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伤寒病传火证:大青龙汤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2-07-25 发布于甘肃
(二)太阳伤寒病传火证:大青龙汤

【经文辑录】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淡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伤寒论》39条)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伤寒论》38条)

【方剂组成】

方剂组成、方干、方眼、方势、方效见太阳伤寒病传水证:大青龙汤。

按:大青龙汤既是太阳伤寒病传水证方,又是太阳伤寒病传火证方,之所以会有此规律,亦是经方“方证多维”之规律所致。

如太阳病水证,属溢饮层面,“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金匮要略·淡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水性涣散,故证属“伤寒”而出现“脉浮缓”“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等风寒溢饮困束于表之证候。“病溢饮者,当发其汗”(《金匮要略·淡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是以大青龙汤在以麻黄汤为方眼的基础上,倍用麻黄剂量,加用生姜,生姜可“出汗”“逐风湿”(《本经》),并配伍石膏加强解肌发汗、散结除水之功效。在此层面,石膏是作为水药施用的。

而在太阳伤寒病传火证层面,“太阳之热因卫强”病机仍在,卫强在表而以表邪困束为所急所苦,但已有邪渐人阳明里位“寒包火”之候,故可见脉象由“浮紧”变为“浮缓”,里位渐开故从“伤寒”而日“中风”,由“身疼痛”变为“身不疼,但重”,病传火证故而“烦躁”,火证的存在还会导致水证寒证暂有缓解,故“乍有轻时”。寒水包火热而以表证为所急所苦,温表清里而以温表发汗为主,故重用麻黄,轻用石膏以达到“发汗重剂、清宜轻剂”之功效。在此层面,石膏又是主要作为火药来施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