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纪事-1969年(上)

 snjsx002 2022-07-25 发布于福建

中学纪事-1969(上)

1月1日  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歌》等“革命历史歌曲”歌咏比赛。
2月上旬  参加校文艺宣传队的节目排练。第一个节目是王芳玉老师指导的表演唱《朵朵葵花向太阳》。在此后的文艺宣传队的活动中,我先后学过二胡、手风琴、风琴等乐器,但对锣、鼓等打击乐器却总是不愿去摸。


本学期  由于一方面自己的家庭文化背景差,一方面自己的数理基础不是很好,所以与有的同学相比,学习感到比较吃力(此种情形一直延续到下个学期)。在这个学期,我偷偷地借到连扉页也掉了的巴金的《家》,利用课余时间从头至尾看一遍。
2月17日  春节,在人民会场(即后来的“桥城影院”)演出《朵朵葵花向太阳》、《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歌舞节目。尽管是借一套绿色军服参加演出,但这是我对“高兴”这种情绪有了初级理性认识的第一个日子。
 

教官: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校宣传队 小林
正面前排自左向右:金生勋 梅雪雄 王瑞永 刘煜彭 缪福健 吴维发 ……
 
2月下旬  阅读《官场现行记》和《林海雪原》。
对“官场”及其现象有着模模糊糊的厌恶感……
对曲波作为一个军人却能写出《林海雪原》而深感钦佩;对他工作之后回家具有的“宿舍是这样的温暖舒适,家庭生活又是如此的美满”的感觉,他在灯下伏案写作、床上是“那样幸福地酣睡的爱人和小晶晶”的情景[1],我的内心充满着无比的羡慕。由此,我想象着自己的将来——
……工作下班后回到家,见到的是贤慧的妻子和乖巧的儿女。夜晚,我或是在嘀嗒的春雨声中寻找着文思;或是在夏夜写作困倦后走到窗边,迎着微风,望着满天繁星;或是在秋收的季节整编自己的书稿;或是披着暖和的大衣,在自己明亮的书房里伏案阅读,汲取着古今中外名著的精华……
——我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问自己:这,兴许就是自己的理想与志向?
——我也不止一次地做出肯定的回答:是的。至少是自己理想与志向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由小林、王芳玉、游仁友[2]等老师带队,校文艺宣传队队员背着被包、提着汽灯,到山阳公社十多个村进行宣传活动。白天,挨家挨户宣讲“毛主席语录”;夜晚,进行文艺演出。参加的同学有荣贵、苏宁生、缪菁菁、苏筱容、韦佳珍、陈美环、严国晶、钱小敏、谢翠萍[3]、章小枫、黄亭灿、李生寿、黄小勇等,还有“老三届”的荣裕[4]等。
因家中没有多余的被子,下乡期间有时与荣贵同舖,有时与黄亭灿同睡。

[1] 据《林海雪原》的“后记”所叙。

[2] 游仁友是厦门人,他的二胡拉得很好。

[3] 从苏宁生到谢翠萍都是女同学。

[4] 荣贵的堂兄,他的笛子吹得蛮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