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聊高三家长的焦虑

 般若觅 2022-07-25 发布于江西

一进入高三,家长们就莫名其妙的焦虑起来了,就像打仗冲锋陷阵,只要前面还有一排士兵在,安全感多多少少还在。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明年就轮到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了,怎么会不焦虑呢?

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家长会焦虑,这完全可以理解,可为什么孩子成绩理想的家长也会焦虑呢?一切都源于未知,因为未知会给人带来恐惧。世事无常,未来变化莫测,因为谁都无法保证心中的期待一定会如期而至。

焦虑的产生是人无法控制的,但焦虑的消除人确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曾国藩曰:未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恋。未来发生的事情,不需要迎上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让它杂乱,要做什么就专心做什么。当这件事情过去了,你也无需留恋它。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为自己的焦虑而有所作为。这个有所作为,不是掩藏,不是克制,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消除。就算你掩盖的再好,每一位孩子强大的第六感,一定能清晰的感知父母的情绪变化,因此每一位父母都要确确实实做到没有负面情绪。我能理解每一位当局者的难处,但我是过来人,我的孩子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保研成功,我可以明确的告诉每位家长,消除焦虑是完全可以做得到,而且你必须做到。因为你有五分焦虑,就会在孩子身上放大为十分焦虑。

我们通常喜欢教育人要学会负重前行,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悖论,道理非常简单,因为负重,前行哪能容易呢?因为负重前行,很多人会倒在前行的路上。有压力就必须要释放压力,有焦虑就必须要消除焦虑。对一个佛性的人,焦虑与压力消除了就够了,但对需要成长的人来说,那就显得不够了,我们还需要对他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那要该如何培养呢?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情绪强大的感染作用。家里的家长积极乐观,学校的老师积极乐观,身边的同学也积极乐观,只要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自信的力量,自然而然,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变得更加自信。

但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种假自信,是一种因不自信而产生的强迫症。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领导,我们的老师,只要看到孩子一时半会没拿起书本,心里就忐忑不安,就更别说孩子摸手机,看电视了。孩子的学习需要节奏性,需要放松。一时半会儿没拿起书,真的没有多大关系,只要可控就完全没有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孩子玩不玩手机的问题!说一句伤你自尊的话,关键是你的能力根本无法把控你的孩子。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孩子浏览手机的内容,孩子看电视的节目,这些你都无法把控,这才是问题的真正根源。如果你能真正做到让孩子玩也玩得开心,学习也学的踏实,你怎么会产生焦虑呢?

要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必须先培养自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万物归宗,一切源于自己内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未来可期,相信才可以看见,因为我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才努力去创造未来,如果怀疑自己不能实现某个未来,我们就不会为此付出努力。相信一件事情,我们不能需要太多的理性,过于理性,精于计算,会让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就止步。那如果一个孩子明明就没有任何希望,你还选择相信,这岂不是盲目自信了?不,你不能这样想,那是你的世界观问题,你的目光太短浅了,高考只是未来的一个阶段,难道没有了高考?我们就没有了未来吗?我们除了要相信未来之外,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相信适度带点盲目,是有益处的,但有关选择,我们还是需要理性,期望值的设定正是理性的结果。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未来,只要能做到她(或他)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最后,还需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遗憾,要有一个豁达的心胸,高考的失败能奈我未来如何。把目光的焦距调远,把景深调大,高考何惧之有,怕它做甚呢?

(图片来自公众号:《手机摄影技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