省。我们在倾诉的同时,意识到我们自己的不足与错误,满是悔恨。

意向立场是第一人称。这是我们习惯所持的立场。面对下属的问题,管理者往往下意识地会有一种指责性的倾向,你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你本应该那样做。

下属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可以采用物理立场,摆事实,讲道理,说明所面对的问题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也可以采用设计立场,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自己身上找根源;一般情况下,要避免意向立场,把过错推卸得一干二净,都是别人的错。因为你的上级很可能持意向立场,一口大锅正要扣在你的头上。

8. 法学家、经济学家与商人

图片

商业咨询专家刘润认为,一个人心中,应当有三种“对错观”,即法学家的对错观、经济学家的对错观和商人的对错观。

图片

刘润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一个坏人A,诱骗好人B到没有锁门的工地C,然后B失足摔死了。请问,这是谁的错?

法学家的观点是,当然是A的错。但刘润接着说,这种对错观不一定能防止类似案件下次发生。

经济学家认为,B被坏人A诱骗到没有锁门的工地C摔死了,是C的错。因为,整个社会为了避免B被A诱骗到工地的成本,比工地C把门锁上的成本,要高得多。

如果惩罚工地,虽然工地会觉得冤,但是以后工地就都会把门锁上了。这样的事情,会大量减少。

因为,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在谁。

商人则认为是B错。因为无论把谁抓起来,B都无法起死回生。谁损失大,就是谁的错,谁就应该吸取教训。

真实的情境有时更复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事情的是非曲直有不同的看法。

每个人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不妨也考虑其他人的立场,这样也许能找到一个求同存异的方案。

9. 零阶、一阶与高阶

图片

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听到赞美就开心,听到批评就抵触。这种天然的反应属于零阶。

有修养的人会反省,我为什么这么沉不住气,这么容易就喜形于色或者怒不可遏?

反思久了,对自己零阶反应会生出一种情绪,可能是惭愧,也可能是懊恼,这个情绪就升级为一阶。

再进一步,还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惭愧的情绪,我到底惭愧什么呢?听到批评不开心是人之常情,没必要惭愧内疚。于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直面批评,也接受自己的不开心,把注意力聚焦在批评的内容上。别人看你面不改色,不动如山,这就是二阶了。

图片

至于孔子能做到“闻过则喜”,高阶无疑。

平时写报告或者发言也可以做这样的升级练习。

很多人害怕即兴发言。想到什么说什么,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是零阶发言。

有经验的人发言会有套路。例如,我在会议中突然被主持人点名发言,又没有任何准备,我可能会这样开头:我简单谈三点感受。然后一边说,一边想。事实上,你只要想出三个主题词,然后发挥一下即可,不需要讲太多。这是一阶发言。

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能够作高阶发言。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徐溟旭有一个“三点一线”的理论:即兴发言讲三点,且这三点都在同一逻辑线上。

也就是说,在一阶的基础上,注重三个主题词的内在逻辑。例如:感谢—祝福—期许;过去—现在—未来;接情绪—给资源—促行动等。

在不同的场景中做即兴发言,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又逻辑自洽,才是真正的高手。

10. 短期、中期与长期

图片

股神巴菲特有一个10—10—10法则:

每当我发现自己处于两难困境时,就会问自己3个问题:

这个决定在10分钟后会带来什么结果?

在10个月后呢?

在10年后又会怎么样?

问题的答案通常会成为我做出最理性决定的依据。

图片

在我看来,巴菲特的这个法则就是同时具备短期、中期与长期的决策视角。

多年前,我曾经给一位高中毕业生留言:弱者报复,强者宽容,智者忽略。那名同学当时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内心有怨恨情绪。我给出了报复、宽容与忽略三种选择。

如果10分钟做决定,很多人会选择报复;如果10个月之后再来处理,大部分人会选择宽容;如果10年后再来提这件事,估计没几个人还记得,自动忽略。

图片

我们更提倡长期主义的策略,就是要做时间的朋友。时间是尺度,时间是解药,时间是答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结语

图片

最近某生产厨房用具的民族品牌遭遇信任危机。董事长的发言被送上热搜,公司的应对全无章法,恶手频出。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曾经分析过的一个案例。

小明自修课讲话,班主任正好在窗外巡视,抓个正着。小明有三种应对方案。

方案一:抵赖,死不承认。老师你看错了,我一直很守纪律。

方案二:认怂,同时叫屈。是小丽先跟我说话的,老师你为什么不说她。

方案三:认错,深刻反省。态度极其诚恳,即便老师真的弄错了,也不狡辩,甘愿受罚。

以我20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方案一或方案二。那些极少数选择方案三的学生,都是骨骼清奇之人,前途不可限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